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 - 省略 - 间差异研究 - 以浙江省69县市为例 - 杨丽霞 pdf - 图文
第27卷 第11期 2013年11月 中国土地科学 China Land Sciences Vol.27 No.11 Nov.,2013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
——以浙江省69县市为例
杨丽霞,苑韶峰,王雪禅
1
2
2
(1. 浙江财经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浙江 杭州 310018;2. 浙江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研究目的: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个角度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以及空间差异。研究方法: 采用重心转移模型以及人口城镇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数的方法。研究结果:(1)浙江省69县市的城镇人口增长率 分布在0—46.37%之间;而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分布在0—149.70%,从数量上比较,部分城市二者出现失调现象; (2)通过重心转移模型发现,2005—2010年人口重心向西南方向转移了1891.04 m,建成区扩展的重心由南向北转移 5029.73 m,二者重心转移的方向有所差异;(3)41个县市的协调性指数都达到了0.9以上,说明这些地区的人口城镇化 和土地城镇化的发展协调;10个县市的协调性指数在0.8—0.9之间,属于基本协调。研究结论:浙江省的城镇化总体 水平较高,但是不同县市中,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程度有所差异,所以在失调县市,需要进一步加强土 地的集约利用,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关键词:土地管理;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空间差异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3)11-0018-05
Spatial Pattern Disparity of Coordinating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in 69 Counties of Zhejiang Province
YANG Li-xia,YUAN Shao-feng, WANG Xue-chan
1
2
2
(1. Department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8, China; 2. Department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both evolution patterns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Shifting model and coordinate index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are used as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 Firstly, the urban population growth rates of 69 coun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range from 0 to 46.37%, while urban built-up area growth rates range from 0% to 149.70%. There is imbalance in some cities from the quantitative angle. Secondly, it can be known that the population focus has been
收稿日期:2013-09-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151,4137118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11YJC630254,10YJA630197)。 第一作者:杨丽霞(1976-),女,山西忻州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E-mail: yanglixianj2001@163.com 通讯作者:苑韶峰(1975-),男,山西忻州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学。E-mail: shaofengyuan1975@163.com
杨丽霞等: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以浙江省69县市为例
19
1891.04 m southwestwards away and the built-up extension focus has been 5029.73 m northwards away between 2005 and 2010 from shifting model. It shows the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Thirdly, coordinate development index of 41 counties are above 0.9, which means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of these areas are highly coordinate. And there are 10 other counties are believed to be developing coordinately since the index values are bigger than 0.8 but smaller than 0.9. Therefor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overall urbanization level of the whole Zhejiang Province is high though few counties are low in land use efficiency, which should be improve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land administratio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and urbanization; coordinate development; spatial pattern
