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轮椅上的霍金》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轮椅上的霍金》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轮椅上的霍金》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三篇文章围绕着生命与奋斗这样一个主题,从不同侧面叙述一个个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而本文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的探索宇宙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故事,赞扬了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魅力,让人产生由衷的敬仰之情。文本深深“震颤”了作为读者和老师的我。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本课有兴趣,部分学生对人物有所了解,但是霍金所研究的物理学知识对于孩子来说有些过于高深,从霍金的成就处打动学生比较难,所以要找准孩子的兴趣点和情感激发点,引起课堂共鸣。
从方法上讲,学生通过3—5年级的训练,对“通过具体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关键词句谈出自己的理解”的方法掌握较为熟练,课堂可以充分放手给孩子,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会的,我们坚决不浪费时间教。
同时,通过试讲和调研,如果让孩子来谈体会,学生的体验程度往往仅限于比较概念化的“顽强、勤奋”等,学生人物的理解也相对比较冰冷,如何透过文本,把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立起
来,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温度、我想,这样的文本、这样的阅读方法,这样的阅读体验,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才是我们语文课堂要给予学生的。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写,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体验感受等方法重点理解“震颤”这个词语。
2.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巩固具体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通过抓词抓句谈体会,体验感受、移情换景等方法,品评霍金这个非凡人物。(重点难点)
3. 感受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受到鼓舞,获得勤奋勇敢前进的力量。(重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找准学习起点。 1.板书课题:轮椅上的霍金 2.谈话:对于霍金,你有哪些了解?
看来我们初识这个人物已经对他有所了解。相信今天的学习,我们会熟悉这个人,理解这个人,走进他的心里去。
【修改理由:接受指导老师纪海燕老师的意见,了解孩子对霍金的基本认识起点,也拉近霍金这个伟大科学家和孩子们的距离。开课也给了孩子更多的谈说空间。】
3.关注文本特点:
(1)同学们,这是篇写人的文章。我们以前还学习过哪些写人
课文?(《郑成功》《诺贝尔》《少年王冕》等)
(2)写人的课文,有什么共同特点?(赞美人物、用具体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修改理由:接受省专家商德远老师的意见,删去学生找中心句人物品质句子的环节,因为我们的课堂要多用归纳法教学,而少用演绎法,所以应该把对人物品质的体会放到理解之后再来找,再来谈,这样避免给孩子既定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也感谢提出同样修改意见的安婷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的温故,从而找到突破写人文章学习方法的核心,学生已经会的知识坚决不教,努力实现高效课堂。】
4.总结:今天就让我们从霍金的故事中,走进人物。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思考:文章围绕霍金写了几件具体的事例。并尝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2.检查预习:
(1)听写:撰写、顶礼膜拜、震颤
【修改理由:删去了景仰、神秘莫测等词语,因为多次的调研,孩子对这几个词语通过预习,都能很好掌握,听写应该直击重点难点,所以考虑删去只剩以上3个词语。】
(2)交流评改,学生提醒“撰”的关键笔画,教师范写“颤” (3)交流“震颤”的意思。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