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轮复习专题版 第1部分 模块3 专题9 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 学案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A [1875年以后,法国的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内阁更迭频繁。戴高乐时期,宪法赋予总统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说明国家政治权力中心从议会转至总统,使政府有相对独立性,增强了政府的稳定性,故选A项;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故排除B项;该规定只是强化了总统权力而没有剥夺议会的主要权力,故排除C项;法国是典型的多党制国家,故排除D项。]
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共产主义
运动的发展
4.(2018·全国卷Ⅰ)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A [材料中的“共产主义”“财产公有的理论”是马克思有关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内容,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19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欧洲已爆发三大工人运动,C项错误;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要矛盾没有
发生变化,所以与材料中所述无关,故D项错误。]
题号 命题特点 大多数考生固化思维,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第1题 切入点“新” 英国国王就处在了“统而不治”的地位,而实际上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此题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 第2题 创设情境 回归教材 美国政治制度运行机制中一个典型的历史现象:总统解职内阁成员 美国1787年宪法所赋予的总统权力 针对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法国前总统戴高乐修改宪法,探究这一政治体制变化的影响 正义者同盟改名、改口号及奋斗目标的制定 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价值引领 第3题 注重探究 全新情境 价值引领 第4题
一、西方民主制度确立的过程 1.17—18世纪欧美民主制度的确立 (1)背景
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最深层的原因。
②政治基础:革命或者独立战争使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是确立的前提。 ③思想基础:启蒙思想为民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④历史条件:英国限制王权的传统和美国较少受封建制度的影响都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确立。
(2)事件
①“光荣革命”后的英国通过颁布《权利法案》、建立责任制内阁,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②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国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和共和政体,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③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先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政体。
2.19世纪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 (1)背景
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工业革命是推动民主政治继续发展的根本原因。
②政治原因:自由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社会主义运动兴起,都直接推动了
民主化进程。
(2)事件
①在工业革命大背景下,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使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
②法国政体经历反复变迁,直至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才以法律形式最终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③德意志在经历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的基础上,1871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专制主义色彩浓厚的君主立宪制。
④美国通过南北战争进一步巩固了联邦制。 二、西方民主制度确立的特点 1.过程:传统与创新平衡
(1)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度,发展了中世纪形成的议会制度,开创了责任制内阁和政党政治。
(2)美国保留了殖民时期的州自治制度,也没有废除奴隶制度,在妥协的基础上形成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3)德国政治体制中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地方各邦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2.内涵:权力制约与平衡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涵,最为典型的是美国政治体制的设置。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政治体制也体现了这一基本特点。
3.策略:斗争与妥协的平衡
(1)英国:国王和议会相互妥协,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2)美国:地方与中央相互妥协形成了联邦制;理想与现实妥协,保留了奴隶制度;大州与小州妥协,形成了独特的选民分配制度;社会精英与普通民众相互妥协,形成了参众两院制度。
(3)法国: 君主派与共和派相互妥协,制定了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4)德国:资产阶级与容克贵族相互妥协,制定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三、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1.由空想到科学
(1)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一些天才的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