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
在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中都有着重要教育价值。
(一)传统游戏的拓展能满足幼儿成长对运动的需要
1传统游戏与基本动作的发展
在游戏中,都包括各种大小动作和活动,通过对该游戏的拓展可以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为提高儿童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运动基础。发展儿童走、跑、跳、钻等基本的动作,需要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才能收到效果,如果只机械地反复让儿童做这些动作,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也无法调动其积极性,这样,练习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由于传统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因此能引发幼儿参加游戏的欲望,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通过开展“母鸡”的拓展,“小鸡”的拓展以及“结合”拓展活动,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规则下,能使儿童在游戏中情绪积极高涨,乐而不厌。
2传统游戏与运动能力的发展
生命在于运动,儿童的生命活力在于生长,而运动能力将保证儿童在生长过程中对运动量的需求。儿童的运动能力表现为对肌肉的控制力、身体平衡、动作协调等,这种能力的发展正是在该游戏的活动中得以实现的。由于老鹰捉小鸡游戏的开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随机性,使儿童能利用点滴时间和有限空间开展活动,不仅促使幼儿骨骼肌肉的发展,而且还促进了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也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但使身体得到充分锻炼,而且随时保持着最佳的舒适状态。游戏满足了幼儿成长对运动的需要,并促进其运动能力的发展。
(二)传统游戏的拓展更满足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1传统游戏与儿童的认知发展
游戏在认知发展中的价值早已引起世界各国教育学、心理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关注,皮亚杰(1962)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游戏理论,更是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维果茨基(1962)也认为游戏是认知发展的绝佳环境。
(1)传统游戏与儿童语言发展
传统游戏活动激发了儿童使用和练习自我中心言语,这种言语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和对认知活动情景功能上的要求。罗宾等人认为自我中心言语的功能,在于使儿童对自己的行为有更清楚的认识,并对
社会性语言交流提供了练习的机会。在游戏时,幼儿处于放松的状态,心理上没有压力,可以大胆地说话。作为游戏伙伴的教师对幼儿所提出的要求,幼儿也会乐意接受,很快就会变得敢于说话。在游戏中,有丰富的“说”材料,可以使幼儿有说的内容,有说的愿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这就大大提高了幼儿口语发展的速度和效率。
(2)传统游戏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创造力是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与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及创造性想象相联系。传统游戏的拓展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儿童,让儿童拥有自由自由想象的空间,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游戏中,幼儿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把给游戏取名的权利交给孩子们,对游戏规则进行合理的修改(如设立自救机制:在一定范围内,被捉“小鸡”通过触摸队友可以自救;设置难度,所有角色都变成单脚跳;“小鸡”被捉后和“鸡妈妈”角色互换等),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游戏中,乐于参加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2传统游戏与儿童情感的培养
游戏对儿童情感的发展、满足和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游戏是自由的,在游戏中儿童通过对情绪的调节,可以舒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通过游戏,儿童发展出自尊与自信,他们在无威胁的情境下学会回应恐惧与压力,也学会控制与管理自己的情绪;游戏中的角色为儿童提供着丰富的情绪情感的体验,感悟和学习从他人的立场看待问题,学会同情、理解他人,去除自我中心。
丹尼尔·贝林(Daniel Berlyne,1960)把游戏描述成一种本质上使人兴奋和愉悦的活动。传统游戏大多具有娱乐的功能,通过对游戏的适当改编、拓展突出许多不确定因素能让幼儿体验意想不到的乐趣。也正是这种紧张刺激的活动深深吸引着幼儿,使幼儿不断的反复玩耍,将有趣的情节保持下去。
3传统游戏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行为的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发展方面。通过不同角色的转换让他们自觉沉浸于游戏情境之中,并通过对游戏规则的自我遵守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自觉性和自制,在一次次失败和挫折中,不断做出努力,克服困难,使儿童的意志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
在游戏中,老鹰要克服各种困难,想尽办法捉住小鸡;而小鸡则要冲破各种障碍,在母鸡妈妈的带领下逃过老鹰的鹰爪。在“小鸡”拓展活动中,母鸡不仅要保护好小鸡,而且还要及时提醒小鸡,小鸡可用事先准备好的衣服或绳子等物品作为“鸟网”捕捉老鹰。小鸡被老鹰抓到即被捕捉,老鹰被“网”包围即被小鸡捕捉。
争强好胜是孩子的天性,新玩法名称中突出了“智斗”, “小鸡”主体性地位得到肯定,激发了幼儿的竞争意识,使“小鸡”们形成了不怕困难,勇敢面对强者并能与强者作斗争的优良意志品质。
