当前位置:首页 >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四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把智慧、认识、思维作为同义语,认为“阶段”的概念包括三个基本点:
1.前后阶段顺序不变,但可加速或推迟;
2.每个阶段有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该阶段的主要行为模式; 3.各阶段前后连续,每个阶段的结构是整合的,有整体性。
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发展分三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运算阶段。7岁前处于前两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
它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只能靠感知和动作适应外界环境。 (一)反射练习阶段
1.天生的元条件反射带有练习因素的不断重复; 2.天生的反射通过练习而巩固; 3.天生的反射得到发展。 (二)最初习惯阶段 又称初级循环反应阶段。 1.形成条件反射即习得性动作;
2.初级的习得性动作变成自动性的动作,称为习惯性动作或初级的循环反应。
(三)有目的动作形成阶段 又称二级循环阶段。
1.视动协调后进入这一阶段,婴儿开始抓弄所见到的一切物体; 2.动作、兴趣相互影响,出现“循环反应”。 (四)方法和目的分化与协调阶段
1.动作目的和方法开始分化,动作明显地表现出它是达到目的的方法; 2.动作目的与方法之间开始协调。 (五)感知运动智慧阶段 又称三级循环阶段。
1.能在偶然中发现新方法,已开始探索达到目的的新手段;
2.对偶然动作结果发生兴趣,开始对这种情境反复试验,不断变换方法,试验方法似乎带有系统性。
(六)智慧综合阶段
是感知运动阶段的终结和向前运算阶段过渡。 1.用外部动作寻找新方法;
2.用头脑内部的动作达到突然理解和顿悟。
二、前运算阶段
又称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阶段,又可分为两个小阶段:
1.前概念阶段(象征性阶段),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功能。
(1)思维中的事物带有一般性、概括性; (2)认为个别成分并不是在整体中; (3)常运用“转导推理”; (4)是自我中心思维。
2.直觉思维阶段,又称半逻辑思维,既能反映事物的一些客观逻辑.还受直接感知形象的影响。
3.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主要区别:
(1)运算思维依概念进行,前运算思维依表象进行; (2)运算思维有可逆性,前运算思维具单向性;
(3)运算思维具守恒概念,前运算思维没守恒概念; (4)运算思维逐渐非中心化,前运算思维只是自我中心;
(5)运算思维具灵活性,前运算思维具呆滞性、固定性、刻板性。
第五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是由幼儿的直观行动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
一、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1.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 2.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化; 3.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
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1.具体形象性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形象性,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依靠形象来思维。
2.幼儿具体形象性思维的派生特点: (1)经验性; (2)拟人性; (3)表面性; (4)片面性; (5)固定性; (6)近视性。
三、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等方面。
第六节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分析综合的发展
不同认识阶段,思维分析、综合有不同特点,对感知形象的分析综合,属感知水平的分析综合,随语言的作用增加,幼儿逐渐学会用语言在头脑中分析综合,但还不能把握事物复杂的组成部分。
二、学前儿童比较的发展
1.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
2.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再学会找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相似处。
三、学前儿童分类的发展
分类能力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分类活动表现思维概括性水平。 (一)学前儿童分类的类型 1.不能分类; 2.依感知特点分类; 3.依生活情景分类; 4.依功用分类; 5.依概念分类。
(二)学前儿童分类的年龄特点 1.4岁以下儿童基本不能分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