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中的经济学》习题
2、经济学家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垄断。(1 )
3、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1)
4、所有的经济学家都主张用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 0) 5、没有预料到的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得于雇工。( 1 ) 三、问答题
1、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有何影响?
1、通货膨胀对社会成员来说,其影响主要是它改变原有收入的比例。
(1)一般而言,依靠固定工资收入生活的成员,是通货膨胀的受害者。由于物价上涨一般都先于工资的增长,依靠固定工资生活的成员自然就减少了实际收入而成为受害者。
(2)从事商业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特别是流通领域的不法单位和个人),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
《生活中的经济学》之开放与生活习题
一、选择题
1、衡量一国开放程度高低的标准是( )。
A、进口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B、出口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C、净出口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D、进出口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2、人民币汇率升值是指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由( )。
A、1:0.2变为1:0.18; B、1:0.2变为1:0.25; C、5:1变为6:1; D、1:6变为1:5;
3、清洁浮动是指( )。
A、汇率由中央银行确定; B、汇率基本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但中央银行适当加以调控; C、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自发地决定; D、汇率由政府决定;
4、比较优势理论是( )提出的。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俄林; D、凯恩斯; 5、下列各因素中,会引起该国货币贬值的是( )。
9
A、外国对该国的出口品和资产的需求增加; B、该国净出口减少; C、该国的利率水平上升; D、以上各项都不对;
二、判断题
1、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开放程度越高,因此,经济发达与否是决定一国开放程度高低的唯一因素。( )
2、汇率贬值就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下降了。( ) 3、在浮动汇率制下,中央银行不能对汇率有任何干预。( )
4、自由贸易可以实现全世界经济福利最大化,从而使各国本身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 )
5、直接标价法下,若人民币汇率升高,则中国的商品和劳务变得更便宜。( )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本币升值不利于出口?试举例说明。
2、有人说,美国经济患感冒,欧洲经济会打喷嚏。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生活中的经济学》之政策与生活习题
一、选择题
1、根据需求管理的原理,应该抑制总需求的条件是( A )。
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D、以上都是;
2、属于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 )。
A、政府购买; B、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投资; 3、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卖买有价证券的直接目的是(C )。
A、调节债券价格; B、调节利率; C、调节货币供给量; D、调节总需求; 4、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 )。
A、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B、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 C、提高准备率; D、提高利率;
5、紧缩性货币政策运用会导致( D )。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D、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二、判断题
10
1、内在稳定器可以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0 )
2、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物价稳定。( 1 )
3、提高贴现率和准备率都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1 ) 4、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增税。( 0)
5、收入政策以控制工资增长率为中心,其目的在于制止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1 ) 三、问答题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两低一高一平”即低失业率(充分就业)、低通货膨胀率(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人均GDP或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2)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充分就业是指所有的生产要素都被充分利用与生产过程的状态。但由于测量所有生产要素的被利用程度非常困难,所以通常以失业率来衡量充分就业与否。所以充分就业是指失业率在4%—6%的一种状态; (3)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经济学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达物价总水平的变化;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因为从长期来看,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无论是赤字还是盈余对一国经济的稳定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常用工具有哪些?如何运用?
货币政策的常用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贴现率。 (1)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行为,是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现阶段控制货币供给的最主要工具。如果中央银行采取买进业务,从金融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则会增加金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反之,则结果相反。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有力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会直接改变商业银行的过度储备,引起银行贷款数量的变化,遏制商业银行的贷款扩张企图,避免挤提的倒闭风险; (3)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商业银行的贴现率是随着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的变动而变动。中央银行运用再贴现政策主要是通过变动贴现率与贴现条件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或放松贴现条件,就会使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商业银行就可以增加它对客户的放款,放款的增加又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反之,结果相反;
1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