4传统游戏与儿童人格的完善
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也体现在一个“完整的儿童”的人格特征上。研究表明,玩想象游戏较多的儿童快乐、活泼、有探索的兴趣,在语言上的流畅性、任务的坚持性、区别幻想与现实的能力、移情、合作、领导能力、抗拒诱惑或延迟满足等方面都具有发展的优势。
现代社会的一些家庭,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机会和孩子一起游戏、交流。他们在生活上过度包办,情感上却忽视了孩子的需求,致使他们不知如何与同伴交往,不知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杭州师范大学幼儿教育专家来慧伟说:“现在很多儿童不会玩、不会游戏,虽然有更多的玩具器械,但丢掉了传统游戏孩子们就丢失了一种集体意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自私、无情、缺乏爱心和合作,这些现象已经在不少儿童中浮现可以说传统游戏的消逝不仅仅是遗憾,它还带走了让儿童健康成长的一种方式。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儿童出现了过度自我中心、自闭症、孤独症、多动症等偏异行为。传统游戏本身具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不受能力差异的限制,为儿童创造了良好的情绪环境,很容易使儿童跨越情绪障碍,在矫正儿童行为偏异方面有着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及的特殊功效。这对于形成和保持儿童连贯、丰富、和谐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传统游戏的改编拓展有助于幼儿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所要求的人,涉及到儿童学习如何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分享、学会自己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社会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传统游戏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1传统游戏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催化剂
传统游戏是一种将自我为中心的个体转变成社会化需要的个体的途径。自我意识是人社会化的关键。一个人只有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时,才具备接受社会文化教育的基础。幼儿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他们往往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不同意见,产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进
行充分协商,统一意见,协调彼此的行动,达到合作的目的。例如:孩子在扮演老鹰和小鸡的幼儿为“小鸡怎样算被捉住”而争执起来。这个说“他的衣服被老鹰碰到了就算捉住”,那个说自己“没有被老鹰捉住”。这时,教师应让孩子们回到身边,让他们互相讨论商量,制定一个“被捉住”的标准,教师要引导他们统一了意见,最后,他们才能愉快地玩起游戏。
2传统游戏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游戏拓展三,规则中有“老鹰抓住小鸡后,老鹰变成母鸡,母鸡变成小鸡,小鸡变成老鹰”。可使幼儿从他人角度看问题,在游戏活动中,必须按角色需要的身份及其情感体验来行动,把自己当做别人来认识,他既是“别人”,也是自己,在自我与角色同一与守恒中,他融化了“别人”的经验,把自己摆在别人的位置上,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变到以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教师要指导幼儿学习换位思考,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从而克服以自我中心,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正如瑞吉欧教育理念所说的:“儿童是坚强的,他们有能力担当自我成长过程的主角,儿童之间尽管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他们都试图通过与别人的对话,互动与协议来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与别人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同时儿童也开始学会通过分享、协商、谦让和互助等方式相互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幼儿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
(四)传统游戏的拓展有助于加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游戏是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学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社会领域第三个教育目标提出的是:“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游戏是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开展游戏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皮亚杰指出,“儿童游戏包含着大千世界的一种缩影。这种游戏中的微型世界反映了由一系列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而许多游戏的顺利进行,都取决于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如:在“结合”游戏拓展中,规则为:把全班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选1人当老鹰,选1人当母鸡,其他人当小鸡。老鹰运球想方设法去抓住小鸡,母鸡面对老鹰保护小鸡运球,小鸡在母鸡的后面不拉手分散着运球。老鹰面对母鸡站位,老鹰不能抓母鸡,母鸡不能抓住老鹰,只能采用保护方法;老鹰抓住小鸡后,老鹰变成母鸡,母鸡变成小鸡,小鸡变成老鹰。只有共同遵守这个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