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句式-教案

文言句式-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3 15:53:50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及其具体类型; 2、学以致用,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链接

翻译下列画波浪线的句子,并指出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特点。

1、 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2009年天津卷《管子 ·小匡 》

译文:桓公说:“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带钩,几乎使我丧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以吗?”鲍叔说:“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这样做的。您只要赦罪而让他回国,他将同样为您效力。”桓公说:“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鲍叔说:“您可派人到鲁国去要回他。”桓公说:“施伯是鲁国的谋臣。他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肯放回给我。”

2、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 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疾,憎恨;摄,传唤。)

——2009年上海卷《沈周》

译文:有一个郡守征召画工绘画房屋的墙壁。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有人劝沈周拜访一些权贵来免除(征召),沈周说:“去服役,是义务,拜访权贵,不是再次受辱吗?”最终服役回来。

3、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 ——2010年江苏卷《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译文: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嫁给了我,归,古代女子出嫁称作归),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用出嫁时的衣裳装殓。敛,通“殓”,指给死者穿衣入棺),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

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后,用出嫁时

的衣裳装殓了她,可以知道我的贫困了。

4、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2007年上海卷

译文: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年轻的时候喜欢学习,广泛阅读书籍文献,言谈颇有文采。二十几岁的时候,在青州、徐州、并州(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带)、冀州(古代九州之一)中间游历学习,和他交接的朋友大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基础巩固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有如下几种类型:

标志一:用“者”、“也” 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者……也。)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 , ……也。) (3)粟者,民之所种。 ( ……者,…… 。)

1

(4)莲,花之君子者也.。 ( ……者也。)

标志二:用副词“乃”“则”“即”“皆”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梁父即楚将项燕。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标志三: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2)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3)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4)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标志四: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标志五:主谓直接表判断。

(1)刘备天下枭雄。 (2)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强化训练题

1.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C )

A.梁,吾仇也?? 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一言以蔽之 D.臣本布衣 2.下边“是”表判断的句子有( C G )

A.是年谢庄办团练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巨是凡人,行将为人所并 D.惟命是从 E.海瑞言俱是 F.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G.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3.下列各句中,属于判断句的是(① ③ ④ ⑤ ⑧ ⑨ ⑩) 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⑥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②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 ⑦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 ③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⑧环村居者皆猎户。 ④晋鄙嚄唶宿将。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⑤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⑩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被动句

被动句是常借助于介词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表被动。

①不拘于时,学于余。 ②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用“见(受)……于……”表示被动。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3、用“见” 表被动;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为”“为??所”“为所”式。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用介词“被”引出 。

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无任何标志。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强化训练题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B )

A、行将为人所并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翻译下列画波浪线的句子。

己而(申甫)瘗(yì:埋葬)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2010年山东卷《申甫传》 译文: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或“拜见”)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或“相信”)。

三、省略句

省略句不是文言文中独有的语言现象,但是较现代汉语而言,它在古代汉语中出现的频率更高。归结起来,古代汉语中的省略句有七种形式: ?省略主语。 有四种情形: 一是承前省略

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二是蒙后省略 如:(尔)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三是自述省略

如:(吾)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吾)手自笔录,(吾)计日以还(之)??(吾)录毕,(吾)走送之。 四是对话省略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乐)。” ?省略谓语。这是文言文中比较多见的,现代汉语里则较为罕见。 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承前省略,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二是共喻省略(即大家都一目了然的省略),如: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行)三四里。 ?省略宾语。

常见的也有两种情况:

一是动词宾语省略,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二是介词宾语省略,如: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渐怍,不敢与(之)较。/竖子不足与(之)谋。

?省略介词。

尤以“于”的省略为多见,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也有其它介词省略的情况,如: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

3

?省略兼语。

即所省略的成分既受前面动词的支配,同时又支配或指向后面的动词。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每为一印,火烧(之)令(之)坚。[后“之”是]/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

?省略修饰语。

即省略了居于中心词的成分。如:加彘肩(于)(其)上。 ?省略中心语。

即只见体现中心语性状的修饰语而省略了中心语,常常出现在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中。如:乘坚(车)策肥(马),履丝(履)曳缟(衣)。/勤而无所(为),必生悖心。

注:这种种情形又以前四种为多,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后三种作一般了解即可。 平心而论,现代汉语中的省略现象大多不至于引发读者、听众的误读误解,因为大家毕竟处于同一个语言环境里,隔膜较少。古代汉语中的省略现象就常常让读者困惑,甚至如堕云雾之中,不知所云。因此,必须熟悉它。厘清上述各种类型,识记一定数量的典型例句,对于牢固掌握是非常奏效的。

强化训练题:

1.下列句子没有省略介词或介词宾语的一项是( A ) ①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⑤拘礼之人,不足以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论变。 ③自始合(交战),而矢贯余手之时,余折以⑥今察洛阳,浮末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者什御,左轮朱殷。 于浮末。 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

A.③⑥ B.②⑤ C.①④ D.③⑤ 2.按要求给下边的省略句分类。 ①每为一印,火烧令坚 ⑤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③夫妻向隅,茅舍无烟 ⑦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④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⑧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A.省主语的有:⑤⑧ C.省宾语的有:①⑥ B.省谓语的有:③④ D.省介词的有:②⑦

四、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第一组: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客何为者? 总结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

注: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

巩固练习: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C ) A、豫州今欲何至? C、其孰能讥之乎? B、童子何知? D、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第二组: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①忌不自信。 ②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④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总结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

注: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

4

搜索更多关于: 文言句式-教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及其具体类型; 2、学以致用,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链接 翻译下列画波浪线的句子,并指出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特点。 1、 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2009年天津卷《管子 ·小匡 》 译文:桓公说:“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带钩,几乎使我丧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以吗?”鲍叔说:“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这样做的。您只要赦罪而让他回国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