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库2(选择题)
A.片状 B.球状 C.网状 D.难溶 76. 正火的冷却方式应根据钢的成分、工件的尺寸和形状以及正火的性能而确定,大件可用 冷却。
A.空气 B.油 C.吹风或喷雾 D.随炉 77. 正火与退火相比 ,节约能源,操作方便,并可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 A.周期短 B.周期长 C.周期相同 D.周期长得多 78. 钢的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和(或) 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A.上贝氏体 B.下贝氏体 C.索氏体 D.托氏体 79. 习惯上将淬火加 回火的工艺称为调质处理,可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 A.低温 B.中温 C.高温 D.中低温 80. 通常高碳钢淬火到室温后,其残余奥氏体量应比低碳钢淬火到室温时的残余奥氏体量要 。
A.多 B.少 C.差不多 D.少得多 81. 深冷处理的温度是由钢的 来决定的。 A.A1 B.Ms C.Ac1 D.Mf 82. 深冷处理必须在淬火后立即进行,零件淬火后一般室温停留时间不应超过 。如淬火后停留时间长会使残余奥氏体稳定化而降低深冷处理效果。
A.1h B.2h C.3h D.4h 83. 深冷处理后,应把零件放在 中使其温度由冷处理温度回升到室温,这样可以防止冷处理裂纹的形成。
A.空气 B.箱 C.水 D.炉 84. 深冷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硬度、稳定尺寸以及提高钢的 。 A.强度 B.韧性 C.塑性 D.磁性 85. 一般生产条件下,化学热处理中渗入原子的 过程是最慢的过程,整个化学热处理过程的速度受其所控制。
A.分解 B.吸收 C.扩散 D.反应 86. 对承受重载及尺寸较大的工件(如大型轧钢机减速器齿轮、大型锥齿轮、坦克齿轮等),可选用的渗碳钢为 。
A.18Cr2Ni4WA B.20CrMnTi C.20钢 D.15钢 87. 对小零件及薄壁件,其渗层深度一般不应超过其截面有效厚度的 。 A.10% B.20% C.30% D.40% 88. 使零件的表面成分和组织同时发生了变化热处理方法是 。 A.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 B.感应加热淬火 C.淬火 D.化学热处理 89. 结构钢渗氮前常用的预备热处理是 。
A.调质处理 B.正火 C.均匀化退火 D.球化退火 90. 喷丸后,可使工件的表面光洁发亮,同时还能在工件表面产生残余 ,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
A.拉应力 B.压应力 C.内应力 D.奥氏体 91. 钢中基本组织中 的质量体积较大。
A.奥氏体 B.下贝氏体 C.珠光体 D.马氏体 92. 对于热处理后硬度要求较高的工件,可采用 。
A.冷压校直 B.加热校直法 C.坚韧校直 D.锤击校直法 93. 对热处理后硬度较低(40HRC以下)的工件可采用 进行校直。
A.冷压校直法 B.加热校直法 C.热点校直法 D.坚韧校直 94. 对工件进行热点校直必须在回火 进行。 A.前 B.前和后都可 C.后 D.中 95. 铸铁、非铁金属及其合金、各种退火及调质的钢材应用 硬度计来测量其硬度。
A.布氏 B.洛氏 C.维氏 D.肖氏 96. 欲测定某淬火后碳钢的硬度,应选用 这种硬度测试方法测定。 A.HRA B.HBS C.HV D.HRC 97. 布氏硬度的符号用 表示。
A.HRA或HRB B.HBS或HBW C.HBS或HV D.HRC或HV 98. 洛氏硬度中C标尺所用的压头是 。
A.硬质合金球 B.120°金刚石圆锥体 C.淬火钢球 D.金刚石正四棱锥体 99. 金工实习中所用锉刀刃口应采用 的测量方法来测定硬度。 A.HBW B.HV C.HRC D.HBS 100. 高碳钢硬度过高是球化退火工艺不当所致,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可检查金相组织,分清是欠热还是过热,然后调整工艺参数, 。
A.重新退火 B.进行调质 C.正火处理 D.低温回火 101. 碳素工具钢如退火加热温度太高且保温时间太长,会导致部分渗碳体分解成石墨,出现黑脆现象。钢材一旦出现石墨碳, 。
A.可用退火补救 B.可用正火补救 C.可用调质补救 D.无法补救 102. 当钢中出现魏氏组织时,可以通过重新 消除。 A.调质 B.退火 C.正火 D.低温回火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部分(二)
1. α—Fe的晶格属于 晶格。
A.面心立方 B.体心立方 C.简单立方 D.密排六方 2. 碳质量分数为1.2%的钢,当加热到Ac1~ACcm时,其组织应为 。
A.奥氏体 B.铁素体和奥氏体 C.奥氏体和二次渗碳体 D.珠光体和奥氏体
3. 凡是二元合金系中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下均能以任何比例相互溶解,在固态下能形成无限固溶体时,其相图属 相图。
A.匀晶 B.共晶 C.共析 D.包晶
4. 是指一定成分的液态合金,在一定的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固相的转变。
