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8-19 第1单元 第3章 第2、3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
第二、三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
高级功能
学习目标 1.理解反射弧的构成。(重难点) 2.掌握突触和突触传递。(重点) 3.说明反射中枢的类型。 4.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区别大脑皮层功能区。(重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反射弧的构成与反射中枢 1.反射弧的构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的一般过程
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到神经中枢,然后经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从而引起机体产生某一运动。
2.反射中枢 (1)反射中枢的作用
分析、归纳和整理神经冲动,是反射弧的核心。 (2)反射中枢的组成
①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由传入与传出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和传出神经元的胞体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②三元反射弧: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神经元,如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③具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反射弧:绝大多数反射弧属于此类,中间神经元越精细复杂,反射中枢分析综合能力就越强。
二、突触和突触传递 1.结构基础
知识概览(教师用书独具) 第 1 页
突触由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构成。 2.其他结构
D轴突、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 3.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进入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靠近→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或抑制。
4.单向传递的原因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三、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高级功能的研究方法 (1)早期方法
①研究患脑血栓、脑肿瘤和脑损伤的病人的一些表现。
②在病人处于清醒状态下,用轻触或冷、热刺激开颅病人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通过病人表述的感觉或感受等所做出的判断得出。
(2)现在方法
电生理技术和正电子发射断层造影成像技术(PET)。 2.人脑高级功能的皮层定位 (1)概念
人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大脑的两个半球,其中大脑皮层的功能最为强大,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都分别由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完成。
(2)躯体运动中枢的皮层定位 ①皮层定位:位于中央前回。 ②特点
ⅰ.按头足倒立式样与躯体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ⅱ.一侧皮层支配着对侧躯体的随意运动功能。
ⅲ.根据所支配器官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分配皮层的大小。 (3)语言中枢的皮层定位
第 2 页
①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额下回后部(S区)。 ②听觉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H区)。
③视觉语言中枢(阅读中枢):顶下小叶的角回(V区)。 ④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W区)。
[基础自测]
1.判断对错
(1)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 (2)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 (3)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 (4)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 (5)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 提示:(1)√
(2)× 膝跳反射中枢在脊髓。 (3)√
(4)× 呼吸中枢在脑干。 (5)√
2.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导学号:10402059】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C [读图可知神经递质是从①(突触前膜)处释放的,A正确;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线粒体),B正确;兴奋在①和③之间只能是单向传递,C错误;由①(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③(突触后膜)构成突触,D正确。]
3.下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第 3 页
C.③ D.④
C [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病人有感觉,说明神经冲动能传到大脑,说明①②④没有阻断,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导到手,说明麻醉剂阻断的位置是③。 ]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思考交流] 观察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示意图,并探讨以下问题:
膝跳反射 缩手反射
1.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分别是由几个神经元完成的,由此你将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2、3。不同的反射需要的神经元数目不同,一般来说,反射活动越复杂,需要的神经元越多。
2.上述两种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分别是哪个数字序号? 提示:①、①。
[归纳总结] 1.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反射弧结构 感受器 结构特点 功能 将内外界刺激的 信息转变为兴奋 将兴奋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中枢 对传入的兴奋进 行分析与综合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 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 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 反射弧的构成与功能 感觉神经末梢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 神经中枢 第 4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