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EHS”安健环管理知识竞赛题库一
运行班长(或值长)将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没有工作票而必须进行工作的原因记在运行日志内。 67、脚手架接近带电体时,应按电气安全规程的要求,保持安全距离,并做好防止触电的措施。 68、脚手架上禁止乱拉电线。必须安装临时照明线路时,木竹脚手架应加绝缘子,金属管脚手架应另设木横担。
69、在工作过程中,不准随意改变脚手架的结构,有必要时,必须经过搭设脚手架的技术负责人同意。
70、检修工作处所如有裸露的电线,应认为是带电的,不准触碰。
71、不准在有煤块掉落的地方通行或工作,并在周围设置围栏和安全警示标志。 72、禁止在铁道上或车底下休息,不准从车辆下面或两节车的中间穿行。 73、储煤场应有良好的照明、排水沟和消防设备,消防车辆的通路应畅通。
74、堆取煤时,应随时注意保持煤堆有一定的边坡,避免形成陡坡(不宜超过60°),以防坍塌伤人。 75、卸煤工应从车箱上的脚蹬上下煤车,严禁从车上跳下。
76、禁止在一个煤车内同时进行机械卸煤和人工卸煤。人工清扫车底的工作,应待卸煤机械离开车辆后始可进行。
77、存煤自燃时,禁止在煤堆正上方作业及灭火,防止坍塌。
78、轮斗机的梯子及围栏,应保持完整。照明应保证足够的亮度。推土机配合轮斗机作业时,应保持3m以上的安全距离。
79、运煤皮带的两侧人行道均应装设防护栏杆和紧急停运的“拉线开关”。
80、禁止在皮带上或其他有关设备上站立、越过、爬过及传递各种用具,跨越皮带必须经过通行桥。 81、原煤斗应有坚固完整的箅子,在运行中不准将箅子取下。检修中如需将箅子取下则应设临时遮栏,防止工作人员掉人煤斗。
82、在运行设备场所或带电设备附近搭设脚手架时,应在电气专业监护人的监护下方可进行搭设工作。
83、锅炉停用时间较长时,应将煤斗原煤烧尽,防止积煤自燃。
84、燃油(气)区需制定出入管理制度。非值班人员进入燃油(气)区人员应进行登记,交出火种,关闭手机、对讲机等通汛设施,不准穿钉有铁掌的鞋子,并在人口处释放静电。 85、脚手架上使用电、气焊时,应做好防火措施,防止火星和切割物溅落引起火警。
86、燃油(气)区内禁止电瓶车进入。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的机动车,应按规定在尾气排放处加装防火罩。
87、卸油区及燃油(气)罐区必须有避雷装置和接地装置。燃油(气)罐接地线和电气设备接地线应分别装设。输燃油(气)管应有明显的接地点。燃油(气)管道法兰应用金属导体跨接牢固,热力管道尽可能布置在燃油(气)管道的上方。每年雷雨季节前应检查,并测量接地电阻。
88、脚手架上临时放置的零星物件,必须做好防窜、防坠落、防滑的措施。
89、检修油管道时,必须作好防火措施,禁止在油管道上进行焊接工作。在拆下的油管上进行焊接时,必须事先将管子冲洗干净。
90、厂房外墙、烟囱、冷水塔等处应设置固定爬梯,高出地面2.4m以上部分应没有护圈。高百米以上的爬梯,中间应设有休息的平台,并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上爬梯必须逐档检查爬梯是否牢固,上下爬梯必须抓牢,并不准两手同时抓一个梯阶。
91、移动平台工作面四周应有1.2m高的护栏,升降机构牢固完好,升降灵活,液压机构无渗漏现象,有明显的荷重标志,严禁超载使用,禁止在不平整的地面上使用。使用时应采取制动措施,防止平台移动。
92、搭拆脚手架时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93、搭设好的脚手架,未经验收不应擅自使用。使用工作负责人每天上脚手架前,必须进行脚手架整体检查。在冬季应清除脚手板上的冰雪,并采取适当的防滑措施。
94、特殊型的大型脚手架、炉膛脚手架,必须由使用部门负责人、使用工作负责人、脚手架搭建负责人共同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95、安全门必须按照DL 612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的规定执行,定期进行排汽试验。 96、吹灰时,禁止打开检查孔观察燃烧情况。
97、发现积粉自燃时,应用喷壶或其他器具把水喷成雾状,熄灭着火的地方。不得用压力水管直接浇注着火的煤粉,以防煤粉飞扬引起爆炸。
98、在球磨机运行中,禁止在传动装置和滚筒下部清除煤粉和钢球。
99、对给粉机进行清理或掏粉前,应将给粉机电动机的电源切断,挂上警告牌,并应注意防止自燃的煤粉伤人。
100、制粉设备检修工作开始前,应将有关设备内部积粉完全清除,并与有关的制粉系统可靠地隔绝。 101、在6级及以上的大风以及暴雨、打雷、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102、在锅炉大修中,动火作业(包括氧气瓶、乙炔气瓶等易燃易爆装置的放置)应与运行油管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103、在进行高处工作时,不准在工作地点的下面通行或逗留,工作地点下面应有围栏或装设其他保护装置,防止落物伤人。如在格栅式的平台上工作,应采取防止工具和器材掉落的措施。 104、不准将工具及材料上下投掷,要用绳系牢后往下或往上吊送,以免打伤下方工作人员或击毁脚手架。
105、上下层同时进行工作时,中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板、罩棚或其他隔离设施。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106、安全带的挂钩或绳子应挂在结实牢固的构件上,或专为挂安全带用的钢丝绳上。禁止挂在移动
