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七校交流试题(含解析)
②此时距2009年7月公众第一次通过媒体知晓梁林故居面临拆迁,已经过去两年半。当时,故居院落门口处的门楼、西厢房已经被拆毁,正房和倒座房还在。2009年7月10日,声称之前并不知道这是梁林故居的北京市规划委叫停了对故居建筑物的继续拆除,决定进一步研究其存废问题。7月28日,北京市文物局表态“将在建设规划上确保院落得以保留”,还表示要邀请专家参与指导院落的保护方式和方法,尽快落实保护问题。但当年11月,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CHP)这家民间组织向市文物局提交将故居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点申请,却遭到文物局的拒绝。
③2011年3月11日,东城区文化委员会给开发商华润置地发了通知,称:北总布胡同12.24.26号院 (梁林故居)位于你公司负责开发建设的项目内,我区已将它列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东城区新发现项目,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请你公司在文物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有关法律和法规,对故居实施保护修缮,并进一步做好保护工作,确保文物建筑安全。
④但2012年1月26日当志愿者进入故居时却吃惊地发现,倒座房和正房均已被拆掉。附近居民证实,拆迁行为发生在2011年下半年。本刊记者看到,故居院内依然还有因未谈妥补偿没搬走的住户,但他们并没有成为第一时间的举报者,这和房屋的产权属性有关。12.24和26号合并起来是一个完整的四合院,就是当年梁氏夫妇住的北总布胡同3号。现在东城区房管局的档案资料显示,26号是私房,24号为公房。两个院子如今都成为不止一家住户的“大杂院”,因此不像一些名人后代依然具有产权的宅院,这里的居民没有任何保护文物的动力。2009年夏天媒体开始对故居历史做大幅报道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故居的居民对所住房屋的这重身份感到厌烦。住在26号院中的一位王女士认为她的家庭生活每天都要受到访客的打扰。她说:“这房子是我家的,不是故居。”
⑤梁林故居被拆除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谢辰生说,名人故居与纯粹古建筑不同,古建筑的意义在于建筑本身,如果灭失,再复建可能是“假古董”。但梁林故居的价值在于梁思成和林徽因曾经在这里居住生活过,因此,只要梁林故居的原基址未变,复建就有意义。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认为,故居的位置应该作为遗址地加以保护,可以在原址辟建遗址公园,在园区内除为梁、林先生立碑外,还要保留一处废墟,以警示后人。如果一定要建,可以建一个纪念馆,但要按照可识别原则设计,其建筑形制与原貌要有相当的距离,不能混同。这两位超过80岁的老人都是古建筑保护领域的权威。
⑥在各方为保护梁林故居奔走呼吁时,故居所在地块开发商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华润置业对外将故居拆迁解释为一种形式的保护,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也对此发表评论说,拆除是由于建设单位为防止房屋在过节期间出现险情,而提前对房屋进行的“落架维修”,是维修前的一种“前期筹备工作”。而一位文物修复专家则告诉本刊记者,落架维修是在建筑物毁坏严重的情况下将它进行解体大修,应尽量保留文物完好的部分。“所谓的‘落架’也有一套规范的操作程序,对拆下的构件取名编号。还要搞好构件的鉴别,对拆下的构件根
- 13 -
据损坏情况进行鉴别。”不过从文保志愿者了解的情况看,这次拆除的过程完全缺乏秩序,在现场参与拆迁的两个工人说,砖瓦大家随便拿,也没有人不让拿。
⑦究竟开发商的拆除行为如何界定还需要等待东城区文委会的进一步调查。《京城名人故居与轶事》一书的作者陈光中认为,在这个事实尚未查清的阶段舆论和媒体就指责开发商也许有欠公允,但并不是件坏事。“这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监督环境。毕竟在那片地上没有出现建筑物前,谁也不能说开发商就不会在那里复建。但我过去常目睹的一种情况是,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被迅速拆除,接着新的地基打了,楼也盖起来了。就是那么一眨眼的工夫,怎样都来不及挽救了。《文物保护法》中对于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行为,是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这样的数目和那块黄金地段的地价相比,和古建筑的文物价值相比,又算什么呢?”陈光中提到了位于宣武区棉花胡同的林白水故居,那是一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发商硬是拆掉了,结果交了罚款,又在旁边的位置建造了一个四合院,但外观、格局、大小和原来的故居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一个崭新的、不伦不类的四合院。”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2年第6期,有删改)
19.请概括文章④⑤⑥段中针对梁林故居的拆除,各方人士表现出的不同态度。(4分) 20.文章最后一段引用陈光中的话有哪些用意?(5分)
21.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如果梁林故居的遭遇发生在你身边,你想对哪些人说些什么?(6分)
【答案】
19.(1)现住居民漠不关心。(2)谢辰生认为应该复建。(3)陈志华认为可以在原址辟建遗址公园或建纪念馆。(4)开发商狡辩拆除是一种保护。(5)孔繁峙认为这是一种“前期筹备工作”。【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4点即可给满分,需注意第⑥段那位文物修复专家只是针对孔繁峙的观点做出评论】
20.(1)引用学术权威的言论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建议读者对开发商既不要一味地指责,也不要抱太大希望。(3)拿林白水故居与粱林故居的拆除构成类比,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4)提醒大众注意,不要让林白水故居的悲剧再次发生。(1点1分,2点3分,3点5分。)
