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PKPM解疑
103-1答:用PK的平面杆系,每一方向计算时,柱只得到该方向的钢筋面积,两个方向当然是不一样的,最后柱的配筋应是两方向分别取各方向计算结果。但用TAT、SATWE空间程序计算,可以同时得到柱两个方向的配筋。 104-1 PKPM能否进行弧梁抗扭计算
104-1 答:用TAT、SATWE可以进行弧梁抗扭计算。
105-1 PM人机交互输入,顶部无柱节点的单跨梁可否输入双坡等截面曲梁,并进行计算绘图? 105-1答:可输入双坡等截面梁,但梁在立面如是曲梁,可将曲梁简化成折梁再输入。
109-2 框架、不等跨框架支座负筋的断点长度以大跨为准,还是以小跨为准。 109-2答:梁支座筋伸出的长度,按配筋包络图和规范的要求结出,并保证角筋在全跨连通,全跨连通这一条肯定满足了某些早期构造手册的第一断点要按长跨计算的要求。
116-1 请解释一下,PK钢筋表中箍筋高度为何有时扣除75?是否合理?(在双排筋时)这样在跨中无双排筋时扣75不合理,应扣50
116-1答:梁上有次梁时,为保证次梁上部主筋的保护层厚度,箍筋上部要留出1倍保护层厚度再加25毫米。如果用户不愿意这样做,可修改梁画图时的一参数,可由用户选择箍筋高度是梁高减50还是减75。
121-1 任何PM的砖混计算,多层住宅的挑阳台引起外墙轴向力的增大考虑没有?(其M使外墙轴向力增大)
121-1答:挑阳台的轴向力在墙体承压计算中已考虑,但其弯矩引起的墙体局部承压验算未做,可用GJ来计算。
133-1 新版PKPM中底部两层框架的计算有没有改进,其结果是否可用?从建筑图转到PMCAD能否详细说一下,最好能演示一下。
133-1答:PMCAD中砖混结构或底框结构的算法是规范规定的方法,现规范中没有作两层底框的算法,因为两层底框的工程实践较多,PMCAD把一层底框的算法推广到两层,因为超规范,就必须提示用户仅供参考(其实,目前任何声称可算两层底框的程序都是超规范的)。一般来说超规范的实践需另加措施并应有关部门批准。但是,在现修订的抗震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是允许两层底框结构的。 135-1有一底框上砖混结构(一层底框五层砖混)部分楼面有错层,在建模输入主梁
时,按实际情况输入标高,输入次梁楼板时将楼板错层,最后形成PK文件计算底框时发现框架梁上受力很小,显然,上面砖混荷载未传下来,这是为什么? 135-1答:底框结构目前不能考虑错层。
135-2 在结构平面图配筋计算时,相同房间相同边界条件,负筋长度不一样,为什么?
135-2答:请参阅PMCAD用户手册配筋的技术条件
136-1 在PK画图中,用框架顶层柱筋向梁中锚固,而柱通常比梁宽,不易施工,而用梁中筋何柱中锚就易施工,是否有一参数来加以控制。 136-1答:有一参数由用户选择是:梁筋伸入柱或柱筋伸入梁。 136-2 顶层梁,若用结构找坡,可否在绘图时,就予以考虑? 136-2答:结构找坡可输入斜梁或在PK中输入变高截面梁。
140-1 PK交互式中可输连续梁,并单独计算出结果,但在模拟固端时,只能用断面大的柱代替。虽然这样与工程实际更接近,但静力手册中有固端梁的计算,能否以后的约束条件中专门加一个固端。
140-1答:用断面大的柱模拟固端应是满足工程实际计算要求的理想方法。 140-2 约束条件可否增加一种弹性支座,方便大家使用? 140-2答:今年将在SATWE中增加弹性支座计算。
140-3 能否在PM(或其它模块中)加上单块板计算?如内力、配筋、挠度、裂缝等。实际工程中往往只需验算某一块或几块板。 140-3答:以后将在GJ中增加这一功能
143-1 在人工交互输入框架,用PK计算后画图,挑梁部分为何画不出截面? 143-1答:操作有误,程序可以对挑梁部分画出剖面
147-4 框架的轴压比到底是用哪个轴力计算出来的?我们采用程序算出的轴力包络图算,结果轴压比超过规范规定允许值。
147-4答:轴压比是用抗震作用组合的最大轴力算出的,该值一般比轴力包络图上的轴力最大值小 147-8 板负筋(PM)程序给出的负筋长度按构造要求,均为相邻极跨的1/4,而不是指双向板的短边,而整层算下来同样房间且配筋有时均不一样。且很多地方不满足1/4,而构造规定,对于简支板角不论是双向还是单向板,板角负筋长度都不应小于1/4,都计算结果往往不满足。
147-8答:请注意:程序取用的是双向板矩边(而不是长边)的1/4,这是根据最新的构造手册规定,而这之前有的构造手册规定负筋长度取长边的1/4。 147-9 同一个工程分别用PKPM、TAT计算梁柱配筋相差很大,尤其是梁的出入更大,(TAT则偏大好几个级别)
147-9答:用TAT计算时,如选择了活荷不利布置计算,就应将程序隐含的梁跨中弯距增大系数1.2改为1,否则梁下部配筋将偏大很多。
147-10 PM平面配筋最好能够开发得能够自动调整的不乱,且不重叠。这样可减少调筋工作量。 147-10答:这很难做到,用户一般应该用程序提供的多种手段来调整布置平面楼板钢筋。 151-1 砖混抗震验算挑梁直接输入还是加线荷载? 151-1答:作墙体抗震和承压计算时,挑梁可直接在交互输入中按主梁输入,但挑梁本身需由GJ软件计算。
151-2 底框、上部砖混挑梁如何输入?底框框架梁上及非框架梁上墙体均为承重墙,TAT计算结果准否?
