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天天练 生物单元质量检测15
单元质量检测(十五)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60分)
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
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 解析:种群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着的同种个体的总和。一块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包括幼虫、蛹、成虫,符合这一概念,可构成一个种群。同理,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符合群落的概念要求。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符合生态系统概念的要求,所以应选A。
答案:A
2.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
( )
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D.种群,一条鲤鱼
解析: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是种群具有的特征,出生、性别、年龄、死亡则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
答案:A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
( )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小 C.先减后增 D.相对稳定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性别比例。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用性引诱剂能够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种群密度明显减小。
答案:B
4.如下图所示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解析: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特征,合理密植是为了削弱种内斗争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答案:C
5.向装有10 mL培养液的试管中接种少量酵母菌菌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较长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Y)随时间(X)的变化情况最可能是
( )
解析: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培养酵母菌,某种群数量开始会出现增长,但培养较长时间后,随着养料等资源的消耗,种群数量不再增长,最终出现负增长。
答案:D
6.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初(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
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
解析:根据发生环境的差异,群落演替可分为初(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相比,初生演替经历时间长,速度要缓慢得多;演替若不受外界干扰,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相对稳定,因此其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会过于显著;火灾过后的森林,其土壤条件基本不变,甚至还保留着植物的繁殖体,因此,再重新形成森林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D
7.下图中的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答案:B
8.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 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 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森林
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
解析: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这时原来的群落就被新的群落取代了,这就是群落的演替,故A错,如果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树林,但如果气候适宜,弃耕的农田就会演替成树林,故C、D两项错误。
答案:B
9.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垂直方向上,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鱼类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植物 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解析:池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植物的垂直分层而导致以不同植物为食的鱼类也出现分层;因从岸边到中心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植物,必然导致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有水平结构。
答案:C
10.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答案:D
11.分析以下实例,选择正确的答案
( )
①白蚁消化道中生活着以纤维素为养料的鞭毛虫
②白尾鹿遇危险而逃跑时,尾巴高举显示出臂部白斑以告诉同类 ③小丑鱼喜在有毒的海葵触手间活动,以求保护
④鸣禽在繁殖季节有鸣叫占区行为,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
⑤菜粉蝶为十字花科植物传粉,但其幼虫菜青虫又以十字花科植物的幼叶为食
⑥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附近其他树木向上生长,但这一过程往往最终把其他树木缠死 可能的 种内 种内 互利 种间 寄生 竞争 捕食 答案 互助 斗争 共生 互助 A ③ ⑥ ② ⑤ ④ - B ② ④ ①③ - ⑥ - C ② ④ ① - ⑥ ③⑤ D ② ④ ①⑤ - ⑥ ③ 解析:①为互利共生关系;②为种内互助;③为种间互助;④为种内斗争;⑤为种间互助;⑥为竞争关系。
答案:C
12.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
( )
A.初生演替 B.生物入侵 C.生物进化 D.种间竞争
解析:由题意可知,云杉和桦树因争夺阳光而发生竞争,桦树因得不到阳光而被淘汰。 答案:D
1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 )
解析:A项中的装臵可造成类似高温、明亮的效果,对土壤动物造成不利刺激,使其趋向收集瓶,比较而言,是最合理的装臵;其他三个装臵对土壤动物造成的影响均不如A装
臵明显。
答案:A
14.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图是某海域野生鱼类在实施了休渔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为了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该保持在b点附近范围所代表的水平上 B.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b点,环境阻力最大是在8年以后 C.休渔能够很好的促进该种群数量的恢复,使该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D.适当的捕捞有利于该鱼类更新,有利于该种群的生存
解析:该图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从图中分析可知:第8年该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最大值,此时环境阻力最大。在b点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个体数量增长最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适当的捕捞可以将年龄较大,生存力弱的个体淘汰,为幼鱼提供更多的食物和生存空间,所以有利于该种群的生存。休渔可以促使种群数量恢复,但不能使种群数量持续增长,因为有环境条件等的限制。
答案:C
15.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坐标曲线图是高考中出现的比较多的一种图,它可以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解题时注意起点、转折点和终点等含义。由图形可以看出,t0~t2时该种鱼的种群增长为“S”型曲线,t1时种群数量为K/2,此时为捕捞的最佳时期,t2时种群数量为K。
答案:B
16.图甲和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1和种群2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答案:B
17.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