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磨钻人工挖孔桩
安 全 技 术 交 底 卡
工程名称 分部分项 名称 交底日期 水磨钻人工挖孔桩 任务单编号或施工部位 交底内容 2016年3月 安全部分: 在水磨钻施工过程中存在以下危险:高空坠物,落物伤人,触电伤害,机械伤害,孔内坍塌等。 一、作业前: 1.搞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工作,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对新工人和临时上岗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风绳必须系在下颚),井上人员应把安全带系在护栏上,井下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上下井应系好安全带并从悬梯上下,禁止坐起吊设备上下。 3.每次施工前必须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并经常保养。 4.现场生产用电设备需派专业人员管理,无关人员严禁乱动电器设备,操作人员上岗时应对设备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并随时关好配电箱,配电箱应有门锁及防水措施,施工所用电缆线必须认真检查,电缆必须架空2.0m以上,临时用电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保险,确认安全后方可使用。 5.作业前检查钢绳索是否牢固,严禁带病作业。 6.提升装置的配重不得小于200公斤,保证其整体的稳固性。 7.孔口四周要设1.2m安全防护栏并挂安全网。 8.井口维护应高于地面30cm。 9.空压机四周须设防护罩。 10.在下孔施工前设专人观察护壁有无裂缝,如有裂缝,则应报告现场管理人员,待查明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安全后方可继续施工。 11.桩孔洞口应设悬挂软梯,并随桩孔深度放长,以备意外情况时有关人员能顺利上下。 二、作业过程中: 1.钻孔时,如遇卡钻,应立即切断电源,在没有查清原因之前,不得强行启动。 2.作业时,发生机器摇晃、移动、偏斜等,应立即停钻,查明原因,处理后再进行作业。 3.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配有通风设备。 4.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范围内。 5.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造成安全影响。 6.要注意安全用电,井下照明电压应采用不得高于36V的安全灯并加防护罩。 7.弃渣时泥土距桶顶的距离应保持10cm,不能满装满载,并保证挂钩不脱落。 8.钻孔时孔口边应有人守护,并随时监控井下作业人员的情况。 9.每次挖掘不应大于1m,深度大于5m应在孔内人员头顶上方1.5m处设半圆形密网保护盖。 10.弃渣时要观测四周有无人员和车辆,确认安全后方可弃渣。 三、停止作业后: 1.不作业时应封闭孔口,防止人员坠落。 2.下班时应关闭现场电器闸刀。 技术部分: 一、施工准备: 1.作业条件: 1.1人工成孔桩孔,井壁支护要根据该地区的土质特点、地下水分布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迸行井壁支护的计算和设计。 1.2开挖前场地完成三通一平。地上、地下的电缆、管线、旧建筑物、设备基础等障碍物均已排除处理完毕。各项临时设施,如照明、动力、通风、安全设施准备就绪。 1.3熟悉施工图纸及场地的地下土质、水文地质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按基础平面图,设置桩位轴线、定位点;桩孔四周洒灰线,测定高程水准点。放线工序完成后,办理验收手续。 1.4按设计要求分段做好钢筋笼。 1.5全面开挖之前,有选择地先挖两个试验桩孔,分析土质、水文等有关情况,以此修改原编施工方案。 1.6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区域,先降低地下水位至桩底以下0.5m左右。 1.7人工挖孔操作的安全至关重要,开挖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前对吊具进行安全可靠的检查和试验,确保施工安全。 2.材料要求: 2.1水泥:采用32.5级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2.2砂:中砂或粗砂,有进场复验报告。 2.3石子:粒径为0.5~3.2cm的卵石或碎石,有进场复验报告。 2.4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5钢筋: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必须符 合设计要求,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表面清洁无老锈和油污。 2.6垫块:用1:3水泥砂浆埋22#火烧丝提前预制或用塑料卡。 2.7火烧丝:规格18~20#铁丝烧成。 2.8外加剂、掺合料: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有出厂质量证明、检测报告、复试报告。 二、施工机具: 三木搭、手动葫芦、翻斗车、镐、锹、手铲、钎、线坠、定滑轮组、导向滑轮组、混凝土搅拌机、吊桶、溜槽、导管、振捣棒、插钎、粗麻绳、钢丝绳、木辘轳、活动爬梯、安全带等。模板:组合式钢模、弧形工具式钢模四块(或八块)拼装。卡具、挂钩和零配件。木板、木方、8#或12#槽钢等。 1.质量要求: 1.1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质量要求 1.2混凝土灌柱桩质量要求 1.3注:(一)、(二)项请参照本书第十二节《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工程》章节相应部分。 三、工艺流程: 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检查桩位(中心)轴线→架设垂直运输架→安装电动葫芦(卷扬机或木辘轳) →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通风机等→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先拆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浇筑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检查桩位(中心)轴线→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开挖扩底部分→检查验收→浇筑桩身混凝土→插桩顶钢筋。 操作工艺: 1.放线定桩位及高程 在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依据测量控制点,确定好桩位中心,以中点为圆心,以桩身半径加护壁厚度为半径画出上部(即第一步)的圆周。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 2.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 开挖桩孔要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先挖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扩及周边,有效地控制开挖桩孔的截面尺寸。每节的高度要根据土质好坏、操作条件而定,一般0.9~1.2m为宜。 3.支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 3.1为防止桩孔壁坍方,确保安全施工,成孔要设置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井圈。当桩孔直径不大,深度较浅而土质又好、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喷射混凝土护壁。护壁的厚度要根据井圈材料、性能、刚度、稳定性、操作方便、构造简单等要求,并按受力状况,以最下面一节所承受的土侧压力和地下水侧压力,通过计算来确定。 3.2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接固定,也可以在每节模板的上下端各设一道圆弧形的用槽钢或角钢做成的内钢圈作为内侧支撑,防止内模因涨力而变形。不设水平支撑,以方便操作。 3.3第一节护壁高出地坪150~200mm,便于挡±、挡水,桩位轴线和高程均要标定在第一节护壁上口,护壁厚度一般取100~150mm。 4.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 桩孔护壁混凝土每挖完一节以后要立即浇筑混凝土。人工浇筑、人工捣实,混凝土强度一般为C20,坍落度控制在80~100mm,确保孔壁的稳定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