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基础习题册上
3、( √ )齿轮与轴之间可以又固定、空套和滑移三种位置关系。
4、( × )齿轮与轴之间固定,是指齿轮与轴一同转动,且齿轮能沿轴向移动。 5、( √ ) 采用轮系传动,可使结构紧凑,缩小传动装置的空间,节约材料。 三、填空题
1、由一系列相互啮合齿轮所构成的传动系统称为 轮系 。
2、 按照轮系传动时各齿轮的轴线位置是否固定,轮系分为定轴轮系 、周转轮系 和混合轮系 三大类。
3、当轮系运转时,所有齿轮几何轴线的位置相对于机架固定不不变的轮系称为定轴轮系。 4、轮系中,既有定轴轮系又有行星轮系的称为混合轮系 。
5、常采用行星轮系,可以将两个独立的运动合成为一个运动,或将一个运动分解 为两个独立的运动。
四、术语解释
1、定轴轮系----当轮系运转时,所有齿轮的几何轴线的位置相对于机架固定不变,则称为定轴轮系或普通轮系
2. 行星轮系----轮系运转时,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相对于机架的位置是不固定的,而是绕另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转动,这种轮系称为行星轮系。
§6-2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6-3 定轴轮系中任意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 一、选择题
1、在轮系中,( A )对总传动比没有影响,起改变输出轴旋转方向的作用。 A 惰轮 B 蜗轮蜗杆 C 锥齿轮
2、定轴轮系传动比大小与轮系中惰轮的齿数( A )。 A 无关 B 有关,成正比 C 有关,成反比
3、某主动轴转速1200r/min,若要求从动轴获得12r/min转速,应采用( C )传动。 A 一对直齿圆柱齿轮 B 链 C 轮系
4、在轮系中,两齿轮间若增加( A )个惰轮时,首、末两轮的转向相同。 A 奇数 B 偶数 C 任意数
5、轮系的采用惰轮的主要目的是使机构具有( B )功能。 A 变速 B 变向 C 变速和变向
6、轮系的末端是螺旋传动,已知末端轴转速n=80r/min,三线螺杆的螺距为4mm,则螺母每分钟移动的距离为( C )mm。 A 240 B 320 C 960
7、轮系的末端是齿轮齿条传动,已知小齿轮的模数m=3 mm.齿数Z=25,末轴转速n=75r/mi
21
n.则齿条每分钟移动的距离为( A )mm。 A 17662.5 B 5625 C 5887.5 二、判断题
1、( √ )轮系中,若各齿轮轴线相互平行。则各齿轮的转向可用画箭头的方法确定,也可以用外啮合的齿轮对数确定。
2、( × )轮系中的惰轮既可以改变从动轴的转速,也可以改变从动轴的转向。 3、( × )在轮系中,末端一般不采用螺旋传动。
4、( × )在轮系中,首末两轮的转速仅与各自的齿数成反比。
5、( √ )在轮系中,惰轮既可以是前级的从动轮,也可以是后级的主动轮。 6、( √ )轮系中可以方便地实现变速和变向。 三、填空题
1、若轮系中含有圆锥齿轮、蜗轮蜗杆和齿轮齿条,则其各轮转向只能用画箭头 的方法表示。 2、定轴轮系中的传动比等于首轮与末轮 的转速之比,也等于轮系中所有从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
3、在各齿轮轴线相互平行的轮系中,若齿轮的外啮合对数是偶数,则首轮与末轮的转向相反;若为奇数,则首轮与末轮的转向相同。
4、在轮系中,惰轮常用于传动距离稍远和需要改变转向的场合。
5、在轮系中,末端件若是齿轮齿条,它可以把主动件的回转 运动变为齿条的直线运动。 四、术语解释
1.定轴轮系传动比----在轮系中,首轮转速与末轮转速之比称为定轴轮系传动比。 2.惰轮----在轮系中,只改变从动轮的回转方向,而不影响总传动比的齿轮称为惰轮。 五、应用题
1、如图所示定轴轮系中,已知各齿轮的齿数分别为:Z1=30、Z2=45、Z3=20、Z4=48。试求轮系传动比i12,并用箭头在图上标出各齿轮的回转方向。
解:⑴传动比 i14=n1/n2= Z2 Z4/ Z1 Z3=45×48/30×20=3.6
1↓ 2↑ 3↑ 4→
2、如图所示定轴轮系中,已知n1=1440r/min,各齿轮的齿数分别为Z1=Z3=Z6=18、Z2=27、
Z4=Z5=24、Z7=81。求(1)轮系哪一个齿轮是惰轮?(2)末轮转速n7是多少?(3)用箭头在图
中标出各齿轮的回转方向。 解:⑴齿轮4是惰轮
⑵ ∵i17=n1/n7= Z2 Z5 Z7/ Z1 Z3 Z6 ∴n7= n1Z1 Z3 Z6 / Z2 Z5 Z7
22
= 1440×18×18×18/27×24×81 = 160转/分
1↓ 2 ↑ 3 ↑ 4 ↓ 5↑ 6↑ 7↑
