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创意产业
益。作为精神产品,具有创新性内容,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能动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和指导实践活动的社会效益,并且通过信息宣传教育、文艺等等功能,担负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文化产品的物质性是精神内容的载体,精神性是文化产品的一个决定性本质。它的双重性决定了它的产业特殊性。 文化创意产品:
是指文化创意产业中产出的任何制品或制品的组合。从产品最终形态来看,文化创意产品包含两个相互依存的部分:文化创意内容与硬件载体。文化创意产品区别于大多数一般产品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它的文化创意内容,这是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价值,它无法独立存在,要依靠硬件载体而存在。因此,文化创意产品的价格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的价值组成的:一是硬件载体的成本,二是文化创意内容的精神与情感价值,前者易于量化,而后者往往难以量化。 文化创意产品的属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创意价值属性,二是经济价值属性。文化创意价值属性是指文化创意产品所表达的人类精神活动内涵及其影响。文化创意产品通过价和售卖,把无形资本转换为有形的货币价值,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这些经济效益的总和就是文化创意产品的经济价值。
鉴于文化创意产品的双重属性,它主要经济特征有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主要源自无形资本,其初始创造成本高,而复制、传播成本低。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主要源于无形资本,这并不意味着文化创意产品的创造成本低,相反,无形资本的创造可能比有形资本的创造成本还要高,而且由于它是“无形”的,这种资本的价值实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无形资本的风险很大。无形资本的创造需要大量的创造性投入,加之它的风险成本很高,所以文化创意产品的初始创造成本往往较高。但是,由于文化创意的无形资本是以信息符码的方式存在的,所以它的复制、传播成本很低。 因此,我们可以说,每一件文化创意产品的附加价值很高,但是整体文化创意产品的 创造过程的成本并不低,而且有较大的风险。
第二,文化创意产品具有双重的质量标准,即物化的表达形式质量与内容质量。 文化创意产品是以物质产品为载体的精神消费产品,文化创意产品的这种价值构成,使得文化创意产品的质量评价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文化创意产品的质量标准是双重的,既有物质形态的产品质量评价,也有非物质形态的内容质量评价,后者往往更为重要,更被消费者所重视。
第三,文化创意产品属于人类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或附加值生产需求,它的需求弹性较大。 人们的收入增长,满足了基本的生存与安全需要之后,那么精神方面的需求就会有大幅度的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反之,如果人们的收入下降,满足或维持基本生存与安全需求是必须的,那么,精神方面的需求往往成为首当其冲要削减的对象,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就会大幅度的减少。 第四,文化创意产品大多具有公共品的特点,即文化创意价值的消费具有某种程度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所谓非排他性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是很难的。 第五,文化创意产品的供给创造文化需求也创造文化消费者,文化创意产品在消费传播的过程中具有价值循环累积效应。供给与需求之间是一种互动均衡的关系,供给会影响需求,需求也会影响供给,只不过在生产力相对不足的时期,供给的影响更大,而在生产力过剩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中,需求的市场作用更为突出。文化创意产品的供需总体上也是符合这种互动均衡规律的,但是对于创造性的产业来说,供给的意义和作为显然更为重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