A.匀晶 B.共晶 C.共析 D.包晶
5. 由一种成分的固溶体,在一恒定的温度下同时析出两个一定成分的新的不同固相的过程,称为 。
A.匀晶 B.共晶 C.共析 D.包晶 6. 杠杆定律可适用于 相图两相区中两平衡相的相对重量计算。 A.匀晶 B.共晶 C.共析 D.二元合金
7. 两组元在液态下能完全互溶,在固态下仅能有限互溶形成有限固溶体的共晶相图称为 共晶相图。
A.简单 B.一般 C.特殊 D.复杂
8. 碳质量分数为1.2%的钢,当加热到AC1~ACcm时,其组织为 。
A.奥氏体 B.铁素体和奥氏体 C.珠光体和奥氏体 D.奥氏体和二次渗碳体 9. 钢中的珠光体和莱氏体 。
A.两者都是固溶体 B.两者都是机械混合物 C.前者是固溶体,后者是机械混合物 D.前者是机械混合物,后者是固溶体
10. Fe—Fe3C相图中的共析反应是在727℃的恒温下进行的,反应过程中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三相共存,直至反应结束。
A.液态铁碳合金、奥氏体、莱氏体 B.液态铁碳合金、奥氏体、铁素体 C.珠光体、奥氏体、莱氏体 D.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
11. 根据Fe-Fe3C相图所表示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的规律,如需要强度较高,塑性、韧性好,焊接性好的各种金属构件用的钢材,可选用 。
A.低碳钢 B.中碳钢 C.高碳钢 D.合金钢
12. 根据Fe-Fe3C相图可以看出钢的熔化与浇注温度都要比铸铁 。 A.低 B.高 C.差不多 D.低得多 13. 晶界是一种常见的晶体缺陷,它是典型的 缺陷。 A.面 B.线 C.点 D.特殊 14. 所谓线缺陷,就是在晶体的某一平面上,沿着某一方向伸展的线状分布的缺陷。 就是一种典型的线缺陷。
A.间隙原子 B.空位 C.位错 D.晶界 15. 碳素工具钢因其价格低廉被广泛应用于刃具、工模具的制造,但因其淬透性低、热处理变形大、抗 差而在使用上受到了限制。
A.疲劳强度 B.磨削性能 C.拉强度 D.回火性能 16. 能使钢产生白点缺陷的化学元素是 。
A.硫 B.磷 C.氢 D.氧
17. 会导致钢产生冷脆性的化学元素是 。
A.硫 B.磷 C.氢 D.氧 18. 由于 和硫的亲和力较铁和硫的亲和力强,还可以从FeS中夺走硫形成高熔点(1600℃)的硫化物,从而减轻硫对钢有害作用,因此它是一种有益元素。
A.氧 B.硅 C.氮 D.锰
19. 钢的质量好坏一般是以钢中的有害杂质 含量的多少来确定的。通常分为三个级别:普通钢、优质钢和高级优质钢。
A.氧、氢 B.硅、锰 C.氮、氧 D.硫、磷
20. 耐磨性不仅仅取决于高的硬度,它与 的性质、数量、大小形状及分布等都有关。
A.碳化物 B.晶粒 C.夹杂物 D.合金元素 21. 与40钢相比,40Cr钢的特点是 。
A.C曲线左移,Ms点上升 B.C曲线左移,Ms点下降 C.C曲线右移,Ms点上升 D.C曲线右移,Ms点下降
22. 工具的使用寿命与其 质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掌握其热处理特点,根据不同的性能要求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方法。
A.热处理 B.热加工 C.冷加工 D.表面
23. 用高碳钢和某些合金钢制锻坯件,加工时发现硬度过高,为使其容易加工,可进行 。
A.淬火 B.正火 C.退火 D.淬火后低温回火 24. 某些特殊钢如滚动轴承钢,钢号首位以“G”表示,例如“GCr15”,它表示铬质量分数为 。
A.0.15% B.1.5% C.15% D.难以确定 25. 低合金高强度钢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耐蚀性和焊接性,广泛用来制造桥梁、船舶、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钢结构件。它们大多在 状态下使用
A.退火 B.热轧或正火 C.淬火 D.回火 26. 20CrMnTi是最常用的 。
A.耐候钢 B.合金渗碳钢 C.合金调质钢 D.合金弹簧钢
27. 40Cr经适当热处理后既有很高的强度,又有很好的塑性、韧性。可用来制造一些受力复杂和重要零件,它是典型的 。
A.轴承钢 B.弹簧钢 C.耐候钢 D.调质钢
28. 对有害元素及杂质的限制极高,通常规定硫的质量分数wS<0.02%,磷的质量分数wP<0.027%;非金属夹杂物(氧化物、硅化物和硅酸盐等)的含量必须很低,否则会降低零件的力学性能,影响其的使用寿命。
A.合金调质钢 B.滚动轴承钢 C.合金渗碳钢 D.合金弹簧钢 29. 为使刃具在使用中不致折断或 ,要求热处理后应具有高的强度和足够的韧性。
A.磨损 B.裂纹 C.崩刃 D.粘刀
30. 高速钢的热硬性可达 ,切削时能长期保持刃口锋利,故又称锋钢。 A.300℃ B.600℃ C.800℃ D.1000℃ 31. 大型冷作模具一般采用 等高碳高铬钢制造。这类钢具有高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A.W18Cr4V B.1Cr18Ni9Ti C.Cr12MoV D.3Cr13 32. 目前一般采用5CrMnMo和5CrNiMo钢制作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