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1)化学平衡常数K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 (2)①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异丁烷转化率降低;
②设开始时异丁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达到平衡时其转化率为40%,则消耗的n(C4H10)=1mol×40%=0.4mol, 可逆反应C4H10(g)?C4H8(g)+H2(g) 开始(mol)1 0 0
0.4 0.4 反应(mol)0.4
0.4 0.4 平衡(mol)0.6
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0.6+0.4+0.4)mol=1.4mol;
(3)①a.温度相同时,催化剂相同,载体不同异丁烷的转化率及异丁烯的收率都不同; b.温度相同时,催化剂相同,载体不同异丁烷的转化率及异丁烯的收率都不同; c.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②以γ?Al2O3为载体时异丁烯收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催化剂活性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时可能有副产物生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外界条件对化学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图象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明确化学平衡计算方法、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原理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图象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
18. 自来水是自然界中的淡水经过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处理后得到的。常用
的自来水消毒剂有二氧化氯(ClO2)和高铁酸钾(K2FeO4)等 (1)某研究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少量 ClO2(夹持装置已略去)。
资料:ClO2 常温下为易溶于水而不与水反应的气体,水溶液呈深黄绿色,11℃时液化成红棕色液体。以 NaClO3和HCl的乙醇溶液为原料制备ClO2的反应为:2NaCIO3+4HCl=2ClO2↑+Cl2↑+2NaCl+2H2O ①冰水浴的作用是______。
②NaOH溶液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将ClO2水溶液滴加到KI溶液中,溶液变棕黄;再向其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到______,证明ClO2具有氧化性。
(3)ClO2在杀菌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亚氯酸盐(ClO?),需将其转化为Cl?除去。下列试剂中,可将ClO2转化为Cl?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FeSO4b.O3c.KMnO4d.SO2
(4)K2FeO4是一种新型、绿色的多功能净水剂,集氧化、吸附、絮凝、沉淀、灭菌、消毒、脱色、除臭性能为一体。实验室制备K2FeO4方法如下:在冰水浴中,向 KClO和 KOH的混合溶液中少量多次加入硝酸铁,并不断搅拌。 ①上述制备K2Fe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②净水过程中,K2FeO4起到吸附、絮凝作用的原理是______。
【答案】冷凝、收集ClO2 Cl2+2OH?=Cl?+ClO?+H2O 溶液分层,下层为紫
?K2FeO4发生色 ad 3ClO?+2Fe3++10OH?=2FeO2?4+3Cl+5H2O 净水过程中,
还原反应,还原产物铁元素为+3价,在水中形成Fe(OH)3胶体,具有吸附、絮凝作用
第13页,共16页
【解析】解:(1)①冰水浴可降低温度,防止挥发,可用于冷凝、收集ClO2,故答案为:冷凝、收集ClO2;
②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2)将ClO2水溶液滴加到KI溶液中,溶液变棕黄,说明生成碘,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下层为紫色,
故答案为:溶液分层,下层为紫色;
(3)ClO2转化为Cl?,Cl元素化合价降低,应加入还原剂,题中ad可与ClO2反应,故答案为:ad;
(4)①向 KClO和KOH的混合溶液中少量多次加入硝酸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K2Fe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2Fe3++10OH?=2FeO2?4+3Cl+5H2O,
?故答案为:3ClO?+2Fe3++10OH?=2FeO2?4+3Cl+5H2O;
②净水过程中,K2FeO4被还原生成铁离子,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絮凝作用,
故答案为:净水过程中,K2FeO4 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铁元素为+3价,在水中形成Fe(OH)3 胶体,具有吸附、絮凝作用。
(1)冰水浴可降低温度,防止挥发;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 (2)反应生成碘,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下层为紫色;
(3)ClO2转化为Cl?,Cl元素化合价降低,应加入还原剂;
(4)①向 KClO和KOH的混合溶液中少量多次加入硝酸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K2FeO4;
②K2FeO4被还原生成铁离子,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铁胶体。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的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不大。
19. 某小组用实验 1验证FeCl3与 Cu的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决定对其进行深
