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播学总论笔记完全版2 - 图文
《传播学总论》笔记 Luna
第二节 传播者与把关
把关: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他们被称为“把关人”,他们的行为被称为“把关”。 【提出】
“把关人”的概念是传播学的重要范畴,由传播学的先驱者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
1947 卢因《群体生活渠道》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人负责对信息进行把关,过度信息的进出流通。 【观点】
客观世界中所产生的信息无穷无尽,在一次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不可能把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某个议题和事件的所有信息都传递出去,而必然要进行筛选、过滤和加工,抛弃其中一部分信息,而把另一部分信息通过某种符号形式整理成讯息,从而传递给信息的接收者。
把关的原因:
①信息的差异性:客观世界信息属性,作用差别——过滤筛选 ②传播者的差异性:传播者目的不同——选择满足目的的信息 ③受众差异性:受众的需要心理差异——选择不同信息满足不同需要 具体而言,传播者的把关过程基本如下:
①搜集信息:到社会自然界寻求适合传播、有传播价值的信息
②过滤信息:根据传播目的及信息受众情况,筛选、过滤已搜集到的信息 ③加工信息:将研究确定要传播的信息符号化(编码),加工成信息 ④传播信息:将制作好的传播品通过媒介网络发布出去,达到受众手中 【价值】
认识和研究传播者的把关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揭示把关的过程,可以使传播对象更好地懂得应该如何评价已经把过关的内容,此外,还促使把关人对自己借以决定取舍的理由作出评价。” 【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 1、政治、法律因素:
传播者的把关行为必然受到其所处的政治体制及政治现状的制约。
政治上:为政治团体、统治阶级服务,起喉舌作用,有时也有舆论监督的作用。 法律上:有新闻法、广告法、广播电视法等规范体系的制约。 2、经济因素:
大众媒介日益成为一个产业,把关人也不得不顾及由此而来的经济压力。 如利润的驱动使得大众媒介日益娱乐性、趣味化。 3、社会、文化因素:
传播者在进行把关的时候,也必须考虑社会价值标准体系和文化开放程度的因素。 4、信息自身的因素:
信息自身是否具有较强的传播价值,是把关人选择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5、传播组织自身的因素:
《传播学总论》笔记 Luna
传播组织自身的目标、对象、功能、重点等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把关时也就必然以本组织的各种要求、规范、传统、标准等进行把关。
6、受众因素:
受众是信息的终点,也是传播者在进行把关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7、技术因素:
每一种大众媒介都有独特的技术手段,不同的传播组织所掌握的技术、设备在先进程度上也有差异,这也成为影响把关的重要方面。 8、传播者个人因素:
①世界观、价值观②个性特征(性格、创造力、经验、素质)③传播方式(水平、技能…..) 【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 ①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
②专业标准和市场标准(新闻价值和新闻要素) ③媒介组织的立场和方针 【把关过程的实质】
①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根据传媒的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而进行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②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尽管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
③媒介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但是“把关”的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补丁:20c50s 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怀特的“把关”模式的不足在于没有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而认为它主要是新闻编辑基于个人主观判断的取舍选择活动,此外这个模式没有说明新闻把关的标准。
第三节 媒介专业主义
媒介专业主义:媒介从业人员所持有的一种职业意识形态。它从新闻专业主义发展而来,成为媒介从业者所普遍认可的一套媒介理念。 一、内涵 【特征】
新闻工作者和媒体从业者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专业人士”,这种“专业人士”的特征如下: ①基于理论化的、非常识性知识的专门技巧。
②这些技巧是通过全面的、往往是深入的教育而获得的。 ③这种教育使“专业”的职业准入的控制成为可能。
《传播学总论》笔记 Luna
④它也通过伦理符码对从业者的行为进行控制。 ⑤它更强调与个人利益相对的公共服务。 【过程】
新闻同业组织建立→报刊评论会的活动→新闻业道德守则的确立。
《传播学总论》笔记 Luna
二、基本原则
媒介专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新闻专业主义基础之上的。 【主要内容】
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新闻从业者的使命责任、新闻从业者的行为准则。 【西方】
①信息真实性②准确性③捍卫公众权利④对舆论负责⑤搜集和呈现信息的标准⑥尊重信息来源 【我国】
①为人民服务②正确的舆论导向③遵纪守法④维护真实性⑤清正廉洁⑥团结协作
三、反思媒介专业主义 1、拉扎斯菲尔德&默顿:
“社会顺从理论(social conformism)”指出大众媒介在强调公共服务的同时却总是肯定社会现行体制。 2、约翰·麦克马纳斯:
新闻工作者从来不是独立的专业人士,而是雇员。他们不能自由地追求专业规范,不遵守专业团体的纪律,不需要达到某些专业鉴定标准。新闻专业主义不能减少企业对利润的追求。 3、菲利浦·艾略特:
专业主义的说法使某些媒介角色或工作的日常运作神秘化。 评价:
媒介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它在理论上具有一种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的道德主义倾向。它强调的是新闻从业者与新闻工作的普适性特征:它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与市场导向的媒体(及新闻)和作为宣传喉舌的媒体相区别的,以公众服务和公众利益为目的、以实证科学原则为基石的意识形态;它也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模式,是与市场控制与政治控制相区别的、以专业只是为基础的专业社区控制模式。
总之,媒介专业主义若想发挥作用,必须与其他社会规范性因素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有效。而媒介工作者在按照专业主义规范约束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反思这种行为和规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