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东师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2
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在唐代,“疏”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所以又称为 A. 传 B. 笺 C. 正义 D. 音义 正确答案:
2. 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 ) A. “领”由“脖子”义到“衣领”义 B. “臭”由“气味”到“秽气” C. “河”由“黄河”义到“河流”义 D. “劝”由“鼓励”义到“规劝”义 正确答案: 3. 古汉语中,“之——往”的差异在于( ) A. 词义内容不同 B. 语法功能不同
C. 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 D. 习惯用法不同 正确答案:
4. “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中“果然”的文中 义是( ) A. 饱的样子 B. 的确 C. 真的燃烧 D. 认为??对 正确答案:
5. 关于“对”的定义,下列各组正确的说法是()
A. 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同。 B. 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反 C. 是指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同 D. 是指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E. F. G.
正确答案:
6. “且夫我 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中存在的特殊语法现象是( ) A. 使动用法
B. 意动用法 C. 名词用作状语 D. 名词作动词 正确答案:
7. 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鼻辅音[-m]、[-n]、[-?]收尾的,叫( ) A. 阴声韵 B. 阳声韵 C. 入声韵 D. 上声韵 正确答案:
8. 既疏通经文又疏通注的意义的注解术语是 A. 笺 B. 注 C. 传 D. 义疏 正确答案:
9.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中“树”的意思是( ) A. 树木 B. 树立 C. 种植 D. 成长 正确答案:
10.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中“的”的意思是( ) A. 箭靶 B. 盾牌
C. 箭靶正中的圆心 D. 语气词 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2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在先秦古声母研究的成就中,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的是 A. 娘日归泥 B. 古无轻唇音 C. 古无舌上音 D. 喻四入定 正确答案:
2. A. - B. - C. - D. -
正确答案:
3. 下列句 子中,“之”字是代词的有 A. 当其无,有车之用。
B. 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C. 之二虫又何知?
D. 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 正确答案:
4. 五音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和 A. 鄂音 B. 齿音 C. 牙音 D. 喉音 正确答案:
5. 下边属于词义变化微殊的有()()()() A. 劝 B. 祥 C. 勤 D. 访
正确答案:
6. 对五言和七言律诗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五言的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B. 七言的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C. 五言的以仄收式为正轨 D. 七言的以平收式为正轨 正确答案:
7. 关于三十六字母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
A. 三十六字母中次浊的有: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 B. 三十六字母中次清的有:滂敷透彻清穿溪
C. 三十六字母中全浊的有: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
D. 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的是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声母系统 正确答案:
8. 关于 “皮、肤”,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先秦时,皮和肤二者在词义的适用对象上区别很严 B. 肤是指人的;皮是指禽兽的 C. 皮和肤二者在词义的轻重上不同 D. 肤词义轻;皮词义重 正确答案: 9. A. -
B. - C. - D. -
正确答案:
10. 《庄 子》一 书的篇目,包括 A. 内篇 B. 外篇 C. 中篇 D. 杂篇 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2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50 分。)
1. 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 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 “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薦绅之饰” 中“美”是意动用法,“以??为美”的意思。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 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引申来的。本义在一组词义中只有一个,而引申义的数量可以很多。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 词义引申的途径,就是探讨一个词的内部,新义是以怎样的方式(通过什么方法)产生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5.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中\跣\是光脚的意思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6. 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进行分析,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清浊”。 A. 错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