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第五讲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要方法(上)

第五讲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要方法(上)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2 5:08:48

第四讲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

对比分析法 偏误分析、中介语研究、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的变异研究

一、对比分析法与迁移理论

对比分析法

1、 简介

盛行于1940---1950年。

对比分析主要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认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主要障碍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干扰。所以要将两种语言做科学的、系统的分析,通过两种语言的对照,来预测学习者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它主要的观点就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根本在于要克服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差异性。这一观点被称为“对比分析假说”(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CAH)。

这种理论认为,外语学习是从一种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转移的过程。只要知道了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就可以预测出在目的语的学习中出现什么偏误,而一旦产生偏误,也可以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作出分析和解释。

L1:L2

2 对比分析的两个假设

I、语言的差异等于学习的难点。L2-L1=难点

类似母语的部份就比较容易学,不同的部份就比较难学。

Lado:我们可以把学生要学的语言及其文化,和他们自己的母语及文化拿来作系统化的比较,就可以预测及描述出容易学习及不易学习的句型。

母语迁移假设

II、学习的难点必然导致语言表达的错误。难点-错误

3. 迁移理论

在心理学中,迁移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在外语学习研究领域中,迁移是指母语知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中认为:在外语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倾向于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外语学习中来。奥得林(Odlin)把迁移定义为:迁移是一种影

1

响,它来自于已习得语言(可能是错误习得)与目的语之间的共性与差别。

1994年,埃利斯(Rod Ellis)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将母语迁移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正迁移、负迁移、回避和过度使用。

I、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这时母语规则能够减轻外语学习的负担,减少外语学习中的错误,促进外语的学习。这时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这种影响叫正迁移。

II、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有差异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母语便会干扰外语的学习,此时母语对外语的影响是消极的。这种影响称为负迁移。

回避

过度使用

如何评价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编制科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强调重难点,补充相关的练习,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纠错等。有利于选择测试题目。可以依靠对比分析为不同语言背景的学生编制考试大纲,设计不同的测试题。

第二,有利于发现单语研究中发现不了的问题,并为语言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思路。

第三,对比分析所强调的对语言形式(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的细致分析,是每一个语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也可以作为语言

2

教学的资源和背景。

目前也有人进行语用上的对比。比如中国人和西方人的称赞语和回应语的对比研究等等。

局限

第一,对比分析的主要观点是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产生正迁移,不同之处则产生负迁移。两种语言的差异越大,干扰越大,学习的困难也就越大。而事实上,语言的差异与学习者可能遇到的困难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二者不是简单的成正比的关系。

差异 = 难度? 语言学 心理学 实践也如此:

汉语声调 一般来说,阳平上声很难习得、阴平去声较易习得。

第二,对比分析只研究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作用,而第二语言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和所犯的错误并不只是来自母语的干扰。事实上,学习者困难和错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1960年,Brooks ;Dulay&Burt 1973,1974 导致偏误的四种原因:

3

母语 3% 第一语言发展类型偏误 85% 类型混淆的偏误 特殊类型的偏误 12%

P 35 不同研究关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母语迁移类型偏误的统计 第三,对比分析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只对语言的表层结构进行对比,主要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几个方面,没有语义、语用、话语、文化等方面的比较,这是不全面的。

第四,它最大的问题是把学习者看作是机械刺激的对象,不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只是进行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

因此,对比分析不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它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应有一定的地位,是观察和分析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一个良好起点。但又不能作为惟一的依据。

国内对比分析/迁移理论研究成果

《汉韩姐妹排行称谓对比》安国峰《汉语学习》2008.6

刘曼:中英日称赞语对比浅析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四讲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 对比分析法 偏误分析、中介语研究、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的变异研究 一、对比分析法与迁移理论 对比分析法 1、 简介 盛行于1940---1950年。 对比分析主要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认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主要障碍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干扰。所以要将两种语言做科学的、系统的分析,通过两种语言的对照,来预测学习者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它主要的观点就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根本在于要克服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差异性。这一观点被称为“对比分析假说”(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CAH)。 这种理论认为,外语学习是从一种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转移的过程。只要知道了母语和目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