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份试卷合集】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的方法将二者分离,所以C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乙醚;C。
(5) 实验中也可以撤去d装置中盛冰水的烧杯,改为将冷水直接加入到d装置的试管内,则此时冷水除了能起到冷却1,2一二溴乙烷的作用外,因为Br2、1,2-二溴乙烷的密度大于水,还可以起到液封Br2及1,2-二溴乙烷的作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液封Br2及1,2-二溴乙烷.
点睛:(1)乙醇在浓硫酸、140℃的条件下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2)当d堵塞时,气体不畅通,则在b中气体产生的压强将水压入直玻璃管中,甚至溢出玻璃管;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7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b为安全瓶,还能够防止倒吸;(3)b中盛氢氧化钠液,其作用是洗涤乙烯;除去其中含有的杂质CO2、SO2、等), (6)根据1,2一二溴乙烷、液溴在水在溶解度不大,且密度大于水进行解答。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第三周期第VIIA族2Al+2NaOH+2H2O = 2NaAlO2+3H2↑【解析】 【分析】
A、B、C、D、E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A氢元素;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2,则B碳元素,D的族序数与周期数相等,且D的原子序数大于B,同D为铝元素,D和E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0,则E为氯元素,C是E的邻族元素,即为第ⅥA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介于B、D之间,则C为氧元素,甲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根据表格中各物质中的原子个数比可知,甲为双氧水,乙为甲烷,丙为氯化铝,丁为四氯化碳,据此进行答题。 【详解】
(1)E为氯元素,原子序数为17,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VII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VIIA族;
(2)把铝的单质放到NaOH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 = 2NaAlO2+3H2↑,故答案为:2Al+2NaOH+2H2O = 2NaAlO2+3H2↑;
(3)甲为双氧水,双氧水为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为故答案为:
;
,
1:180 mL
(4)由2CO2+2Na2O2═2Na2CO3+O2可知,固体增重为与CO2等物质的量的CO的质量,由
2Na2O2+2H2O=4NaOH+O2,CO、可知固体增重为与H2O等物质的量的H2的质量,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2、CH4的混合气体共mg,若加入足量的Na2O2,充分振荡并不断用电火花引燃至反应完全,测得固体质量增加mg,则系列反应后CO2、CO、CH4混合气体中所有元素均被吸收,故原混合物中CO2与CH4相对于CO、H2混合,则CO2与CH4的体积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
(5)有200mL 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其中c(Mg2+)=0.2mol?L-1,c(Cl-)=1.3mol?L-1,则c(Al3+)=0.3mol?L-1,要使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此时Al3+要生成AlO2-,需要NaOH 物质的量为0.3×0.2×4+0.2×0.2×2mol=0.32mol,所以NaOH溶液的体积为
=0.08L=80 mL,故答案为:80 mL。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应用,根据题干信息推断元素为解题的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本题的难点为(4),要注意根据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判断出固体质量的变化本质。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c d f2I-+H2O2+2H+=I2+2H2O过滤四氯化碳乙醇与水互溶裂化汽油能与碘发生加成反应分液漏斗上层无色,下层紫色碘单质易升华,会导致碘的损失
【解析】(1)焙烧紫菜时用坩埚盛放紫菜,用带铁圈的铁架台放置泥三角,泥三角上放置坩埚,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所以焙烧紫菜时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坩埚、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泥三角,即c、d、f; (2)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酸性条件下,双氧水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自身被还原生成水,反应方程式为H2O2+2I-+2H+=I2+2H2O;
(3)通过操作①过滤,得到不溶的残渣,滤液为碘单质溶液,利用有机溶剂萃取出碘单质,萃取剂的选取标准是: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质和萃取剂不反应,萃取剂和原来溶剂不能互溶,题干中提供的四中物质,乙醇和水能互溶,不能做萃取剂,裂化汽油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能与碘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做萃取剂,四氯化碳符合萃取剂的选取标准,所以可以用四氯化碳作萃取剂; (4))操作②为萃取分液操作,用到分液漏斗、烧杯,混合液应在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选择的有机试剂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所以四氯化碳在水的下层,即观察到上层无色,下层紫色; (5)因碘单质易升华,会导致碘的损失,故常压加热蒸馏不合理。
点睛:明确实验原理是解题关键,实验室从紫菜中提取碘:紫菜焙烧成灰,浸泡溶解得到紫菜灰悬浊液,含有碘离子,加入酸和氧化剂,足量的稀硫酸和双氧水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通过操作①过滤,得到不溶的残渣,滤液为碘单质溶液,利用有机溶剂A四氯化碳萃取出碘单质,再通过蒸馏提取出碘单质。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②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③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④放热反应加热到一定温度引发后,停止加热反应也能继续进行.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为确定下列久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能达到目的的是 A.NaOH溶液[Ba(OH)2溶液] C.新制氯水(AgNO3溶液) 3.下列物质中,只含离子键的是
A.H2 B.NH3 C.MgCl2 D.NaOH
4.在接触法制硫酸和合成氨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硫铁矿在燃烧前要粉碎,目的是使硫铁矿充分燃烧,加快反应速率
B.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的温度控制在450度左右,主要考虑到催化剂V2O5的活性温度 C.吸收塔中用98.3%的浓硫酸代替水吸收SO3,以提高效率
D.工业上为提高反应物N2、H2的转化率和NH3的产量和反应速率,常在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分离氨气
5.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浓硫酸常温下与铜不反应,加热时才能发生反应
6.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这种电池在使用时的电极反应如下:2H2+4OH-4e=4H2OO2+2H2O+4e=4OH据此作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供电时的总反应是:2H2+O2=2H2O B.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电池 C.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可达100% D.H2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7.下列有关卤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ICl在反应ICl+2NaOH
NaCl+NaIO+H2O中作氧化剂
----
B.漂白粉(Na2CO3溶液) D.Na2SO3溶液(BaCl2溶液)
B.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