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及答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及答案
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
1、 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虎口、臂长、小棒、绳子、瓶子等)作为量具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粗细、高矮等。(4分)它是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育内容之一。(1分) 2、将一定数量的图形以各种排列形式画成的图片叫数图。 3、
4、分类是根据事物的同和异,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2分)
分类的形式有按物体的名称分类、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按物体量的差异分类、按物体用途分类、按物体材料分类、按数量分类、按事物间的关系分类等。(3分)
四、
1、科学性原则是指活动设计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必须科学。(1分)
内容的科学性——知识的正确性、内容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3分) 方法的科学性——根据内容性质及幼儿年龄特点选方法、一个活动中方法不宜过多。(3分)
2、非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是指由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数学活动设备和丰富多样的学具、玩具,引发幼儿自发、自主、自由进行的数学活动。(4分)比较不同(3分) 3、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一般过程:
由上下——前后——左右的发展顺序(3分)
由以自身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定向过程(2分) 由近及远的区域扩展(2分)
4、等分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3分) 讲解演示法、操作法(具体实例说明,各2分)
五、
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掌握初步数概念并发展幼儿思维的一种专项活动。(4分)它是一种集体活动的方式。(1分)它是经过事先计划的。(1分)
设计基本分:8分(其中名称和目标2分;材料2分;过程4分) 设计新颖性:5分
第 5 页 共 10 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C答案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集合的表示方法一般有 、描述法和文氏图法。 2、“认识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时间概念的教学主要是在 班进行。 3、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口头数数、按物点数、 和 四个发展阶段。
4、对应比较的三种主要形式是 、 和 。
5、排序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 。
6、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其心理发展表现为一种过度性质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 、 、 从不自觉到自觉、 。
7、集合间的运算主要是指交集、 、 和 的运算。
8、幼儿对空间基本方位的认识和判断的难易顺序是从上下到 再到 。
9、寻找法是让幼儿从周围生活环境和事物中寻找数、量、形及其关系的一种方法,其具体的形式可以有三种:一是在自然环境中寻找,二是 , 三是 。
10、思维按照抽象性可以分为直觉行动思维、 和抽象逻辑思维。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每题1分,共10分)
1、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最先是从欧式图形开始的。 ( ) 2、量守恒的教学不能添加干扰因素,只能通过变换图式的方法进行。 ( ) 3、认识与区别“1 和许多”是中班的数学学习内容之一。 ( ) 4、序数的教学一般安排在学习基数之后,年龄段一般选择在中班。 ( )
5、皮亚杰认为,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其思维发展是一种再现和前逻辑思维的特征。 ( )
6、幼儿空间方位认识的教学内容分布是:小班认识上下、中班认识前后、大班认识左右。 ( )
7、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是小班的数学学习内容之一。 ( ) 8、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依赖于动作和具体事物。 ( ) 9、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数字是大班的数学教学内容之一。 ( ) 10、图形 进行二等分,可以有五种不同的等分形式。 ( ) 三、概念题 1、排序 (6分) 2、自然测量 (7分)
3、非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 (7分)
四、简答题:(每题9分,共27分) 1、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2、什么是操作法?运用操作法应注意哪些方面? 3、建构主义数学教育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五、分析设计题:(23分)
何谓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试以大班“学习自然测量”为活动内容,设计一组正式的数学活动。(写明活动的目标要求、材料及基本过程或玩法。)
第 6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列举法 2、中班
3、说出总数 按群计数
4、重叠式 并放式 连线式
5、按次序规则排序 按特定规则排序
6、由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由同化到顺应 由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7、并集 差集 补集 8、前后 左右
9、在已准备好的环境中寻找 运用记忆表象来寻找 10、具体形象思维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概念题
1、排序:是指将两个以上的物体按照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序。排序是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思维活动。排序一般分为按次序规则排序和按特定规则排序两种。
2、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虎口、臂长、小棒、绳子、瓶子等)作为量具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粗细、高矮等。它是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育内容之一。
3、非正式的数学活动:又称儿童自主选择的数学活动,指由教师为儿童创设一个较为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数学活动设备和丰富多样的学具、玩具,引发儿童自发、自主、自由地进行的数学活动。 四、简答题
1、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 促进幼儿对粗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2、操作法是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幼儿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以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
运用操作法要注意:明确操作目的;创设操作条件;交代操作规则;评价操作结果;体现年龄差异;与其他方法有机结合。
3、提供实物操作;注重概念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顿悟 五、分析设计题
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掌握初步数概念并发展幼儿思维的一种专项活动。(5分)它是经过事先计划的;(1)内容是专门指向数学的,而不是综合的;(1分)是一种集体活动的方式。(1分)
设计基本分:9分(其中名称和目标2分;材料2分;过程5分)
第 7 页 共 10 页
设计的合理性:3分 设计新颖性:3分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D答案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皮亚杰认为, 和 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
2、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口头数数、按物点数、 和 四个发展阶段。
3、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有两条基本思路:一是以 为逻辑起点,直线式编排活动内容;而是以儿童的 为起点,整合式编排活动内容。
4、排序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 。
5、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可分为认知、情感与态度以及 三个方面。
6、将一定数量的图形以各种排列形式画成的图片叫 。 7、在等分的教学中,学前期只要求学习二等分和 。
8、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其心理发展表现为一种过度性质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 、 、 、 、 。
9、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一般过程是从 到欧式图形。
10、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发展性原则、 、 、 以及系列性原则。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每题1分,共10分)
1、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 ) 2、量的排序是把物体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序。 ( ) 3、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只需要考虑儿童的发展就可以了。 ( )
4、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理解类包含的观念。 ( )
5、幼儿空间方位认识的教学内容分布是:小班认识上下、中班认识前后、大班认识左右。 ( )
6、在拓扑几何中,三角形和圆形是几乎等价的。 ( ) 7、认识与区别“1 和许多”是中班的数学学习内容之一 ( ) 8、量守恒的教学不能添加干扰因素,只能通过变换图式的方法进行。 ( ) 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是指对学前儿童数学发展状况的评价。 ( ) 10、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数字是中班的数学教学内容之一。 ( ) 三、概念题
1、自然测量(6分) 2、计数(7分) 3、守恒(7分) 四、简答题:(每题9分,共27分) 1、何为寻找法?其具体形式有哪些?
2、简述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 3、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发展和研究动向 五、分析设计题:(23分)
何谓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试以小班“区分1和许多”为活动内容,设计一组正式的数学活动。(写明活
第 8 页 共 10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