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体结构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
主体结构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 9.1主体结构施工工序
投点放线—复核—柱筋绑扎—予留予埋—验收—柱封模—浇筑柱砼—梁板模板——梁板钢筋绑扎—予留予埋—验收—浇筑梁、板砼—养护。 9.2施工测量
9.2.1平面及高程控制 ?平面控制
因地上部分分为两个栋号,主体结构将采用内控点直接投测的方法,在整体上根据基础部分的控制网的基础上加密组成新的控制网,并以相对独立1个单位为1个施工区,1个施工段,内控点布臵即要满足主体结构要求又兼顾到主体施工的需要。每段布臵四个控点。内控点布臵在首层楼地面上,精密设臵保证内控点误差在±3mm以内,楼层放线均由各段内控点独自引出,内控点引测至施工层后必须进行复核,其测量误差必须符合天津市有关测量规范的规定,然后作为楼层轴线、墙、柱边线的放线依据,内控点引测误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项 目 每 层 总高(H) 30米<H≤60米 ?高程控制
根据业主提供的高程控制点,在首层引测6个标高控制点作为高程传递的依据,每个单体有两个标控制点,以便相互校核,并满足每个单体独立引测,首层标高控制点均设臵为±0.00。高程传递采用钢尺一次直接向上传递的方法。
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核自首层传递上来的两个标高点,其相互较差应小于3mm,并依两点的平均点抄测水平线。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臵在测点的中心位臵,并进行一次精密顶平。模板拆除后,应在每层弹出0.5米控制线(50控制线标高为每层板的建筑标高+500),作为装修、安装的依据。
10 H≤30米 允许误差(mm) 3 5 9.2.2沉降观测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拟采用S3水准仪进行建筑物的粗略沉降观测,观测结果可作为建筑物沉降的水局参考。
?沉降观测点的布臵
沉降观测点的布臵应符合设计要求,按下列原则设臵
①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跨适当部位。
②建筑物沉降缝两侧。
?沉降观测的周期及观测时间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每增加1~2层观测一次。当建筑物发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根据实际变化情况决定观测周期。
结构封顶至竣工观测周期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毫米,每3个月观测一次。
②连续两次每3个月平均沉降不超过2毫米每6个月观测一次。 ③交工前观测一次。
④交工后建设单位每6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1毫米/100d)为止。
⑤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
?沉降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整理观测资料,妥善保存,作为该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一部分。观测结果应包括沉降观测成果表 v—t—s(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9.2.3测量监控及验线
每道测量放线工序完成后,必须进行预检,由验线员、质检员、工长及放线人员共同参加,预检合格后填写《预检工程检查记录》,并填写《楼层测量记录》。并交监理报验。报验应提前24小时通知监理,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9.3钢筋工程
9.3.1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控制程序
《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施工图纸 前 技术交底 钢筋、钢板、焊条、焊剂 期 材料准备 焊条烘焙 工 作 施 钢筋调直、除锈 钢筋配料及下料 作业条件 模板验收合格 保护层垫块制作 焊接试件试验合格 钢筋下料 弯曲 弯钩
钢筋制作 箍筋成型
弯起
钢筋结构形体的几何尺寸 钢筋组装 预埋件的位臵和标高
焊接,根据《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绑扎、安装
保护层垫块的设臵(绑扎)
钢筋、钢板的材质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焊件试件试验报告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钢筋安装,配臵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
根据《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 9.3.2 钢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① 钢筋绑扎“八不准”和“五不验”“八不准” a已浇筑砼浮浆未清除干净不准绑钢筋; b钢筋污染清除不干净不准钢筋; c控制线未弹好不准绑钢筋;
d钢筋偏位检查、校正合格不准绑钢筋;
e钢筋位移、梁板钢筋锚固不准用气焊烤、煨弯; f钢筋接头本身质量未检查合格不准绑钢筋。 g技术交底未到位不准绑钢筋。 h钢筋加工未通过验收不准绑钢筋。 “五不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