城镇化是中国当前“稳增长”和“调结构”的重要引擎,是社会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目前中国处在城镇化 快速推进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中国年城镇化率达到52.57%,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然 而,快速城镇化进程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城镇化虚高和土地利用无序扩张乃至失控, 由此带来的是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失调。目前,有关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3方 面:(1)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匹配及其协调发展指数的测定;(2)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因果关 系;(3)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协调发展策略。但是这些研究所考虑的对象主要是 全国整体或单个城市层面,而对城市的空间差异较少涉及
[1-6]
。对于不同地区,由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不
同,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致使各个区域的城镇化水平也表现出差异性,那么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 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以及协调发展度如何,这对于今后制定的差别化的城镇化路径和方向有指导性作用。
本文以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浙江省为例,通过将重心转移模型和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指数 方法相结合,分析浙江省69县市城镇化过程中二者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和空间差异,为该地区制定差别化 的城镇化路径和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研究指标
本文以浙江省所辖的69个县或县级市作为基本空间单元,选取2005年和2010年两个时间断面。各区域的
城镇人口和部分建成区面积来源于2006年和2011年的《浙江统计年鉴》以及各县市的统计年鉴;部分建成区面 积的数据来源于2005年和2010年各县市的土地利用变更详查数据。
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本文采用城镇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来表征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是城镇化 的载体,表现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因此采用建成区面积增加率来表示土地城镇化。 1.2 研究方法
1.2.1 城镇人口扩展的重心模型 重心也称为加权平均中心,重心模型设某个区域由69个统计单元构成,X 为 2005年和2010年该地区城镇人口重心的经度值;Y 为2005和2010年该地区建成区扩展重心的纬度值;Pi 为第 i 个统计单元的城镇人口数量或建成区面积。Xi 为第i 个统计单元的纬度坐标;Yi 为第i 个统计单元的纬度坐标, 则该区域的城镇人口和建成区扩展的重心坐标的计算公式为
[7-8]
:
(式1)
/ PX
i= 1
69
69
i i
/ PYii
69
X =
/ P
i ;Y = i= 1 69
i= 1
/ P
i= 1
i
1.2.2 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率 设某个区域由69个统计单元构成,第i 个统计单元对于整个区域的城镇人口增 长的贡献率计算公式如下:
20
中国土地科学 2013年11月 第11期
- Uti- 1 # 100 % (式2) Gi = Uti Ut - Ut- 1
式2中,U ti为第i 个统计单元2010年的城镇人口数量;U ti - 1为第i 个统计单元2005年的城镇人口数量;U t为整个 区域2010年的城镇人口数量;U t- 1为整个区域2005年的城镇人口数量。
1.2.3 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数 协调性指数是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协调状况优劣 的
[9-10]
定量指标,将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性指数定义如下:
2 CLT =
L + T
2
2
(式3)
L + T
式3中,L 表示城镇人口的增长率;T 表示城镇建成区的增长率;CLT 表示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协调性指
数。 如表1所示本文按照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性指数将协调发展类型分类。
由式1不难看出,0≤C ≤1。当L、T 同为正值或同为负且绝对值相等时,C = 1,表示此时土地城市化与
人 口城市化最为协调;当L、T 符号相反,且绝对值相等时,C = 0,表示两者最不协调;其他情况介于两者之间,当 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速度越匹配时,协调性指数越高。
C
表1 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协调性指数分类
Tab.1 Lan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coordination index category
协调性类型
L 与T 的关系 协调性亚型 土地城市化滞后型 人口城市化滞后型 0.9<C <1
协调
L >T L <T L >T L <T
0.8 <C ≤0.9
基本协调
土地城市化滞后型 人口城市化滞后型 土地城市化滞后型 人口城市化滞后型 0≤C ≤0.8
不协调
L >T L <T
2 结果与分析
2.1 城镇人口增长的空间格局以及重心的演变轨迹
由图1可知,城镇人口增长率分布在0—46.37%之间,其中增长率较高的7个县市主要分布在浙西南的一
带,其对浙江省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80%。浙西南本来是浙江省内经济较为不发达的地区,但2005— 2010年,随着“山海协作”的持续实施,大批产业向在衢州、丽水等地转移,因此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 二三产业转移,同时两地实施的“小县大城”城市发展战略,山区人口异地搬迁力度加大,推动该区域的人口 城镇化
[11]
。同样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奉化、天台和三门也是区域内欠发达的县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吸引了 较多人口。而杭州市区,在2005—2010年,城镇人口增长率高达25%,对浙江省城镇人口增长的贡