或不牢固的物件上。
107、严禁进入储有煤粉的煤粉仓内工作。清扫煤粉仓前,应与运行值班人员取得联系,将仓内煤粉用尽或放光。
108、安全带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并应定期(每隔6个月)按批次进行静荷重试验;试验荷重为225kg,试验时间为5min,试验后检查是否有变形、破裂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109、清扫煤粉仓时,严禁在仓内或仓外附近吸烟或点火。禁止将火柴或易燃物品及其他非必需的物件带进煤粉仓内。
110、如煤粉仓四角有积粉工作人员需靠近铲除时,应先放置跳板,跳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宽度,并应放置牢固。铲除积粉应使用铜质或铝质工具,防止产生火花。
111、清扫过程中如发现煤粉仓内残留的煤粉有自燃现象时,清扫人员应立即退到仓外,用蒸汽或二氧化碳灭火。
112、煤粉仓内的照明必须使用12 V行灯,橡皮线和灯头绝缘应良好,行灯不准埋入积粉内,防止积粉自燃。
113、工作人员进入汽包前,检修工作负责人应检查汽包内的温度,不宜超过40℃,并有良好的通风。
114、进入汽包的工作人员,应穿专用工作服,以防杂物落人炉管内。 115、汽包内禁止放置电压超过24V的电动机。
116、不应在电动机和热机转动设备连接的情况下试转电机的转向。 117、在电除尘器运行时严禁打开人孔门,严禁对阴极系统进行检修。
118、运送液氨和氨水的汽车槽车到达现场后,必须服从站台卸车人员的指挥,汽车押运员只负责车上软管的连接,不准操作卸车站台的设备、阀门和其他部件,罐区卸车人员负责管道的连接和阀门的开关操作。
119、卸车时应保留罐内有0.05 MPa以上余压,但最高不得超过当时环境温度下介质的饱和压力。 120、液氨卸料时,押运员、罐区卸车人员不得擅自离开操作岗位,驾驶员必须离开驾驶室。 121、从事氨区运行操作工作和检修工作人员,必须按相关规定着装,上岗时必须携带有关防护用品,并定期检查各个岗位的劳动保护用品,保证在岗劳动保护用品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122、汽轮机各疏水出口处,应有必要的保护遮盖装置,防止放疏水时烫伤人。 123、禁止在起重机吊着的重物下边停留或通过。
124、在对抗燃油系统进行检修时,应注意通风,着合适的防护衣和手套,不应使抗燃油接触到皮肤和眼睛,严禁吸入到人体内,工作后应彻底洗手和洗脸,确保安全。
125、凝汽器的清洗打开凝汽器门前,应由工作负责人检查循环水进出水门已关闭,同胶球清洗系统隔绝,挂上“禁止操作,有人工作”警告牌,并放尽凝汽器内存水。
126、进入凝汽器内工作时,应使用12V行灯。当工作人员在凝汽器内工作时,应有专人在外面监护,防止别人误关人孔门,井在发生意外时进行急救。凝汽器循环水进水口应加装临时堵板,以防人、物落入。
127、在没有脚手架或者在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高度超过1.5m时,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
128、严禁将化学药品放在饮食器具内,不应将食品和食具放在化验室内。工作人员饭前和工作后应洗手。
129、严禁用口尝和正对瓶口用鼻嗅的方法鉴别性质不明的药品,应用手在容器上方轻轻扇动,在稍远的地方嗅发散出来的气味。
130、化验人员应熟知化学药品的化学物理特性,应用滴管或移液管吸取,严禁用口含玻璃管吸取酸碱性、毒性及有挥发性或刺激性的液体。
131、化学设备检修时更换的备品备件材质必须与介质相适应,避免因腐蚀造成化学介质泄漏伤人或造成环境污染。
132、在有毒、有害和腐蚀性系统设备附近工作时,应有必要的遮挡和隔绝措施,防止人员受伤和中毒。
133、禁止在制氢室、储氢罐、氢冷发电机以及氢气管路近旁进行明火作业或做能产生火花的工作。如必须在上述地点进行焊接或点火的工作,应事先经过氢气含量测定,证实工作区域内空气中含氢量小于3%,并经厂主管生产的领导批准办理动火工作票后方可工作,工作中应至少每4h测定空气中的含氢量并符合标准。
134、在发电机内充有氢气时或在电解装置上进行检修工作,应使用铜制的工具,以防发生火花;必须使用钢制工具时,应涂上黄油。
135、储氢罐上应涂以白色。储氢罐上的安全门应定期校验,保证动作良好。
136、焊工应戴防尘(电焊尘)口罩,穿帆布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手套,上衣不应扎在裤子里。口袋应有遮盖,脚面应有鞋罩,以免焊接时被烧伤。 137、对承重构架进行焊接,必须经过有关技术部门的许可。
138、禁止在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房间内进行焊接。在易燃易爆材料附近进行焊接时,其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并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安全可靠措施(用围屏或石棉布遮盖)。
139、下雨雪时,不宜在露天进行焊接或切割工作。如必须进行焊接对,应采取防雨雪的措施。 140、进行焊接工作时,必须设有防止金属熔渣飞溅,掉落引起火灾的措施以及防止烫伤、触电、爆炸等措施。焊接人员离开现场前,必须进行检查,现场应无火种留下。 141、禁止连接建筑物金属构架和设备等作为焊接电源回路。
142、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患有精神病、癫痫病及经医师鉴定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