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ARCGIS课件
图4 草图的两个端点位于多边形内、外时的要素变形
注:草图线和与边线两次相交
(2)拓扑编辑:
概念:拓扑:空间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
共享结点:经过拓扑处理后,多个多边形的共用结点。 共享边线:经过拓扑处理后,相邻两个多边形的共用弧段。 拓扑编辑的前提:
创建拓扑,使拓扑关联要素之间具有共享边或点,那么在编辑共享边或点时,拓扑关联要素将自动更新形状。举例:
在工具栏空白处右击→选择Topology→Map Topology
→选择参与拓扑编辑的图层,
设置容差(默认值)。
注:在这之前必须“editor工具栏”中editor→start editing,让数据处于编辑状态。 另外,单击editor→Snapping,设置捕捉参数。
Task 拓扑编辑 选择要素
共享结点的移
选择共享结点
1共享要素移动
动 共享边线的移
选择共享边线
动
Topology Task→Reshape Edge +
共享边线变形 选择共享边线
2共享边线编 (绘制草图线)
辑 Topology Task→Modify Edge +
共享边线修改 选择共享边线
移动结点后在图外单击
图 5 共享结点的移动
图 6 共享边线的移动
图 7 共享边线变形
图 8 共享边线修改
3.属性编辑:
概念:字段:指属性表中的一列。 编辑操作有两种方法:
注:编辑的前提是保证editor→start editing,但是想删除或者添加字段,须在非编辑状态下。 (1)
选择要素(可按住Shift多选)→右击→选择Attributes
(2)右击数据文件名→Open Attribute Table
(3)添加字段:右下角Options→Add Field(命名和类型设置) 删除字段:右击字段名→Delete Field
修改:editor→start editing,然后修改属性值。 属性表的输出:右下角Options→Export
第二章 空间数据的处理
一、数据格式转换
1.数据结构转换:即空间数据的栅格结构与矢量结构之间的转换。 (1)栅格→矢量的转换:以栅格数据转换为面状数据为例
Arctoolbox→Conversion Tools→From Raster→Raster to Polygon / Polyline / Point
图 10 Raster to Polygon图解
(2)矢量→栅格的转换:
Arctoolbox→Conversion Tools→To Raster→Feature to Raster(Feature中包含了Polygon、 Polyline和Point)
图11 Feature to Raster图解
2.数据格式转换:
(1)CAD数据的转换:
①矢量数据→CAD:
Arctoolbox→Conversion Tools→To CAD→Export to CAD ②CAD→矢量数据:
Arctoolbox→Conversion Tools→To Geodatabase→Import from CAD (2)栅格数据与ASCII文件(txt文件)的转换:
①栅格→ASCII文件:
Arctoolbox→Conversion Tools→From Raster→Raster to ASCII ②ASCII文件→栅格:
Arctoolbox→Conversion Tools→To Raster→ASCII to Raster
(3)栅格之间的转换:如img、Grid、Tiff、jpg和BMP等栅格之间的转换。
Arctoolbox→Conversion Tools→To Raster→Raster to Other Format(mutilple) 二.数据处理: 1.数据裁切
(1)矢量数据的裁剪:Arctoolbox→Analysis Tools→Extract→Clip
(2)栅格数据的裁剪:Arctoolbox→Spatial Analyst Tools→Extraction→Extract by Mask(既可以被栅格数据裁剪,又可以被矢量数据裁剪) 2.数据拼接
(1)矢量数据的拼接: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General→Merge 其中,目标数据集Target DataSet的创建:
①在需要拼接的任意一个图层文件名上右击→Data→Export Data:将文件保存在某个文件夹中,文件名为Append;
②Editor工具条→Start Editing→右击Append文件名→Open attribute table→选中所有行→点击Delete删除所有属性→Stop Editing→Save。
则Append这个文件即为目标数据集Target DataSet (2)栅格数据的拼接: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Raster→Raster Dataset→Mosaic To New Raster 3.数据提取
(1)矢量数据的提取: Arctoolbox→Analysis Tools→Extract→Select 注:另外一种提取方法:
选择需要提取的要素(可多选)→右击文件名→Data→Export
Data
(2)栅格数据的提取: Arctoolbox→Spatial Analyst Tools→Extraction→Extract by Attributes
特点:Analysis Tools用于处理矢量数据;Arctoolbox→Spatial Analyst Tools用于处理栅格数
据。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一、数据符号化 概念:
符号化:指利用符号将连续的数据进行分类分级、概括化、抽象化的过程。 符号化方法分类:
①单一符号:所谓单一符号设置,就是采用大小,形状,颜色都统一的点状,线状或者面状符号来表达制图要素。这种符号设置方法忽略了要素在数量,大小等方面的差异,只能反映制图要素的地理位置而不能反映要素的定量差异,然而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在表达制图要素的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优势。
②分类符号:根据数据层要素属性值来设置地图符号的方式是分类符号表示方法,将具有相同属性值和不同属性值的要素分开,属性值相同的采用相同的符号,属性值不同的采用不同的符号。利用不同形状,大小,颜色。图案的符号来表达不同的要素。这种分类的表示方法能够反映出地图要素的数量或者质量的差异,对地理信息的决策作用提供了支持。
③分级色彩:所谓分级色彩表示方法就是将要素属性数值按照一定的分级方法分成若干级别之后,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级别。每个级别用来表示数值的一个范围,从而可以明确反映制图要素得定量差异。色彩选择和分级方案是分级色彩表示方法中的重要环节,因为颜色的选择和分级的设置要取决于制图要素的特征,只有合理的配色方案和科学的分级方法才能将地图中要素的宏观分布规律体现得清晰明确。这种方法多用于人口密度分布图,粮食产量分布图等等。
④分级符号:与分级色彩设置有所相同,分级符号设置就是采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级别的要素属性数值。符号形状取决于制图要素的特征,而符号的大小取决于分级数值的大小或者级别高低。这种表示方法一般用于表示点状或者线状要素。多用于表达人口分级图,道路分级图等。它的优点是可以直观地表达制图要素的数值差异,其中,制图要素分级和分级符号表示是关键的环节。
⑤比率符号:在分级符号表示方法中,属性数据被分为若干级别,在数值处于某一级别范围内的时候,符号表示都是一样的,体现不出同一级别不同要素之间的数量差异,而比率符号表示方法是按照一定的比率关系,来确定与制图要素属性数值对应的符号大小,一个属性数值就对应了一个符号大小,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使得符号设置表现得更细致,不仅反应不同级别的差异,也能反映同级别之间微笑的差异。但是如果属性数值过大,则不适合采用此种方法,因为比率符号过大会严重影响地图的整体视觉效果。
⑥点值符号:所谓点值符号表示法,就是使用一定大小的点状符号来表示一定数量的制图要素,表现出一个区域范围内的密度数值,数值较大的区域点较多,数值小的地区点较小。是一种用点的密度来表现要素空间分布的方法。
⑦统计符号:这是专题地图中经常应用的一类符号,用于表示制图要素的多项属性。常用的统计图有饼状图,柱状图,累计柱状图等。饼图主要用于表示制图要素的整体属性与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柱状图常用于表示制图要素的两项可比较的属性或者是变化趋势,累计柱状图既可以表示相互关系与比例,也可以表示相互比较与趋势。
1.矢量数据符号化:点、线、面
(1)分类符号设置:categories
打开矢量图→在图名上单击右键→properties→symbology选项卡→左边show:categories→①Unique value:按照一个属性值分类;②Many fields:按照多个属性值的组合进行分类来确定符号类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