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句式-教案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 巩固练习
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 C ) A、城中皆不之觉 C、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时人莫之许也 D、未之多见也
第三组: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无乃尔是过矣? 总结规律三:用 “之”或“是”将宾语提至动词前。
第四组: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1、何以战?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总结规律四:介宾结构的宾语置于介词前。
巩固练习
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 ) A、君何以知燕王? B、何故而至此? C、夫晋,何厌之有?
(二)、定语后置
第一组: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客有吹洞箫者。 总结类型一:中心语+定语+者
第二组: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①马之千里者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
总结类型二:中心语+之+定语+者
第三组: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苟以天下之大。
总结类型三:中心语+之+定语
第四组: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①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总结类型四:中心词+而+定语+者
第五组: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①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②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总结类型五:中心词+数量词
巩固练习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B)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5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三)状语后置
第一组: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1、教以慎于接物 2、申之以孝悌之义 总结规律一:动词+以
第二组: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1、急于星火
2、师不必贤于弟子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4、不拘于时,学于余
总结规律二:形容词(动词)+于
注: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句)
标志性介词:“以”、“于”、“乎” 等。
巩固练习
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2、3、4、5 ) 1、木欣欣以向荣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四)主谓倒装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 2、安在君子能急人之困也!
3、“美哉,我少年中国。” 4、 不仁哉!梁惠王也 。
回顾总结(略)
倒装句强化训练题
1、指出下面句子有哪几种文言特殊句式?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资治通鉴》) 2、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①贤哉,回(注:颜回)也! 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②豫州今欲何至? ⑤会于西河外渑池。 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⑥何以自托于赵。 3、翻译画线句子并指出什么句式: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窃谓管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6
译文:
管仲被捆绑,从鲁国到齐国,在路途中又饿又渴,经过绮乌地方时向边防人员讨吃东西,绮乌的边防人员跪着喂他,很尊敬他,边防人员乘机私下里对管仲说:“你适逢侥幸被流放到齐国没有死还被齐国任用,将要拿什么回报我?”管仲说:“如果真能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将要任命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报答你呢?”边防人员怨恨他。
特殊句式:
将何以报我?(宾语前置,应是“将以何报我?”) 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宾语前置) 用齐(被动句,被齐国的人用)
词类活用:道而饥渴(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一词多义:食(喂) 因(乘着,乘机)
五、高中文言文固定短语释例及译文 A
1.安?乎(哉、也?)?
怎么?呢?例: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哪能让玉一般清白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渔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呢?】(《赤壁赋》) 2.诚?则?
如果?那么(就)?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自己)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谏》) 3.得以
能够。例: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大)坟墓(被重新安葬),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们的姓名。】(《五》) 4.独?邪(欤、与、耶、哉、乎?)?
表疑问,常表反问。难道?吗?例: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况且公子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现在(您的)恩德足够惠及鸟兽,而功德却偏偏不能施及百姓,(这)又是为什么呢?】(《齐桓晋文之事》) 5.得无?乎(耶、也??)?
表推测,恐怕(大概)?吧?该不是?吧?例: 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的饮食大概不会减少吧?】(《触龙说赵太后》)\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成名反复思考,这恐怕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促》) E
6.俄而
不久,一会儿。例: 俄而梦醒烛灭,人静更阑。【不一会从睡梦中醒来,吹灭蜡烛,夜深人静。】(《山庄玩月记》)\俄而近窗来窥,目光睒闪。【不一会靠近窗户来偷看,目光明亮闪烁。】(《聂小倩》) 7.而况
何况,况且。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臣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谏》) 8.而已
罢了。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如此罢了。】(《劝》) 9.不(否)?则?
如果不?就?例:不效则治臣之罪。【如果不成功就对下臣论罪惩治。】(《出师表》) F
10.非?而何?
不是?又是什么呢?“非诸侯而何?”:例: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大事又是什么呢?】(《子路??侍坐》) H
7
11.何乃
为什么竟。例: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你)怎么竟如此见识短浅!这女子不讲礼节。】(《孔雀》) 12.何其
为什么这么;多么。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到了对天发誓,剪下头发,眼泪沾湿了衣襟(的局面),多么的衰败啊!!】(《伶》) 13.何所??
相当于“所??为何?”“所”与其后动词构成名词性所字短语,“何前置”。例: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所用为何)【我不知道您牧羊,用处是什么呢?】(《柳》)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所似为何)(《旅夜书怀》) 14.何以??
相当于“以何???”根据什么??凭什么??例:王问:“何以知之?”【赵王问:“(你)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呢?”】(《廉》) 15.何为??
相当于“为何???”为什么??例: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孟东野的来信、耿兰的丧报,为什么在我的身边呢?】(《谏》) 16.何?为(焉、也??)?
?干什么呢?为什么?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季氏将伐颛臾》)\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现在人家正像刀和砧板,我们就象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鸿》)\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般的节操,而使自己被流放呢?】(《屈》) 17.何?哉(焉)?
怎么?呢?什么?呢?为什么?呢?例:王笑曰:“是诚何心哉!”【王笑道:“这真是什么心理呢!”】(《齐》)\不然者,我何辞焉!【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能推卸(责任)呢!】(《柳》) 18.何?之有?
倒装结构,有什么?呢?例: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这就像把肥肉扔给饿虎,有什么作用呢?】(《信》) J
19.几何?
多长时间?多少个??例: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太后说:“我一定会办的。(他)年纪多大了?”】(《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敝败至此,不知杀人几何许!【破烂到这个地步了,不知道杀了多少人了!】(《聂小倩》) 20.既而
随后,接着,不久。例: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随后在井里找到了儿子的尸体,于是变怒为悲,呼天抢地,悲痛欲绝。】(《促》)\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不久就以苏州百姓暴乱之名向朝廷请示,查究处死了五个人。】(《五人墓碑记》) 21.既?则?
在?后,就?;既然?那么?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在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提议出来的人。】(《游》)\既许而问,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现在您)既然答应了并且问起来,那么,洞庭湖和京城,并没有不同。】(《柳》) 22.见?于?
被。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廉》) K
23.可以
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例:德何如,则可以王矣?【.(齐宣王)问道:“具备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用来行王道统一天下呢?】(《齐》)\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然而终究没有办法实现(使怀王醒悟),所以就不能再返回(朝廷)。】(《屈》) N
24.乃尔
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例:作计乃尔立。【(自杀)的想法竟然就这样决定了。】(《孔雀》) Q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