献率达到 14.62%。可见,有必要合理控制杭州等大城市人口增长,适度扩大小城镇人口规模。
以ArcGIS 9.3为技术平台,采用重心模型方法,根据69县市的数据得到2005—2010年69县市城镇人口的 重心坐标,结果显示,人口重心向西南方向转移了1891.04 m,这主要是在这期间西南地区产业转型和城镇扩张, 导致城镇人口迅速增加。
2.2 建成区面积增长的空间格局以及重心的演变
由图2可知,浙江省69县市的建成区面积的增长有着明显的空间差异。环杭州湾地区的杭州、宁波、嘉兴
杨丽霞等: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以浙江省69县市为例
21
等22个市县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分布在为17.66%—36.68%,表明这些县市建成区规模的扩张速度较快,这主要 是由于这些县市经济高速发展,在2010年这些县市的GDP占全省67%,城镇化水平高达73.25%,这促使很多土 地转化成为建设用地,从而导致建成区土地面积逐年扩张。而在象山县和新昌县,近年来大力发展城市建设, 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水平,在原先基础上建设用地有较大规模的扩张趋势。而南部的龙泉县和泰顺 县经济欠发达,开展了大量公路建设,水利电力建设项目,同时建设用地准入门槛较低,致使土地利用率较低, 浪费较为严重。而衢州和丽水周边由于“山海战略”建设用地扩张也较为明显。
利用建成区重心转移模型,计算出2005—2010年,建成区扩展的重心由南向北转移5029.73 m。可见,相 对于人口重心由发达地区转移到欠发达地区,建成区扩张则是反向而行,这主要是由于环杭州湾地区的经济发 展快速,城镇化水平较高,这进一步促进了建成区的扩张。
2.3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性指数的空间差异
由图4可以看出,全省各县市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总体较好,指数较高即人口城市化与土地
城市化协调性较高的县市基本分布在沿海较发达地区,尤其是环杭州湾区域。同时地级市市区的协调性明显 好于同一个行政区划下的县级市和县。其中,杭州、温州、宁波、丽水、嘉兴、绍兴、衢州、金华在内的41个县市 的协调性指数都达到了0.9以上,说明这些地区的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发展相协调。桐庐、浦江等10个 县市的协调性指数在0.8—0.9之间,属于基本协调。
湖州市区、安吉、开化等18个县市的协调性指数在0.8以下,属于不协调。其中,湖州市区、安吉等5个县市 属于人口城镇化滞后型,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县市积极推广“宅基地置换房产”的嘉兴模式,腾出了大量可用于开 发的建设用地,致使城镇建成区快速增长,但是集聚的人口明显滞后;而开化、文成等13个县市属于土地城镇
图1
2005 —2010 年69 县市的城镇人口增长率
图2 2005 —2010 年69 县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 Fig.1 Urban population growth rate of 69 counties Fig.2 Built-up area growth of 69 counties from 2005 to 2010
from 2005 to 2010
22 中国土地科学 2013年11月 第11期
化滞后型,这些县市农业人口较多,城镇化水 平较低,经济发展缓慢,土地利用方式粗放, 致使土地城镇化滞后,有必要在这些县市进一 步挖掘土地的利用潜力。
3 结论与讨论
(1)2005—2010年间,浙江省69县市的 城镇人口增长率分布在0—46.37%之间;而 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分布在0—149.70%, 从数量上比较,部分城市二者出现失调象。
(2)通过重心转移模型发现,2005—2010 年浙江省69县市人口重心向西南方向转移了 1891.04 m,而同期建成区扩展的重心,则由南 向北转移了5029.73 m,二者重心转移的方向 有所差异,表明人口城镇化转移和土地城镇化 发展在区域布局上协调均衡。
(3)2005—2010年间,浙江省的人口城镇
化与土地城镇化已经步入了相对协调的阶段, 只有少数县市处于不协调。目前,城市化进程 已经到了较为成熟的时期,建设区面积不再会 大范围扩张,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呈现出 “脱钩”状态
[12-14]
Fig.3 Lan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coordination index of 69 counties
图3 69 县市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协调性指数
。少数县市的人口城镇化与 土
地城镇化仍然存在不协调发展,那么在这些
区域,必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加快粗放低效利用向集约高效利用转变,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 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使城市化进程深入协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孙在宏,袁源,王亚华.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与异速生长特征[J].地理研究,2011,30(12):2163 - 2172. [2] 陈淑兴,韩波,柯长青,等.济南市建成区扩展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地理空间信息,2009,(710):117 - 120. [3] 尹宏玲,徐腾.我国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特征及差异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3,(2):10 - 15.
[4] 熊柴,高宏.人口城镇化与空问城镇化的不协调问题——基于财政分权的视角[J].财经科学,2012,(11):102 - 108. [5] 许家伟,侯景伟,宋宏权,等.1990—2009年中国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以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为例[J].人文地理,2011,
(4):85 - 90.
[6] 杨剑,蒲英霞,秦贤宏,等.浙江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95 - 99. [7] 王磊,段学军,田方,等.长江三角洲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09,29(10):1619 - 1623.
[8] 曹文莉,张小林,潘义勇,等.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2):
141 - 146.
(下转第30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