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施工组织设计
(11)路拱设置是否符合要求,表面是否平整,雨后路堤顶面是否有积水。 (12)压实度检测时,是否挖至下一层顶面,压实度是否合格或有超百现象。 (13)雨后边坡是否有冲沟等水毁现象 ;水毁处是否按要求分层填筑夯实。 5.2.8、土方路堤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及管理措施 (1)中线偏位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加固保护导线点至交工验收。
②加大中线复测频率。每填筑3层后,恢复一次路线中桩,测定路基标高及宽度。 ③亏坡的一侧按照规范要求开台阶补填,多余的一侧进行削坡处理。 (2)翻浆、“弹簧”现象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避免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作为路基填料。 ②土的实际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不能达到压实度要求时,采取翻拌晾晒或换填适宜的填料,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压实。
③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填料后重新碾压。 ④不同性质的土不得混填。
(3)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按路基填筑宽度要求进行填筑。
②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不低于行车带。 ③返工至符合压实度要求的层次。 (4)起皮、松散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起皮:严禁薄层贴补;低液限粉土填筑路基时,碾压过程中应适量洒水。尽量保证填料含水量均匀一致;配足碾压设备,尤其是轮胎压路机,及时碾压;
②松散:适当洒水后重新碾压;适当缩短作业面长度,或配足摊铺碾压设备;冬期施工时填筑层碾压完毕后及时封土保温。
(5)路基边坡冲刷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削坡后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工程。
②按要求设挡水埝和临时泄水槽,且随时保证完好并发挥作用。 ③雨水冲刷后应及时修补路基,用小型夯实机具分层夯实。
④路基必须按要求填筑、碾压;亏坡整修时严禁贴补。 (6)压实度不够或有超百现象。
①材料发生变化,颗粒组成与标准击试验样品不一致,或不同种类的填料混填。应重新取样进行标准试验。
②含水量超大和不足时,应翻拌晾晒或洒水,重新碾压。 ③松铺厚度过厚,原有压实机械的压实功无法压实。
④压实机械更换或机械性能降低,压实功达不到试验段确定的标准。 ⑤作业面不平整,压实设备无法均匀压实。 ⑥碾压没有达到试验段确定的碾压遍数。
⑦碾压速度过快,轮迹重叠宽度过小,层间搭接长度太短。 ⑧压实设备类型与击实标准不匹配。
填土路基首先选择不小于200m试验段,取有代表性填筑材料做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及干容重,测定满足压实度的最佳机械组合,确定土方压实系数,生产能力等。
路堤施工填筑采用分层填筑,推土机和平地机整平摊铺,洒水车洒水,采用大吨位压路机碾压密实,按照“四区段、八流程”法施工。四区段:填铺区、整平区、碾压区和检测区;八流程:施工准备→施工放线→基底处理→填土→整平→碾压→检测→边坡整型。
填筑前,对填挖交界处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于1:5段落开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台阶顶面做成4%内倾斜坡。利用(借)土填筑路堤的填料不能含有腐殖土、树根、草泥或其它有机物质,路基填方材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符合规范要求,根据车型拉的土方量和松铺厚度用白灰打出方格;
每层松铺厚度,根据试验段所取得的数据确定,但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每侧超出路堤的设计宽度0.3m,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路基填料进场前先测定其含水量,随着土方进场整平,或晾晒或洒水调整至最佳含水量,用透水性不良或不透水的土填筑路堤时,压实时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
水量的±2%范围内。压实期间土的含水量应均匀,必要时调整含水量直至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方可进行压实工作。晾晒或洒水时,前后的施工单元可以交叉作业。
如遇软基时要及时上报管理处。
施工组织以结构物之间为一施工段。采用有效的运输、整平设备,使每层在碾压之前都能获得均匀一致的厚度。当进行每层压实时,要不断进行整平,以保证其平整度,并使该层整个深度内处处压实均匀。每一施工段上的土基本推平后,用压路机静压一遍,平地机精平一遍,对边坡及局部平整度较差的地方用人工进行修整。
压实设备的采用根据各种设备的性能和压实试验确定,并由监理工程师批准。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直线段由路边向路中进行,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碾压速度控制在4km/h以内,错轮宽度对振动压路机不小于压实轮的1/3,对三轮压路机不小于后轮的1/2,碾压遍数5-6遍,第一遍和最后一遍是静压,其余为振压。碾压除结构物边上可采用横向碾压,其余均采用纵向碾压。冲击碾在路基填高累计1.2m时,排压10遍,但桥头填筑部分不得碾压。下一层填土未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上一层填土不得进行。
每一水平层均采用同类填料填筑;不同土质的填料分层填筑,且尽量减少层数,每种填料层总厚度不得小于0.5m。土方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小于0.8m。在路堤范围内修筑便道时,该便道不得做为路堤填筑的部分,重新填筑成符合规定要求的新路堤。以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路堤下层时,其顶部做成4%的横坡;如用以填筑上层时,不覆盖在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下层边坡上。任何靠压实设备无法压碎的硬质材料予以清除或破碎,使其最大尺寸不超过压实厚度的2/3,并使粒径均匀分布,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填土路堤分段施工时,其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以及路基先填筑到桥涵台背处时,先前填筑段按不大于1:5的坡度放坡,并且对坡面随填筑层同时压实;如两段同时施工,则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2m。
在施工中每层填土进行压实试验,为了控制压实质量,配合监理工程师随时任意取样进行检验。压实度要符合规范及设计的要求。
5.3
路面工程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5.3.1、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
1、基本要求
沥青混凝土面层所用材料的各项指标符合招标文件《公路工程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在进场沥青混凝土原材料时,按照《公路工程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检测,各个技术指标符合要求且经过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可以进入材料堆放场地。严格控制不合格材料进入材料场地。
2、材料要求 ⑴ 粗集料
粗集料采用玄武岩碎石,要求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性和抗冲击性,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采用反击式破碎机加工,碎石按不同规格分类堆放。规格分类如下:10~30mm、10~20 mm、5~10mm、3~5 mm碎石,碎石材料产地蓟县。
⑵ 细集料
沥青面层的细集料采用机制砂。 材料产地蓟县。 ⑶ 填料
填料采用石灰岩经磨制的矿粉,产地蓟县。不含泥土杂质和团粒,干燥、洁净。 ⑷ 沥青
沥青采用SBS类改性沥青,基质沥青采用道路石油沥青70号A级沥青,所使用的沥青及改性沥青的主要指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箱G F40-2004)及河北省相关地方规范中相应的各项指标要求。
成品改性沥青运送到工地现场后,经检验合格后,贮存在改性沥青罐内,改性沥青罐内必须有搅拌设备进行搅拌,贮存时间不超过72h。经检验确认已经发生离析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于本工程。
具体技术指标详见表5和表7。沥青在进场及施工过程中抽检频率要求详见表6、表8和表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