入探究。 实验1:
资料:
CuCl 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ⅰ.CuSCN、均能与硝酸反应,分别生成Cu2+与SO2?4、
Cu2+与Cl?。
ⅰ.SCN?被称为拟卤素离子,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其水溶液呈黄色。
(1)FeCl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下列由实验1得到的推论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Cu能还原Fe3+b.Fe3+与SCN?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c.白色沉淀中的Cu(Ⅰ)(Ⅰ表示+1 价铜元素)可能是由 Fe3+氧化Cu 得到的 (3)为探究实验 1中白色沉淀的成分,小组同学实施了实验 2:
第14页,共16页
(4)由实验2可知,实验1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_。该小组欲进一步探究实验 1中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实施了实验 3: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变为蓝色,澄清透明,底 部只有少量红色固体剩余 立刻出现红色,同时有白色沉 淀生成 白色沉淀变多,红色逐渐褪去 Ⅰ ______ 取Ⅰ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滴加 1滴 0.1mol/LKSCN溶液 Ⅲ 振荡Ⅱ中试管,静置 Ⅱ ①步骤Ⅰ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②根据实验 3 的现象,小组同学认为 Fe3+与Cu 反应的氧化产物不含Cu(Ⅰ),他们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③步骤Ⅱ中加入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④解释步骤Ⅲ中实验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______。
【答案】Fe3++3SCN??Fe(SCN)3 abc CuCl、CuSCN 向2mL0.1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0.15gCu粉 向2mL0.1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0.15gCu粉 :Ⅰ中没有白色
(SCN)2将Fe2+氧化为Fe3+,沉淀CuCl生成 Cu2+氧化SCN?生成(SCN)2,Fe3+与SCN?结
(或Fe2+被空气中O2氧化为Fe3+) 2Cu2++4SCN?=2CuSCN+(SCN)2,合,溶液变红。
导致SCN?浓度下降,使Fe3++3SCN??Fe(SCN)3平衡逆移,红色褪去
【解析】解:(1)FeCl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Fe(SCN)3,且为可逆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故答案为:Fe3++3SCN??Fe(SCN)3;
(2)Fe(SCN)3溶液中加入铜粉,红色褪去,说明铁离子浓度降低,为可逆反应,铁离子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Ⅰ), 故答案为:abc;
(3)蓝色溶液加入硝酸银和氯化钡都生成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可说明白色沉淀为CuCl、CuSCN,故答案为:CuCl、CuSCN;
(4)①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溶液生成铜离子,红色固体为铜,应为铁离子与铜的反应,则可为向 2mL0.1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 0.15gCu粉, 故答案为:向 2mL0.1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 0.15gCu粉;
故②小组同学认为 Fe3+与Cu 反应的氧化产物不含Cu(Ⅰ),与步骤Ⅰ无白色沉淀有关,
答案为:Ⅰ中没有白色沉淀CuCl 生成;
③上层溶液生成铁离子,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可与Fe2+被空气中O2氧化为Fe3+有关,或Cu2+氧化SCN?生成(SCN)2,(SCN)2将Fe2+氧化为Fe3+,Fe3+与SCN?结合,溶液变红,
故答案为:Cu2+氧化SCN?生成(SCN)2,(SCN)2将Fe2+氧化为Fe3+,Fe3+与SCN?结合,溶液变红。(或 Fe2+被空气中O2氧化为Fe3+);
④白色沉淀变多,红色逐渐褪去,说明 SCN?浓度下降,可能发生2Cu2++4SCN?=2CuSCN+(SCN)2,Fe3++3SCN??Fe(SCN)3平衡逆移,
故答案为:2Cu2++4SCN?=2CuSCN+(SCN)2,导致 SCN?浓度下降,使Fe3++3SCN??Fe(SCN)3平衡逆移,红色褪去。
(1)FeCl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Fe(SCN)3,且为可逆反应;
(2)Fe(SCN)3溶液中加入铜粉,红色褪去,说明铁离子浓度降低,为可逆反应,铁离子
第15页,共16页
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Ⅰ);
(3)蓝色溶液加入硝酸银和氯化钡都生成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 ①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溶液生成铜离子,红色固体为铜,应为铁离子与铜的反应; ②小组同学认为 Fe3+与Cu 反应的氧化产物不含Cu(Ⅰ),与步骤Ⅰ无白色沉淀有关; ③步骤Ⅱ中加入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说明亚铁离子被氧化;
④白色沉淀变多,红色逐渐褪去,说明 SCN?浓度下降,Fe3++3SCN??Fe(SCN)3平衡逆移。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的探究,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题给信息的运用,题目难度中等。
第16页,共16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