21.发表的观点应该具有针对性。比如,对开发商(拒绝“利”字至上,发展文化经济)、政府(着眼全城,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同龄人(成立自己的保护组织)、民间组织(加大普查力度,扩大宣传范围)、普通居民(增强名城意识,发现问题及时举报)。还要有努力的方向、理想的目标等。【答出三类人即可,每类人2分,要求内容充实、言之有物,注意层次。】
【解析】 1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有关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
- 14 -
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从文中“故居的居民对所住房屋的这重身份感到厌烦。”、“谢辰生说,名人故居与纯粹古建筑不同,古建筑的意义在于建筑本身,如果灭失,再复建可能是‘假古董’。”、“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认为,故居的位置应该作为遗址地加以保护,可以在原址辟建遗址公园,在园区内除为梁、林先生立碑外,还要保留一处废墟,以警示后人。”、“华润置业对外将故居拆迁解释为一种形式的保护”、“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也对此发表评论说,拆除是由于建设单位为防止房屋在过节期间出现险情,而提前对房屋进行的‘落架维修’,是维修前的一种‘前期筹备工作’”等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
试题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引用陈光中的话,其一般作用有:引用学术权威的言论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类比,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强化文章主旨,可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本题考生可结合文本写出自己的观点,但要注意语言通顺,言之成理。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下面的文字说明了怎样拍摄电视画面,试概括拍摄过程的三个阶段。(6分) 电视每秒钟输送25帧画面,即传输一帧画面需用1/25秒。如此,如果快门速度高于1/25秒时,画面图像不完整;当快门速度低于1/25秒,又会影响画面影像的清晰度。实践证明,较理想的快门速度是1/25秒。
拍摄电视画面,宜用单镜头反光相机以避免视差,最好使用85-135毫米的镜头拍摄。拍摄时调整好电视机,使其亮度、对比度符合正常收看标准。电视机的周围环境要暗,不能加用辅助光,这样拍出的照片反差较好。将相机固定于三脚架上,精确调焦。为利于抓拍镜头,手指应直接按动快门,不要使用快门线。
第一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第二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5个字) 第三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答案】(1)调整电视机亮度、对比度及周围环境(2)将单反相机固定于三脚架上,快门速度定为1/25秒。(3)精确调焦,见机使用手指直接按动快门抓拍。(每点各2分)
【解析】
- 15 -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首先概括每一段的内容,第一段主要是说较理想的快门速度是1/25秒。第二段分三层,(1)调整电视机亮度、对比度;(2)电视机的周围环境要暗;(3)将相机固定于三脚架上,精确调焦。然后把相同的合并概括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 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同一国家不同时期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5分)
【答案】同一国家不同时期,多数人的需要层次会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在发展的初期,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比例较大;在趋于富裕的过程中,高级需要的比例会逐渐增大。
【解析】
试题分析: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分析。表格中1935年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比例较大;1995年,情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明显增大。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届校园歌手大赛决赛颁奖仪式上,著名歌手高晓松作为点评嘉宾,对获奖礼物颇有微词:“当年我们奖品是一本《雪莱诗集》,而现在是一部手机。” 高晓松从中感受到当今轻精神重物质倾向。其实这件小事也折射出时代的某些变化。不过也有人认为,人们生活在改变,人的追求应该与时俱进,亦不应将二者对立起来。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 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在尘世之上的地方
我坚信,在尘世之上,有那么一个境界,它是一种沉淀了塞北飞舞的风雪,抽去了江南丝柔的愁丝,留下的那么一种快慰而自由的精神境界。不断追寻的高尚纯洁美好的精神境界。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过:“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是的,在尘世之上的地方,有那么的一朵水仙花,我坚信,它是在尘世之上的。 若不是在尘世之上开着这样的水仙花,怎么会有李白这位大文豪的放荡不羁?他让高力士为他脱靴,杨贵妃为他研墨,更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愿用所有的面包换取
- 16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