3、如图所示定轴轮系中,已知已知n1=720r/min,各齿轮的齿数分别为Z1=20、Z2=30、Z3=15、
Z4=45、Z5=15、Z6=30,蜗杆Z7=2,蜗轮Z8=50。求(1)该轮系的传动比i18。(2)蜗轮转速n8。
(3)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各齿轮的回转方向。 解:⑴ i18=n1/n8= Z2Z4Z6Z8/Z1Z3Z5Z7
=30×45×30×50/20×15×15×2=225
⑵ n8 = n1/ i18=1440/225=3.2转/分
⑶各轮转向:2↑ 3↑ 4↑ 5↑ 6→ 7→ 8逆时针
4、定轴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和n1转向,如图所示。求:(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各齿轮的转向和螺母的移动方向。(2)当n1=1时,螺母的移动距离为多少? 解:⑴各轮转向:→ ← → → ↑ ↑ ↑ ⑵ L=20×20×25×20×12/20×30×40×60=1.67mm
第七章 平面连杆机构
§7-1 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 §7-2 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与分类 一、选择题
1、铰链四杆机构中,各构件之间以( A )相连接。 A 转动副 B 移动副 C 螺旋副
2、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能相对机架作整周旋转的连架杆为( C )。 A 连杆 B 摇杆 C 曲杆
3、车门启闭机构采用的是( A )机构。 A 反向双曲柄 B 曲柄摇杆 C 双摇杆
4、铰链四杆机构中,不与机架直接连接,且作平面运动的杆件称为( C )。 A 摇杆 B 连架杆 C 连杆
5、家用缝纫机踏板机构采用的是( A )机构。 A 曲柄摇杆 B双摇杆 C 双曲柄 6、汽车窗雨刷采用的是( B )机构。 A双曲柄 B曲柄摇杆 C 双摇杆 7、平行双曲柄机构中的两个曲柄( A )。 A 长度相等,旋转方向相同 B 长度不等,旋转方向相同
23
C 长度相等,旋转方向相反
8、雷达天线俯仰角摆动机构采用的是( B )机构。 A双摇杆 B 曲柄摇杆 C 双曲柄 9、天平采用的是( B )机构。
A 双摇杆 B平行双曲柄 C 反向双曲柄 二、判断题
1、( √ )平面连杆机构能实现较为复杂的平面运动。 2、( √ )铰链四杆机构中,其中有一杆必为连杆。 3、( × )平面连杆机构是用若干构件以高副连接而成的。
4、( × )铰链四杆机构中,能绕铰链中心作整周旋转的杆件是摇杆。 5、( × )反向双曲柄机构中的两个曲柄长度不相等。 6、( × )常把曲柄摇杆机构中的曲柄和连杆称为连架杆。 三、填空题
1、平面连杆机构是将若干构件 用低副连接而组成的平面机构。
2、当平面四杆机构中的死光杆件均以转动副连接时,该机构称为铰链四杆机构。滑块四杆机构中,除了转动副连接外,还有移动副连接。
3、铰链四杆机构中,固定不动的杆件称为机架;不与机架直接连接的杆件称为连杆;杆件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接,且能绕该转动副回转中心作整周旋转的杆件称为曲柄;杆件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接,但只能绕该转动副回转中心摆动 的杆件称为摇杆。
4、缝纫机踏板机构采用的是曲柄摇杆机构;电扇摇头机构采用的是双摇杆;惯性筛作变速往复运动是应用双曲柄机构来实现的。
5、铰链四杆机构一般有曲柄摇杆机构 、双曲柄机构 和 双摇杆机构 三种基本形式。 6、天平是利用平行双曲柄机构中的两曲柄转向 相同 和长度相等 的特性,保证量只天平盘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四、术语解释
1、曲柄: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且能绕该转动副轴线整圈旋转的构件。 2、摇杆: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但只能绕该转动副轴线摆动的构件。
§7-3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一、选择题
1、铰链四杆机构中,最短杆件与最长杆件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件的长度之和时,机构中一定有( C )。
A 曲柄 B摇杆 C 连杆
2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