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完整版)山东济南市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
《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令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
“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B.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C.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D.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在本文指函谷关。
B.“客”即门客。古代达官贵人有供养门客的习俗,战国四公子都号称“养客三千”。
C.“摄”有捕捉的意思,“摄吏部尚书就是逮捕了吏部尚书,对吏部进行整治。
D“赠”,文中指追赠,指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官吏已死
的长辈追封官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周早年经历坎坷。途径汴州时,他逛到县令崔贤的羞辱,内心受到极大触动,于是继续向西入关进京,谋求更大的发展。
B.马周才能非凡。太宗见到他为常何代拟的条陈后,急切地要见到他。甚至派常何四处找寻他、敦促他入官。 C.马周深得宠信。在赏赐给马周的书件里,太宗高度赞赏他是能够竭忠尽力的股肽重臣。
D.马周虑事周全。病重之后,他烧掉了写给皇帝的奏章,表示自己不想靠暴露君王过错来为自己博取名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5分)
(2)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铼,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释:①柑为横树一种。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②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③三国时丹阳大守李衡曾想通过种橘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看似寻常,却特别点明“手种”“二百”表现了诗人对柑树的喜爱。
B“遍”字形容柑树的繁盛如在目前,也直接点出诗人遍览城隅的兴致。
C.屈原写诗赞美橘树高洁,李衡种树为子孙谋利,都是诗人喜欢橘树的原因。
D.“喷雪”指柑树开花,“垂珠”形容累累硕果,展现出充满希望的前景。
E.整首诗语调平淡和缓,但在平缓的语调后面隐藏着诗人一颗不平静的心。
15.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