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踏莎行 郴州旅舍 教案
祸。望帝感到自己的品德才能不及宰相,于是主动禅让,隐居于山中。当望帝离开的时候,正值二月满山杜鹃悲鸣,声声啼血,蜀人听到杜鹃鸟的啼鸣,就想起了望帝。后世便说杜鹃鸟是望帝的魂魄所化,他在暮春的声声悲啼,仿佛是在说“不如归去”,似乎对那故国难以忘怀。
(一)借杜鹃抒怀乡之情。 (二)借杜鹃表送别之意。 (三)借杜鹃以怀人。 (四)借杜鹃以伤春。
(五)用杜鹃抒写谪居的凄苦与幽怨。 (六)喻人君或寄兴亡之事
(七)征人未归之意:杜鹃啼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滴泪成。 2、“孤”字的作用如何?
——既写出了旅馆的地处偏僻,更突出了词人贬谪客居他乡的孤独愁苦之状。 3、王国维认为“闭”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闭”字含义丰富,门虽设但长关,词人身处“孤馆”不与人来往,想要把引起他无限愁思的“春寒”“杜鹃声”“斜阳暮”阻挡在外。
锁住了孤寂的心灵,却锁不住外界的侵扰,“闭”写出了孤馆内凝聚的冷寂气氛,衬托了作者郁闷的心境。
——a.包围 驿馆被春寒包围 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
b.锁住 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希冀的心灵。 一是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 二是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 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啼; 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
4、“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两句是如何从正面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的?
——一个“馆”字,已暗示羁旅之愁。说“孤馆”则 进一步点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
的孤单。而这座“孤馆” 又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间的词人其心情之凄 苦就可想而知了。此时此刻,又传来杜鹃的阵阵悲鸣;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这景象益发逗引起
词人无 穷的愁绪,让人弥觉其不可堪也。
? “莫道不销魂,一失一迷一望断!孤馆春寒今又是,杜鹃斜阳正
伤心。”
? ? ? ? ? ? ? ? ?
沦落天涯,春寒料峭 ,独处客馆 ,往事纷纷,不寒而栗。 一个羁旅之身, 所居寂寞孤馆, 所感料峭春寒, 所听杜鹃啼血, 所见日暮残阳,
贬所凄清冷漠,词人愁云惨淡。 此情此景,少游只能以“可堪”道之。
王国维评价这两句词说:“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
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
上阕小结: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词人贬谪郴州所望茫茫和居所环境的寂寞凄冷,
景中含情,表现了他苦闷迷惘、孤独寂寞的情怀。
(二)下阕赏析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1、“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驿寄梅花”,见于《荆州记》记载;“鱼传尺素”,是用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诗
意,意指书信往来。
连用两则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思乡怀旧之情。
少游是贬谪之人,北归无望,亲友们的来书和馈赠,实际上并不能给他带来丝毫慰藉, 而只能徒然增加他别恨离愁而已。因此,书信和馈赠越多,离恨也积得越多,无数“梅花”和“尺素”,仿佛堆砌成了“无重数”的恨。
【链接】试问为什么寄的是“梅花”呢?
—— 傲霜斗雪,希望词人能抗击风雨,千磨万击还坚劲 2、诗人有何“恨”?
——a.亲友的寄赠,增加了离恨;
b.联想到事业和前程在无休止的党争漩涡中渐渐地被淹没,便无限怨恨。
3、请简要分析“砌成此恨无重数”中“砌”的用法,并试写出学过的此类用法的诗词。
——“砌”字有“堆叠”之意。写出书信仿佛变成砖石,层层垒积,成为“无重数”的恨墙,沉重坚实又无法消解,是词人内心最深沉的痛苦。
“砌”字化虚为实,赋予愁以具体可感的形态,
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理解】
一、“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
二、郴江本该在郴山,为什么要远远的流到潇湘去。
三、“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
四、生活的洪流,依着惯性,滚滚向前,它总是把人带到深不可测的远方,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远方啊!
“幸自”和“为谁”两个词,表现出那山山水水仿佛都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是借景抒情,写词人纵目郴江,抒发远望怀乡之思,是作者郁闷心情曲折委婉的发泄。
——郴江流向了潇湘,本是自然现象,
而词人却说“幸自绕郴山”,这是他的主观愿望,就像词人自己,他本希望仕途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现实却是自己被贬郴州,理想迷失。
无理之语,却是至情之辞。正是那生活遭遇到极大忧患挫伤苦难的人,才对天地之间的不平发出这样的诘问。
下阕小结:下片以抒情为主,化用典故,情中带景,写少游谪居生活中的无限哀愁。词人最终无法穿越“雾失”“月迷”??
(三)总结:
1、此词表达了失意者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一定程度的不满。词人
善用对句写景抒情。上片开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霭与月色对举,造成一种朦胧的意境,笼罩全词;下片开头亦用对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虽然表现的都是朋友的信息和寄赠这同一内容,却能造成书信往来频频不断的气势,与“砌成此恨无重数”相照应。
2、情感思想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 心情。全词上片 ,描写 ,极力渲染一份 的氛围;下片以 为主,抒写了 的心境。
3、情感总结:
a.接二连三的迁谪偏远之恨 b.沦落天涯的萧索孤寂之感 c.游子的羁旅怀乡之思
d.一个失意者的凄苦哀怨和对政治的不满 e.前途莫测的彷徨之情
此词以新颖细腻、委婉含蓄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在特点环境中的特定心绪,抒发了内心不能直言的深曲幽微的贬徒之悲,寄托了深沉哀婉的身世之感,充分体现了作者身为北宋婉约派大家的卓越艺术才能。
六、再次诵读这首词
七、作业:背诵并能够默写这首词。 附板书:
踏莎行
上阕:写景融情:寂寞清冷的环境。 下阕:记叙注情:远谪的怨恨和思乡之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