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3年高中生物 第1章 基因工程 综合检测 苏教版选修3
章 末 综 合 检 测 (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学说中不属于现代生物科学“三大基石”范畴内的是( ) .A.细胞学说 C.中性学说
B.自然选择学说 D.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选C。现代生物科学的“三大基石”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遗传理论。
2.科学家发现家蝇体内有一种抗肿瘤蛋白,这种蛋白质具有极强的抗菌能力。若临床使用发现此蛋白质对肿瘤确有良好的疗效,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大肠杆菌内进行大量生产。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常用鸟枪法提取该种基因做为目的基因
B.获得重组质粒时,需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 C.选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的主要原因是遗传物质较少,繁殖速度快 D.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获得了抗肿瘤蛋白表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
解析:选A。一般获取真核细胞的目的基因采用提取mRNA进行逆转录出cDNA的方法。 3.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 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②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 ③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④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操作对象是原核细胞 A.②③ C.②④
B.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功能的理解。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和切割的是DNA分子,而不是原核细胞。 4.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巨型小鼠实验中的载体是大鼠的线粒体
1
B.基因工程能定向地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
D.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相同黏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分子
解析:选A。美国科学家当年在培养转基因巨型小鼠的实验中,是以细菌的质粒作为载体将含有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小鼠受精卵中的,故A项是错误的。 5.以下是四种不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形成的DNA片段: ①?CTGCA
)
?G ③GC?
)
CG?⑤G?
②?AC
) ?TG④?G
)
?CTTAA
)
ACGTC?⑦GT?
CA?
能用DNA连接酶连接起来的是( )
⑥?GC ) ?CG
⑧AATTC?,G?
A.②和①,④和⑤,③和⑥,①和⑧ B.②和⑦,④和⑥,③和⑧,①和⑤ C.②和⑦,④和⑧,③和⑥,①和⑤ D.④和⑧,②和③,⑦和⑥,①和⑤
解析:选C。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两侧将DNA的两条链分别切开时,产生的是黏性末端,黏性末端之间正好碱基互补配对。而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将DNA的两条
链切开时,产生的是平口末端。通过观察和比较可知②和⑦能连接形成);④和⑧能连接形
成);③和⑥能连接形成);①和⑤能连接形成)。
6.基因污染是指在天然物种的DNA中嵌入了人工重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传播而发生扩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工程间接导致了基因污染 B.基因工程破坏生物原有的基因组成
C.基因工程通过染色体的重组发生基因交换,从而获得了生物的新性状
2
D.人类在发展基因工程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解析:选C。染色体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但是基因工程是通过DNA的断裂和连接合成重组DNA导入到受体细胞并表达的过程。显然这两种方式是不同的,染色体重组属于自然存在的有性生殖发生的过程,而基因工程则是人为的定向改造生物性状的过程。 7.下图表示一种质粒和人的胰岛素基因,其中a表示标记基因,b表示胰岛素基因,E1表示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现用该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质粒和胰岛素基因,后用DNA连接酶连接切割后的质粒和胰岛素基因,不可能出现的是( ) .
解析:选C。质粒和胰岛素基因经过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都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ABD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不能出现C,因为切割后的b自身环化,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已经不存在,所以也就没有E1。 8.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 A.基因工程的操作水平是细胞水平
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属于基因工程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
D.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属于基因突变
解析:选B。基因工程的操作水平是分子水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获得目的基因和切割质粒时都要使用,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属于基因重组。
9.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白蛋白的转基因牛,可以想象这头牛( )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发生了基因重组
3
D.没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解析:选C。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10.在某种生物中检测不到绿色荧光,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该生物体内后,结果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由此可知( ) A.该生物的基因型是杂合的 B.该生物与水母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C.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生物体内得到了表达
D.改变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1个核苷酸对,就不能检测到绿色荧光
解析:选C。本题以新的生物科技成果为背景,考查对基因工程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转基因生物体内能检测到绿色荧光,说明绿色荧光基因已在生物体内成功表达。 11.有关基因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只要在受体细胞中检测到目的基因,就能表达 B.基因工程操作的必需的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C.抗虫棉的目的基因来自于苏云金芽孢杆菌 D.抗虫棉的后代中可能有不抗虫的个体
解析:选A。在受体细胞中检测到目的基因,只能说明目的基因已经导入受体细胞,基因的表达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12.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B.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 C.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原生质体
D.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
解析:选A。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是RNA,所以不能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 13.有关基因工程的成果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的抗虫植物也能抗病毒
B.基因工程在畜牧业上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体型巨大、品质优良的动物
C.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逆性的农作物 D.目前,在发达国家,基因治疗已用于临床实践
解析:选C。解决本题的基本方法是熟练掌握基因工程的成果以及应用的原理。植物的抗性表现为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干旱、抗盐碱等,分别是由不同的抗性基因决定的。基因工程在畜牧业上的重要应用是改善畜产品的品质,而不是培养体型巨大的动物。基因治疗有望为人类解除遗传病疾苦,但目前还处于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