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完整word版)2019《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推荐文档
6、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们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靠人们自觉自愿来遵守。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7、现代国家,用法治替代了人治。
第二框 法律保障生活
1、约束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道德、法律、纪律等。 2、法律与道德的共同作用:—— ?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3、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法律与道德的区别:P91--92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是自然形成的。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其他规范则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或行政力量保证实施。(最主要的区别特征)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表现在:P92
?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每个公民都平等的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的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法律的作用:P93--94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表现:?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2)法律具有保护的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第一框 法律为我们护航
1、在我国未成年人的定义: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P96 2、特殊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因: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在现实生活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 P96
3、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④《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的法律;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的法律 4、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P99
?家庭保护——基础; ?学校保护——重要作用; ?社会保护——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④司法保护——重要保障。 5、保护未成年人都是谁的责任?—— 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6、法律给我们特殊的保护,我们未成年人该怎么做? P100
?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二框 我们有法律同行
1、依法办事的原因是——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依法办事的要求是——
? 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树立法律信仰原因(必要性)——
? 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②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阳时,才会充分体现法律自身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树立法律信仰要求: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阳时,法治精神铭刻在人们心中。 5.人民道德水平提高有什么好处?
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益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6. 法治时代,对青少年的要求:
?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增强法制意识,依法办事。 ?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和推动者。P103 7、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的做法是:?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向他人寻求帮助;?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④拨打110报警电话,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