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家沟东侧道路10.9 - 图文
广元市旺苍县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基础设施项目(黄家沟东侧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界至中生界三迭系的碳酸盐岩,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受岩溶作用,浅部水文交替较强,深部水循环缓慢甚至停滞,地下水动态变化大,一般向当地的侵蚀基准面排泄(河流)。在岩溶强发育地段,泉水流量一般10l/s,单井涌水量1000m3/d。
2.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4.1 本工程的建设是恢复城市功能,保证灾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的需要 为了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竭尽全力支援灾区人民,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条件,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要求,首先必须搞好与灾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政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本工程的实施正是作为灾后重建的必要条件,将为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有力保障。保障汶川地震灾后旺苍县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展开,尽快恢复旺苍县的生活、生产条件,促进旺苍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能恢复旺苍县部分城市功能,是保证灾区人民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黄家沟东侧道路堤坝的建设,能够起到防洪的作用,项目完工后,将完善新桥片区的防洪体系,有力的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堤坝建成后,将使黄家沟两岸看起来更加的美观,可以美化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4.2 本工程的建设有助于促进旺苍县灾后经济尽快恢复 地震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停水、停电、交通中断,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地震之后重建家园将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本次项目建设是连接旺苍县劳动局和规划居民区的重要交通干道。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加强旺苍县劳动局和规划居民区的快速联系,同时也丰富了新桥片区的道路网,把新桥片区的各个工厂有机的连成了一个整体,还可以为黄家沟
10
广元市旺苍县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基础设施项目(黄家沟东侧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提供有力的防洪保障,有利于县城的经济发展。
2.4.3 本工程的建设可以提高旺苍就业率,支持旺苍灾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近20年的改革发展,尤其是近几年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旺苍县已经成为川北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城市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旺苍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以“打造中国红军城,发展红色旅游”为特色的新时期的发展战略目标。而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反映着一个地方经济繁荣与否、经济发展与落后的重要标志。旺苍县经济及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愈来愈依赖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交通滞后己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和城镇建设的瓶颈。同时“5.12”汶川地震又对旺苍县城道路、桥梁、排水等基础设施造成了重大损害,如不及时修复将影响旺苍县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工程的实施对旺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建设将改善新桥片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更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加快旺苍经济建设的步伐。
2.5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的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如下社会效益:妥善安置灾民,极大的改善灾民的出行条件,实现灾民安居乐业;优化调整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11
广元市旺苍县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基础设施项目(黄家沟东侧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章 交通分析与预测
3.1 旺苍县城市道路交通现状
3.1.1 城市外交通现状 旺苍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东邻南江,西连广元市中区、和朝天区,北接陕西宁强、南郑县。广(元)乐(坝)铁路支线和省道S202线横贯全境,主要起旺苍和苍溪等地的物质集散作用,是旺苍对外交通联系的重要出入口。目前省道S202线的等级较低,特别是经过“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路况变的更差,广(元)乐(坝)铁路支线为断头路,运输能力低,因此旺苍的交通区位势薄弱,严重制约了旺苍的经济发展。
3.1.2 城市内部交通 目前旺苍县城建成区主要集中在凤凰梁、红军古城区、红旗坝、新桥片区。现状道路55.90公顷,人均5.98平方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多数公路等级较低
县域公路形成时间较早,技术标准低;全县尚无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也不足70公里;县、乡道中多为简易公路,道路弯多路窄,线型差,通行能力弱。
2、路面质量较差
全县大部分公路均属泥结石路面,加之严重紧缺的公路维护资金,使得公路养护没有跟上,原来就低级的路面状况越来越差,造成公路承载力弱,行车不畅。
3、人均道路面积偏低
道路划分不明确,道路横断面建设不合理,道路的系统性以及横向联系较差,机非混行,互相干扰严重且存在安全隐患。过境及货运交通穿越城区,噪声污染及环境污染严重,对城市的干扰较大。随着广巴高
12
广元市旺苍县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基础设施项目(黄家沟东侧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速的修建,过境交通有望得到解决。
3.2 交通量预测
道路的建设将打破现有的交通平衡,路网交通量将进行重新分配。在这一过程中,道路交通量生成效应不仅使原道路网交通量转移,还将刺激区域新交通量发生,形成转移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因此,预测交通量应由三部分构成:趋势交通量、转移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 3.2.1 趋势交通量预测 由于经济和人口因素发生变化,这个区域内的交通量会发生一定的增长,对这种增长的交通量预测称为趋势交通量预测。预测时,以路段交通量的增长与其影响区的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法进行预测。 1、影响区系数 影响交通量变化的相关指标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车辆拥有量等,利用数理统计知识,将各交通区经济指标与相应交通区的客货运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各指标的相关系数,取最大相关系数对应的指标作为最相关指标,根据相关指标增长率确定路段的影响区系数。
影响区系数:
m?(?Lkmak)/Lij
式中,Lk:路段在影响区内的里程
mak:为影响区域内的最相关指标增长率 Lij:路段的总里程
2、正常交通量预测模型 Qn?Qn?1iyiy?A0?A1m
式中,Qn:远景第n年的路段交通量
Qn?1
:远景第n?1年的路段交通量,当n?1时为基年交通量
1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