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心理学复习提纲范文
大学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人的心理
1 2 3 4 5 6
1879年12月是科学心理学的开始,冯特被后人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选择题 心理学被定义为是对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研究。名词解释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行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群体心理。填空题 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填空题 个性的心理结构可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子系统: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和自我意识。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目标:
① 描述心理现象的具体事实; ② 清晰地解释发生的事实; ③ 客观地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④ 行为的控制。
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① 构造主义心理学; ② 机能主义心理学; ③ 行为主义心理学; ④ 格式塔心理学; ⑤ 精神分析心理学; ⑥ 人本主义心理学; ⑦ 认知心理学。简答题 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华生,这一学派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人的行为。判断题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反对把心理学只看做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格式塔心理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
7
8 9 10 11 12
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生物学基础
1 2 3 4
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产生的现象。填空题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判断题 所有的神经元都有共同相似的基本结构:由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构成。填空题 大脑皮层主要包括额叶(思维、动机、计划和性格)、顶叶(运动指挥与协调)、颞叶(听觉功能和长期记忆)、枕叶(视觉功能)四个区域。填空题 5 左半球为“优势半球”,语言中枢在左半球。选择题 6 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客观环境是产生心理的源泉。选择/判断题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名词解释 2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名词解释 3 感觉和知觉都只是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它们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都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判断题 4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填空题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我们从外部世界接收的信息,约80%是从视觉器官输入的。填空题 听觉的重要性仅次于视觉。 知觉分为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
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就是感觉阈限。
感受性的大小可以用感觉阈限来度量,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关系。选择/填空题 感觉的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感觉的对比:月明星稀。
感觉的补偿:以鼻代目、以目代耳。 联觉:甜蜜的声音、冰冷的脸色。 知觉活动的规律: ① 知觉的选择性; ② 知觉的整体性; ③ 知觉的理解性;
④ 知觉的恒常性。简答题 人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成确定的含义,从而标志出来的特征,称为知觉的理解性。名词解释 从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象的条件: ① 知觉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 ② 知觉对象本身的组合及其活动性; ③ 知觉者本身的主观因素。
人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成确定的含义,从而标志出来的特征,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主动知觉的过程。名词解释 培养观察力应注意:
① 在观察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② 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③ 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④ 观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⑤ 要做好观察的总结; ⑥ 加强观察训练。简答题 第四章 记忆
1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名词解释 2 按照记忆的内容,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填空题 3 按照记忆存储信息的久暂,可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填空题 4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7±2个组块(物体、字母或符号等)。填空题 5 短时记忆是通过复述来保持信息的,并且通过复述的方式吧把信息转入长时记忆。选择/填空题 6 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填空题 7 机械识记虽然效率相对较低,容易遗忘,但也是识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种类。因为在实
际学习中有些材料往往不能都被理解了之后再去记忆,甚至有些材料本身就不具有什么意义,如记忆外文文字、地名、某个历史年代等。判断题 8 一般来说,意义识记受如下条件影响: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① 目的任务;
② 材料的性质、难度和形式; ③ 材料的数量和加工深度; ④ 识记者的主体因素。简答题 第一个遗忘曲线是艾宾浩斯绘制成的。 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过程。
材料达150%的过度学习,记忆效果最佳;超过150%则记忆效果不再有明显增加。 学习材料在达到正确背诵后还继续一段时间的学习就是过度学习。 遗忘的原因:
① 记忆痕迹衰退说; ② 干扰抑制说; ③ 动机性遗忘说; ④ 线索依赖性遗忘; ⑤ 同化说。简答题 干扰包括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
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现象被称为首尾效应。填空题 记忆的良好品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记忆的敏捷性; ② 记忆的持久性; ③ 记忆的准确性;
④ 记忆的准备性。简答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
①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记忆的敏捷性; ② 确定记忆目标,培养记忆的准确性; ③ 掌握遗忘规律,培养记忆的持久性;
④ 选择记忆方法、培养记忆的准备性。简答题 掌握记忆术: ① PQ4R法; ② 定点记忆法; ③ 谐音记忆法; ④ 韵律法;
⑤ 记笔记策略。简答题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
1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名词解释 2 思维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必然的联系,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 3 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
4 根据思维的抽象水平,可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语词逻辑思维。填空题 5 根据思维过程的方向或答案的数目,可把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填空题 6 思维的过程:
① 分析与综合; ② 比较与分类;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③ 抽象与概括;
④ 具体化与系统化。简答题 分析与综合是比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科学概念的掌握:
① 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
② 提供概念所包括事物的变式; ③ 适时给概念下定义; ④ 形成概念系统。
⑤ 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简答题 问题解决是指人们在活动中面临新情境与新课题,又没有现成的有效对策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过程。名词解释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① 发现问题; ② 明确问题; ③ 提出假设;
④ 检验假设。简答题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① 问题情境;
② 情绪与动机水平; ③ 定势; ④ 原型启发; ⑤ 功能固着;
⑥ 个性特点。简答题 定势又叫心向,指重复先前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它表现为一个人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习惯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名词解释 定势对解决情境类似或相同的问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变化了的情境或新的问题则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判断题 表象又称意象,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名词解释 表象具有直观形象性和概括性的基本特征。
表象是感知与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反映形式,是二者之间的中介反映阶段。判断题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名词解释 想象的功能: ① 预见功能; ② 补充功能; ③ 代偿功能。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填空题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图样、图解、符号等)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选择/填空题 思维的品质:
① 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②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③ 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④ 思维的逻辑性。简答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