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学习重点难点】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乡愁》这一主题主要是靠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来表现的。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放在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上,还要注意启发学生去发现和总结。
教学难点:这首诗节奏感很强,很适合学生阅读。因此,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对称、和谐、均衡的结构美以及复沓手法带来的旋律美。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的指导方针是“以读代讲”,即通过诵读体会诗意。共分为四个步骤: 1、深情地朗读; 2、细腻地品读; 3、优美地解读; 4、丰富地联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4分钟) 记得在我读师范的时候,每次当我看到近路的同学能够高高兴兴地回家时,我心里就特别想家。同学们,你们有过想家的时候吗?又有什么感受?(让学生敞开心扉谈一谈)
是啊,“离家有多远,思念就有多长。”大家这种离家想念亲人,想念家乡的感情,就是我们所说的“乡愁”。说到思乡之情,古往今来,不知道诗人们留下了多少动人心弦的篇章,大家记得都有哪些这样的诗句?(学生背诵)
其实,现当代诗歌中也有很多写乡愁的名篇,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让我们走进那如烟似雾的乡愁世界。
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探新课(10分钟) 1、简介作者(投影)2 2、伴着这首《思乡曲》,请同学们先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8 (1)朗读要求:(出示投影)
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
四节,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
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间,约停2.5秒。 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全情投入。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重读“小小”)
我/在这头 (重读“这”,以下类推) 母亲/在那头
(重读“那”,以下类推)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重读窄窄)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重读矮矮) 我/在外头 (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
(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而/现在 (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重读“浅浅”)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2)练读、展示。学生自行练读,然后点学生读。 (3)赏读。欣赏配乐朗诵,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三、 品读感悟15分钟 1、教师: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乡愁本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在本诗中作者用什么事物来形象写出?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代表。
2、这四个名词前分别用了哪些数量词和形容词来表示修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在诗中什么表达效果?
用了“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感情。
3、作者以什么顺序来组织全诗?
时间顺序: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4、想像余光中《乡愁》的画面,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学生齐诵,教师用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节诗后脑中出现的画面。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他给母亲写些什么呢? 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恒母亲膝头的亲密?是倾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树下的翘盼???
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他粘贴的哪里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 集体(读诗):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生 (读文):少年的嘴角长出了短黑的胡须。此时,他正背手伫立在船舷边,遥看着远方。手心里,握着那张窄小的船票。 他在遥望着什么呢?是回忆起大红灯笼中迎娶新娘的喜庆,还是想起离家奔波外出谋生的辛酸?是回忆起夫妻聚首恩爱团圆的甜蜜,还是想到一次次独自登船时,妻子朝雾中的挥手别离??? 故乡渐渐地远了,远了,又是长久的分离??他不由得又握紧了手心中那张窄窄的船票。 集体(读诗):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生 (读文):青年变成了头发花白的中年。他,又一次地回到了故乡。他在一座新坟前跪伏着,哭拜着——这次,他面对的是和亲生母亲的生死别离! 忘不了啊,幼儿时靠在母亲温暖的怀里贪婪地吮吸她的乳汁;忘不了啊,孩童时玩乐得忘了回家,母亲在村头暮色中声声焦急的呼唤;也忘不了,成人后离家闯荡时,母亲那一句句语重心长的叮咛和慰藉?? 可,母亲!您怎么就走了呢?这仁爱厚慈的土层,竟活生生地将我们母子分隔开来——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集体(读诗):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生 (读文):人生百年,弹指一挥间。
那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兄弟仇怨已成过往,而由此带来的五十多年的骨肉分离理应结束。 到那时啊,我的大陆!我愿手挽起裤腿,在您的牵引下,赤着脚,淌过这一湾浅浅的海峡;
到那时啊,我的大陆!我愿匍匐在你宽厚博大的胸脯上,脸贴着你,对你大喊一声:“母——亲!”
4、概括:本诗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讨论明确: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 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 的 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 强烈愿望。 四、拓展延伸11
1、 背一背3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看谁记得最多。
2、写一写5
读了余光中的《乡愁》后,我们好象也沾上了几分诗情,有点诗兴大发了!好,你们也来试着表达心中的那份浓情诗意吧!请以“乡愁”“母爱”“友谊”等为主题,展示你们的写诗才华吧。(多媒体出示:乡愁是?? 母爱是?? 友谊是??) 学生思考时,播放背景音乐(罗大佑的《乡愁四韵》)
3、台湾,是所有中国人的心结。台湾问题怎么解决?宝岛何时回到祖国的怀抱?让我们来关注台湾问题进展。3
五、 作业布置2 1、背诵《乡愁》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