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5KV变电站施工方案(DOC)
跨度L≥8m时,R=100% 楼板R≥70%
9)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有影响结构安全质量问题时,应停止拆除,并报技术负责人研究处理后再行拆除。
19)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当施工荷载大于设计荷载时,应经研究加设临时支撑。
2.5主体混凝土施工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1、主体结构混凝土全部采用自制混凝土,在现场搅拌。
2、现场制作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满足强度要求,浇筑前应取样试样合格后方可使用。
3、每层墙板﹑梁﹑板均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4、每处混凝土浇捣采用两台插入式振动器,一台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另备一台插入式振动器,一台平板振动器。
5、混凝土浇捣质量保证措施。
(1)混凝土浇捣前,模板﹑支撑﹑钢筋﹑予埋件及管线均应进行检查和签署“隐蔽工程验收单”﹑“技术核定单”并由监理现场代表认可,最后由相应的领导签发混凝土“浇捣令”,上述工作未结束,监理未认可,未签发“浇捣令”不得为抢进度擅自施工。
(2)混凝土浇捣前应将模内的垃圾,杂物﹑油污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模板,模板的缝要堵严。在浇捣时,先浇柱子,柱混凝土分层下料。
(3)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动距离应小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即振动棒半径的1.2~1.5倍)振动上层混凝土时,振动器插入下层5cm,不得漏振,也不得插入一点“长振”,每一插点的振捣的时间为20~30秒,振动棒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管线等。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捣实的边缘(即相互重叠)。
(4)浇筑楼板采用钢制小马凳作为厚度控制的标志,马凳间距2.5m,各层楼面随捣随木蟹抹平,收水再用木蟹打毛一次(为装修工作创造条件),楼面地坪的平整度用2m木直尺检查:≤5mm。
(5)混凝土浇捣完成终凝后,应视气温情况,夏季应浇水养护。
(6)为确保混凝土浇捣的密实,在每一次混凝土浇前,对振动器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在施工中加强监督﹑指导,以啬施工人员的责任性与积极性。浇捣时,柱混凝土分层下料,分层振捣,使其充分密实。柱根部的混凝土要密插细振,严禁漏振,来防疏松烂根。梁柱接头等钢筋密集处,亦应加强振捣。梁钢筋较密处,振动棒一定要插入柱中振捣,保证柱子根部混凝土密实。整个一层结构混凝土一次浇捣完成。混凝土振捣以插入式振捣器为主,在钢筋密集区配以人工塞楔,楼板混凝土以平板振捣机振捣。在混凝土浇捣初步结束部位,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用木蟹打磨压实,并进行二次抹平,第三次进行压平收光扫毛三遍成活,浇捣时注意混凝土养护和试块制作。
(7)混凝土浇捣现场要安排好木工和钢筋工跟班作业,以防止浇捣时模板及钢筋偏差。现场应指派专人做好混凝土坍落度测试和试块制作等,现场关砌要对混凝土布料方向、振捣、收浆等工作进行重点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柱、墙施工缝混凝土处理
(1)内墙、柱施工缝留设在承台或楼面层,混凝土浇捣比板面高3-4cm,四周用钢板网拦截混凝土。
(2)外墙施工缝留设在承台面以上40cm处或楼层面,内设置钢板止水带,四周连通。
(3)柱墙钢筋绑扎前,混凝土终凝前,施工缝表面浮混凝土要凿去,松动的石子要清除,灰尘要清扫干净。
(7)混凝土浇捣前必须将新老结合处施工缝温润后才能进行浇灌混凝土。 2.6墙体工程
1、概况:墙体采用机制砖砌筑。 2、墙体砌筑施工准备
(1)砌体进场需同时提供出厂合格证明及试验单,通过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砌筑。
(2)砌体在砌筑前一天须进行浇水湿润,不宜采用即时浇水淋,即时使用。 (3)砌体施工弹线,弹出轴线及砌体的砌筑控制边线,经有关技术部门进行技术复线,检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4)楼层砌筑前必须检查外脚手的安全可靠性,经检验符合安全的脚手架
