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鳌江大桥水中桩基施工方案
悬比为30%。塘坂水文站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率月分配情况见表9-3-1。
塘坂水文站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率月分配表
表9-3-1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 0.5 5.2 2.0 9.1 11.1 21.9 7.2 21.0 18.4 3.3 0.2 0.1 100 1.3.4洪水
塘坂水文站只有1957~1992年最大流量,按实测系列统计经验频率,加入1912年调查洪水,用P-□型适线,1912年洪水Qm=6200m3/ s,重现期定为60年一遇,得塘坂处洪水特征值为 =3250 m3/ s,CV=0.50,CS=2.5V,不同频率流量见表9-3-1。
江南桥不同频率流量表
表9-3-1
频率(P) 流量(m/ s) 31% 2% 3.33% 5% 10% 20% 50% 8420 7540 6890 6360 5420 4420 2930 在敖江塔头~观音亭河段内没有较大溪流汇入,因此河段1#~27#的各频率洪峰流量采用统一值,详见表9-3-2。
各断面洪峰流量表
表9-3-2 起、止断面 1#~27#
P=3.33% 6890 P=5% 6360 - 5 -
P=10% 5420 1.3.5潮汐
敖江河口段无潮水位观测站,参照邻近的梅花潮位站,可知敖江口的潮型为规则的半日潮,潮汐一天有两个周期,每个周期时间为十二个小时五十分部,据多年观察,潮区界可达塔头。
根据梅花潮位站1957~1998年潮水位资料,统计分析梅花潮位(黄零高程,以下同)特征值情况如下:
多年平均高潮位:2.41 m 多年平均低潮位:-2.02 m 历史最高潮位:4.82 m 历史最低潮位:-3.62 m 最大潮差:6.98 m 最小潮差:1.48 m 平均潮差4.52 m 平均涨潮历时:5.65h 平均退潮历时:6.78h 1.4水面线推算 1.4.1断面布设
本次论证采用《连江县敖江下游防洪工程规划报告》布测断面,在河口塔头至观音阁10 km的河段上,共布置27个河道断面,其中1998年实测河道断面12个,2003年实测河道断面15个I(实测1/2000河道地形图布测的河道断面)。断面布置示意图见附图22。 1.4.2起始断面水位确定
敖江河口段属感潮河段,其水位不仅与河口潮位有关,还与上游来水的大小有
- 6 -
关。由于敖江河口段无潮位观测站,因此,洪潮遭遇产生的起始水位,只能依据实地调查,并加以分析确定。据实地勘察,敖江河口段以塔头处的水面宽度为最狭窄(水面宽度163m),没有滩地,河段也比较顺直,因此,起始断面选定在塔头处。
本设计引用《福州市连江县城区防洪堤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已通过省水利厅审查)采用的起始水位成果,见表9-4-1。
敖江起始断面1#起始水位表
表9-4-1
项目 频率 频率(%) 流量(m/ s) 未建堤水位(m) 建堤后水位(m) 33.33 5 10 6890 6360 5420 5.84 5.58 5.20 6.00 5.73 5.30 1.4.3糙率确定
河段糙率根据河道河床特征、地形地势,参照开然河道糙率表选定为0.028~0.032,与《福州市连江县城区防洪堤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采用糙率一致。 1.4.4水面线推算成果
根据上述计算条件逐段推算水面曲线,求得该河段建桥前P=5%(二十年一遇)和P=3.33%(三十年一遇)设计洪水水面线成果见表9-4-2。
敖江建桥前设计洪水水面线成果表
- 7 -
表9-4-2
现状水位(m) 断面编号 累距(m) 地 点 P=5% P=3.33% 6 塔头 1# 0 (浦东大桥下) 桥下 5.73 桥上 5.78 6.05 2# 577 上塔 6.545 6.863 3# 1017 7.001 7.354 4# 1351 幕浦 7.113 7.464 5# 1937 7.391 7.736 6# 2509 7.653 7.999 7# 2949 7.88 8.228 8# 3332 杉塘 8.271 8.634 9# 3762 8.326 8.68 3972 温福铁路桥 桥下 8.444 8.797 3972 桥上 8.444 8.797 10 4052 乌石浦堤尾 8.483 8.836 11 4412 8.645 8.999 12 4822 8.987 8.359 13 5222 乌石浦堤首高速- 8 - 桥下 9.127 9.49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