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专题十一从矿物到基础材料检测
2019年
【2019最新】精选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专题十一从矿物到基础材料检测
A组 2014—2018年浙江真题题组
考点二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9—10)
9.(2015浙江1月学考,21,3分)下列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铁可被磁铁吸引 B.铁元素有可变化合价
C.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2 D.常温下铁片遇浓硫酸会发生钝化
答案 C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
10.(2015浙江1月学考,33,4分)向炭粉、Cu和Fe2O3组成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A,将沉淀物洗涤、干燥,得到固体B。 (1)溶液A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
(2)关于固体B的成分,下列选项中可能的有 。 A.炭粉
B.炭粉和Cu
C.炭粉和Fe2O3 D.Cu和Fe2O3 E.炭粉、Cu和Fe2O3
答案 (1)Cu2+、Fe2+ (2)ABCE
解析 (1)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发生的反应有Fe2O3+3H2SO4 Fe2(SO4)3+3H2O、Cu+Fe2(SO4)3 2FeSO4+CuSO4,故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Cu2+和Fe2+,Fe3+可能已反应完全。(2)因炭粉和Cu不溶于稀硫酸,Cu能与Fe3+反应,Fe2O3可溶于稀硫酸,但Fe2O3可能因H2SO4的量不
2019年
足而剩余,故最终固体B的成分可能为:①炭粉,②炭粉和Cu;③炭粉和Fe2O3;④炭粉、Cu和Fe2O3。D中无炭粉不可能。
B组 2014—2018年全国真题题组
考点一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5—6)
5.(2014山东理综,30,16分)离子液体是一种室温熔融盐,为非水体系。由有机阳离子、Al2C和AlC组成的离子液体作电解液时,可在钢制品上电镀铝。
(1)钢制品应接电源的 极,已知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若改用AlCl3水溶液作电解液,则阴极产物为 。
(2)为测定镀层厚度,用NaOH溶液溶解钢制品表面的铝镀层,当反应转移6 mol电子时,所得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 mol。
(3)用铝粉和Fe2O3做铝热反应实验,需要的试剂还有 。 a.KCl b.KClO3 c.MnO2 d.Mg
取少量铝热反应所得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稀H2SO4,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固体混合物中无Fe2O3,理由是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答案 (1)负 4Al2C+3e- Al+7AlC H2 (2)3 (3)b、d 不能 Fe2O3+6H+ 2Fe3++3H2O、Fe+2Fe3+ 3Fe2+(或只写Fe+2Fe3+ 3Fe2+)
解析 (1)电镀时,镀件作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电镀过程中有机阳离子不参与反应且不产生其他离子,故阴极的电极反应式应为4Al2C+3e- Al+7AlC。若改用AlCl3水溶液作电解液,阴极电极反应式应为2H++2e- H2↑。
(2)2Al+2NaOH+2H2O 2NaAlO2+3H2↑,反应转移6 mol电子时,还原产物H2的物质的量为3 mol。
2019年
(3)铝热反应实验需要高温条件,实验时一般用镁条插入KClO3中,镁条燃烧放热,KClO3受热分解放出O2,有助于点燃铝热剂。由于2Fe3++Fe 3Fe2+,故用KSCN溶液检验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固体混合物中无Fe2O3。
6.(2014江苏单科,16,12分)烟气脱硫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实验室用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等)制备碱式硫酸铝[Al2(SO4)x(OH)6-2x]溶液,并用于烟气脱硫研究。
(1)酸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滤渣Ⅰ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2)加CaCO3调节溶液的pH至3.6,其目的是中和溶液中的酸,并使Al2(SO4)3转化为
Al2(SO4)x(OH)6-2x。滤渣Ⅱ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若溶液的pH偏高,将会导致溶液中铝元素的含量降低,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上述流程中经完全热分解放出的SO2量总是小于吸收的SO2量,其主要原因
是 ;与吸收SO2前的溶液相比,热分解后循环利用的溶液的pH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12分)(1)Al2O3+3H2SO4 Al2(SO4)3+3H2O SiO2
(2)CaSO4 3CaCO3+2Al3++3S+3H2O 2Al(OH)3+3CaSO4+3CO2↑(3)溶液中的部分S被氧化成S 减小
解析 (1)酸浸时Al2O3与H2SO4发生反应,SiO2不溶于H2SO4溶液,形成滤渣Ⅰ。
(2)依题意,滤渣Ⅱ的主要成分是CaSO4;若溶液pH偏高,会使Al3+的水解程度增大,生成Al(OH)3,导致溶液中铝元素的含量降低。
(3)过滤Ⅱ所得滤液用于吸收含SO2的烟气,反应得H2SO3,热分解时部分H2SO3被氧化成H2SO4,导致经完全热分解放出的SO2量小于吸收的SO2量,且热分解后循环利用的溶液的pH减小。 考点二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7—13)
2019年
7.(2015课标Ⅰ,10,6分)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有气体生成,稀硝酸将FeA. 3+分反应后滴加溶液呈血红色 氧化为Fe KSCN溶液 将铜粉加入-11.0 mol·L B. Fe2(SO4)3溶液中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C. 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将0.1 mol·L1 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D. 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 -1mol·L CuSO4溶液 溶液变蓝、有金属铁比铜活黑色固体出现 泼 熔化后的液态金属铝的熔点铝滴落下来 较低 先有白色沉淀Cu(OH)2的溶生成,后变为度积比浅蓝色沉淀 Mg(OH)2的小 答案 D A项,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产物是Fe2+,滴加KSCN溶液,不会出现血红色;B项,将铜粉加入1.0 mol·L-1 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发生了反应:2Fe3++Cu 2Fe2++Cu2+,说明氧化性Fe3+>Cu2+,没有黑色固体出现;C项,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表面的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Al2O3,Al2O3熔点高,包裹着熔化的铝,熔化后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D项,将0.1 mol·L-1 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说明NaOH已反应完全,再滴加0.1 mol·L-1 CuSO4溶液,白色沉淀变为浅蓝色沉淀,说明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
8.(2014课标Ⅰ,8,6分)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A. Na2CO3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污 B. 解释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漂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 质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C. 成分为K2CO3)不能与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NH4Cl混合使用 2+D.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FeCl3能从含Cu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