151-1答: 挑梁输入同151-1。TAT计算结果不准,不能用。
154-3 在PM建模时底层高度算至基顶如加1m,在LTCAD中层高如何改至原层高,否则梯段高度不对。
154-3答:可在楼梯主菜单1中将层高改为原层高。
TAT、SATWE
1-1 SATWE比TAT适用范围更广,例如可以计算长墙肢和封闭墙肢而不用开计算洞,那么有SATWE程序就可以不用TAT程序吗? 1-1答:可以,但要注意两者不同的适用范围。
2-1 SATWE中剪力墙小墙肢配筋为何总太大?长厚比<4的墙段按柱配筋,为何实际却按墙配? 2-1答:小墙肢按柱配筋,当墙长LW≤4*WT1或LW≤3*WT2或LW≤2*WT3时按柱配筋,其中 WT1: 小于4倍墙厚按柱配筋的最小墙厚 WT2: 小于3倍墙厚按柱配筋的最小墙厚 WT3: 小于2倍墙厚按柱配筋的最小墙厚
2-2 TAT作过动力时程分析后,各层梁内力包络图不能用,即DPB*.*图形乱了。且原先的PB*.*也不能用。 2-2答:程序毛病,1999.9月已改
2-3 厚板有限元分析网络划分有何要求,计算精度如何?
2-3答:单元大小及形状对计算精度都有影响,要求单元大小相差不大,形状尽可能好。 注:单元形状以正方形最好,其次是无尖角的四边形,再其次是三角形。
2-8 柱下墙用墙元模型算时,梁高弯矩如图,似乎不合理,是否有误? 2-8答:图中结果不正常。正确结果在柱顶处梁上弯矩应为负值或小的正值。可能数据有误,需根据数据检查问题在哪。
3-1 框支梁一边支座为柱,一边为梁时,由SATWE生成框支榀时,简图有梁处为什么无支座?
3-1答:此种情况不能用FEQ进行平面计算,用SATWE结果即可。 3-2 由SATWE生成的框支梁荷载如何校核。 3-2答:可在SATWE荷载图中校核
10-1 用TAT或SATWE计算过后,用“画梁施工图”菜单画梁顶有高差时(如150mm),在施工图中未标注高差值?
10-1答:如在PM建模时按错层梁或斜梁输入,可在梁施工图中画出高差。 25-5 计算高层带有地下室,嵌固端应该怎么取?如果取±0.00,地下室无法计算,如果取地下室底板但考虑相对刚度,实际结构±0.00开始
25-5答:地下室计算要反映侧向土对其的嵌固作用,因此在TAT、SATWE中设有‘侧向土与地下室的相对刚度’,此系数反映了侧向土对地下室的约束程度,如取0则为没有嵌固,取10为完全嵌固,由于侧向土对地下室不能完全嵌固,应取≤10的数,如在软件中缺省为3,也可自己按经验取值。 25-6 梁刚度放大系数并没有影响配筋结果,影响什么?
25-6答:梁刚度放大,使结构的刚度增大,则地震力会增大,周期会减少,在竖向力作用下的整体传力会有调整,而配筋,除非由构造所控制,一般会有变化,可仔细观察梁的内力包络。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