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中考阅读理解题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中考阅读理解题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0 23:53:18

初中语文中考阅读理解题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 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

1、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

2、文本意识: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 3、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

4、题目意识: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 ☆做阅读题的流程: 1、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

2、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

3、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 4、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所写事件

常考题型: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关于谁的几件事/一件事。或者“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①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

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可用这样的模式: “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考点二:品味题目

常考题型:①为什么以此为题? ②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③试分析题目的作用。④给文章加(换)题目。

答题技巧:文章的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它的作用主要有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文章的线索、揭示文章的中心、点明写作对象等作用。 答题技巧:(1)先看题目本义:

词语含义 概括内容(点明写作内容如主要事件人物等) (2)再思考深层含义:

中心(主旨):与中心的关系(揭示了,点明了)

人物:与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感;是作者感情触发点) 结构:线索、悬念 表现手法: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

1

运用比喻、化用诗词、引用歌词、一语双关等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等

(议论文的题目一般点明论点或论题;说明文常点明说明对象或特征) 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中心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

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附中考此类题答题示例:

⑴《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⑵《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⑶《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⑷《长在岩石上的小花》( 2006重庆)运用比喻,形象地点明了主旨,暗喻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

⑸《六个馒头》(2006河南,2008浙江奉化) ① 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

② 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这六个馒头展开); ③ 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丰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

⑹如果把课文题目《小巷深处》改为《我的母亲》或《母亲赞》之类,你认为效果好吗?为什么? “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这里珍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母爱故事,这里也是真挚感情的寄托。其他题目则显得平淡直露。 ⑺“地下没有鳌鱼”题目好不好?简要评析一下言之成理即可。(说明文) 好。既是对古人认识地震的一种否定,又能引出现代科学的解答,生动,吸引人。 不好。不直接,不能一目了然,不如《地震的原因及危害》来得实在。

⑻《火车6年不到站》( 2008年湖南省长沙市)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那车一开,就是6年”更贴切,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①原标题好,因为对弟弟的照顾并未完结,强调这种责任的持久性,突出了哥哥对弟弟的手足深情和高度的责任感。

②改后的题好,突出了哥哥6年如一日付出的艰辛,强调“不容易”,难能可贵。 ⑼《城市农夫》,如果把本文标题改为“我的打工仔舅舅”好不好?为什么?(2008年郴州市)

不好。理由:文章写了舅舅以及像舅舅一样的农民在城市这块“庄稼地”上的生活,用“城市农夫”这个题目就把城市和农民联系在一起了。这个标题比“我的打工仔舅舅”更贴动。 好。理由:这样一改显得更有亲切感,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舅舅的怜悯、理解和同情。 ⑽《青春的门槛》(2008年大连市)

2

用“青春的门槛”比喻人生两个阶段之间的界限,以此为题目点明题旨,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深层思考。 考点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常考题型: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答题技巧: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等。 线索判断技巧:A看题目,B看议论抒情句,C看多次出现的字眼

作用: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 理清楚、层次清晰。

示例:(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我的第一本书》以“第一本书”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遣送出海——热切期盼——狼狈躲避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考点四: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常考题型:某句话或某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必须了解的几种描写形式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种类:一是

人物描写:

一、正面描写(1)外貌描写(2)语言描写(3)动作描写(4)神态描写(5)心理描写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等。

二、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注: 细节描写是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描写的方方面面。)

做题切记:回归原文进行分析。

3

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 外貌(肖像)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

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揭示人物性格和命运产生的原因。 考点五:分析人物形象

常考题型:阅读全文,请概括某人的性格特点(特征)。/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答题技巧: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

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考点六:分析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常考题型:请分析某段(某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题技巧:评价某语段或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1)内容上:结合文段(文句)内容概括即可。

点明中心(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2)在结构上 :

在文章开头:总领全文、 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承接上文 ,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照应开头、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升华主题、卒章点 题,意味深长等 考点七:品味句子或语段

常考题型: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中考阅读理解题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 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 1、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 2、文本意识: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 3、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 4、题目意识: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 ☆做阅读题的流程: 1、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 2、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 3、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 4、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所写事件 常考题型: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关于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