方可使用。
(5)砌体施工应设置皮数杆,并根据设计要求砌块规格的灰缝厚度在皮数杆上,标明皮数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
(4)框架柱﹑剪力墙与砌体的拉结钢筋为2φ6@500,锚入墙内1000,砌筑前先凿出拉结筋。
3、砌筑
(1)砖块的等级、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进入现场的砖块要有出厂合格证,并送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砂浆配合比由试验中心设计,现场严格按照砂浆配合比通知单数据配制砂浆,并在砌筑时根据规范要求留制砂浆试块。并进行标准养护。
(2)砌块排列方法和要求:
1)砌块排列时,必须根据砌块尺寸和垂直灰缝的宽度和水平灰缝的厚度计算砌块皮数和排数,以保证砌体的尺寸;砌块排列应按设计要求,从室内±0.00开始排列。
2)外墙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采用分皮咬搓、交错搭砌方法,以增加房屋的刚度和整体性。有构造柱处的墙体应砌成马牙槎,并设置拉结筋。框架柱上预埋的墙拉筋应事先凿出并调直。
3)上下皮砌块应错缝搭砌: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CM;如不能满足要求的搭接长度时,应在灰缝中设拉结钢筋。
4)对设计规定或施工所需的孔洞、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不得在砌筑好的墙体上打洞、凿槽。
5)在楼地面砌筑第一皮砌块时,应在芯柱位置侧面预留孔洞;为便于施工操作,预留孔洞的开口一般应朝向室内,以便清理杂物、绑扎和固定钢筋。楼地面首皮砌块应用C20素砼填筑。
3、施工要点与一般控制措施:
(1)砌体施工前,应先将基础面或楼地面按标高找平,然后按设计图纸放出墙体的轴线,并立好皮数杆。砌筑前,应清理砌块表面的污物和芯柱所用砌筑孔洞的底部毛边,检查砌块外观质量;不得使用断裂砌块砌筑,砌块需要浇水湿润。
(2)特别要注意在雨期施工时,砖块运到施工现场后,不宜贴地堆放;堆垛上面还要采取塑料薄膜、油毡或帆布遮盖等防雨、排水措施,不得使用过湿砖块,以免砌筑时灰缝中砂浆流失,砌体滑移; 也可避免上墙干缩后,造成墙体裂缝。施工过程中,墙体顶部也要采取覆盖等防雨措施,以免雨水侵入墙体。雨后继续施工时,应复核墙体的垂直度。
(3)砌筑应从外墙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处开始,应逐块铺砌,灰缝应做到横平竖直。水平灰缝宜用坐浆法铺浆。垂直灰缝可先在砖端头铺满砂浆(即浆砌块铺浆的端面朝上依次紧密排列、铺浆),然后将砖上墙挤压至要求的尺寸;也可在砌筑好的砖块端头刮满砂浆,然后将砌块上墙。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垂直灰缝的档浆饱满度不得低于60%。
(4)严禁用水冲浆浇缝,也不得采用石子、木榫等垫灰缝的操作方法。砌体水平灰缝的厚度和垂直灰缝的宽度应控制的8~12 mm。埋设的拉结钢筋或网片,必须放置在砂浆层中。
(5)砌体所采用的砂浆,除强度应满足要求外,还应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由于砖块的砌筑需要采用提刀灰的操作方法铺灰,因此砌筑砂一般以混合较好; 砂浆的分层度应小(一般均应小于2cm),稠度一般控制的5~7cm为宜;当气温、气候条件异常时,可采取砂浆中掺入减水剂,塑化剂等措施。砌体必须搅拌均匀,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混合砂浆应4h内使用完毕,砂浆的配合比应用重量比进行控制。
(6)砌体砌筑时,内外墙应同时砌筑,纵横墙应交错搭砌,对于承重墙体的交接处和外墙的转角处要特别注意,以保证房屋建筑的整体性。墙体的临时间断应设置在门窗洞口处,或砌成阶梯形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三分之二。如设置斜槎有困难时,也可砌成直槎,但必须采用拉结网片或采取其他构造措施,以保证连接牢靠。
(7)砌筑一定面积的砌体以后,应随即进行砌体勾缝工作,勾缝的材料可用原砌筑砂浆,勾缝的时间控制以砂浆初凝时较好,缝的形式一般采用平缝。在一般情况下,每天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8m;当风压为400~500N/M2(即5—6级风)时,每天的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4m。已经砌筑好的砌块,不得再撬动、碰撞、松动,否则应清除原有的砂浆,重新砌筑。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