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社会史教学dag

中国社会史教学dag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6:49:51

《中国社会史》教学大纲

2011-07-29 09:58 佚名 未知来源

【说明】

课程名称: 中国社会史

学时数及学分: 周 3 × 18周= 54 学时 学分

教材:冯尔康《中国社会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本书比较简明、系统,同时对于中国社会史领域的新成果有所吸收,较适合作为学习教材使用。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社会史,或者说新社会史、新史学的研究在历史学界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显学?,或被视为史学界的主流,本书主要讲述中国社会史及其研究史的时段、空间和社会层面各方面。本课程教学目的有三:一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史的研究性质、状态及研究层面。二是开拓学生的理论思维和视野,通过《中国社会史概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史及其关联方面与趋势。

有关教法的原则性建议:(1)致力于学科理论建设(2)致力于史料学的探讨,并把它视为理论建设的内涵(3)概括性、含盖性与典型性、故事性的结合。 【本文】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史及其理论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学科有整体性的认识。引导初学者认识社会史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现状,引起初学者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讨论 教学手段:以讲授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授课时数:16 内容要点:

第一节 历史学发展历程、走向

一、古代传统史学(历史编撰学) 1、可视为政治史。 帝王史;政治史。

2、传统史学成绩很大但也有局限性。 成绩;局限性。

二 回顾一百多年20世纪中国历史学,特点 1、进化史观的引进。

2、唯物史观:20世纪中国史学的伟大进步。

第二节 西方社会史研究进程概略 一 兴起期 1、年鉴学派。 2、特点。

长时段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二 兴盛期

1、众多国家学术界开展新史学研究。 2、研究内容不断扩展。

身体史;日常生活史;生态环境史。 3、整体史的观念。

第三节 中国社会史概述

一 社会变迁与眼光向下: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研究 1、社会发展史 2、关注民间生活的研究 类型;研究状况;研究成果。

二 政治史范式下的20世纪50―80年代的社会史研究

社会形态史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农战史成果可观;社会变革理论;五朵金花 三 从“眼光向下”到“自下而上”:80―9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研究 1、“眼光向下”。 2、“自下而上”。 四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展望 1、要开展跨学科研究。 2、地域社会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3、民众意识、信仰的探讨渐成风气,心态史与历史人类学的比重加强。 4、深化社会史基础问题的研究。如人口、家庭、宗族、社会结构。 5、从某一侧面强化整体历史研究的题目增加。

第四节 关于社会史的概念界定

一 社会史:历史研究的范式说 1、范式。

2、中国史学范式的演变过程。 二 社会史:作为整体研究的社会史 1、社会史将来是整体研究。 综合性;整体性。

2、不可把整体研究或综合研究的社会史理解为社会发展史或通史。 第五节 社会史的学科知识体系

一 社会构成 1、人口。

演变;结构;分布;流动。 2、家庭婚姻。 组成;职能。 3、宗族。

形态;特征;作用。 4、社区。 城镇;农村。 5、民族。 社会概念;融合。 6、阶级、阶层。 阶级;阶层。 二 社会生活

1、物质生活

衣;食;住;行;用。 2、精神生活

鬼神崇拜;日常生活;人生观;价值观;形式。 3、关系

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三 社会功能

1、教育、赡养功能。 2、控制功能。 3、社会问题。 作业与思考:

1、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2、西方社会史的发展过程及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是什么? 3、视角说、范式说在社会史中如何体现?

4、现在史学界对社会史如何界定,社会史的概念与学科体系的关系如何?

参考书目:

周积明、宋德金主编:《中国社会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 乔志强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纲》,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2年。 冯尔康等编著:《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 侯外庐著:《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冯尔康主编:《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年。

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第二章 中国古代、近代社会结构及演变

教学目的:社会变迁或演变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和结果的范畴,是社会学研究社会运行和发展条件与机制的重要内容。社会史借鉴了这一内容进行了史学的研究。本章力图从对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考察中,了解社会结构变迁的动力及一般状况。 教学方法:讲解法 讨论法 比较法 教学手段:以讲授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授课时数:28 内容要点:

第一节、古代、近代前期社会的社会结构(一)

一 西周春秋贵族阶层 1、西周。 2、春秋。 二 秦唐间贵族阶层 1、与政权的关系。 2、特点。 三 宋清间贵族阶层 1、走向。 2、特点。 四 总说

1、贵族来源。 2、贵族等级标准。

第二节 古代、近代前期社会的社会结构(二)

一 绅士阶层的概念 1、绅。 2、士。

二 绅士集团与官僚阶层 1、社会群体。 绅士集团。 2、关系。 官僚阶层;政权。 三 绅士的近代转型 1、传统士绅的没落 土豪劣绅。 2、转型 学绅;绅商。

第三节 古代、近代前期社会的社会结构(三)

一 先秦宗族制度总特征是宗族制与贵族制及政治制度的合一 1、周宗族。 2、总特征。 二 秦唐间宗族制度 1、发展过程。 2、总特征。 三 宋清间宗族社会 1、发展状况。 2、特点。

民众化;普及化;自治化。 四 近代宗族的演变 1、宗族与社会生活。 2、近代宗族组织的衰变。 削弱;原因。

第四节 古代、近代前期社会的社会结构(四)

一 家庭制度 1、父家长制。 夫权;父权。 2、其他制度。 继承制度等。 二 家庭结构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社会史教学dag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中国社会史》教学大纲 2011-07-29 09:58 佚名 未知来源 【说明】 课程名称: 中国社会史 学时数及学分: 周 3 × 18周= 54 学时 学分 教材:冯尔康《中国社会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本书比较简明、系统,同时对于中国社会史领域的新成果有所吸收,较适合作为学习教材使用。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社会史,或者说新社会史、新史学的研究在历史学界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显学?,或被视为史学界的主流,本书主要讲述中国社会史及其研究史的时段、空间和社会层面各方面。本课程教学目的有三:一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史的研究性质、状态及研究层面。二是开拓学生的理论思维和视野,通过《中国社会史概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史及其关联方面与趋势。 有关教法的原则性建议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