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250道试题)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
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B )。A.《尚书·禹贡》 B.《史记·货殖列传》 C.《汉书·地理》
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C )。A.《尚书》 B.《史记》 C.《汉书》
D.《山海经》 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D )。 A.(德)戈策 B.(中)司马迁 C.(中)班固 D.(俄)罗蒙诺索夫
E.(古罗马)斯特拉波 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C )之
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
B.工业地理 C.商业地理
D.旅游地理 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
题解释分为( CD )。A.宇宙派
B.地志派
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 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 )首创。 A.杜能 B.韦位 C.克里斯泰勒
D.廖什 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BCD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 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 D.生产地域综合体
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D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
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
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
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 B )。
A.阶级性 B.地域性 C.综合性 D.实用性 E科学性
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D )。 A.经济地理学概论 B.工业地理学 C.城市地理学 D.中国经济地理学
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
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
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
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
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
业。
12.三次产业分类法创始人是( D )。 A.克拉克 B.库茨涅兹 C.配弟 D.费希尔
13.下列著名经济学家中,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无关的是( ABC )。 A.配弟
B.库茨涅兹 C.克拉克 D.佩鲁
14.从世界发达国家工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进程看,属于知识密集型工业发展的阶段的是( C )。
A.以轻纺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 B.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时期 C.以高技术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 D.以加工制造工业为主的发展时期 15.产业布局主要模式有( ABC )。 A.增长极布局模式 B.点轴(线)布局模式 C.网络布局模式 D.“飞地”布局模式
16.有关增长极,说法错误的是( D )。
A.增长极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但他忽视了地理空间 B.布代维尔强调了地理空间,并把增长极与城镇联系起来
C.增长极通过集聚作用发展成为城市,在自身成长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增长 D.增长极适用于发达地区的产业布局模式
17.下列各种线状基础设施中,( A )对点轴布局模式影响最大。 A.交通线 B.动力供应线 C.水源供应线 D.通信线路
18.区域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A.区域内平衡与不平衡问题 B.优化产业结构问题 C.空间结构合理化问题 D.区域发展政策问题
19.下列各类产业中, ( C )占区域GDP比重最大,( D )处于技术最前沿,
( B )关联性作用强,( A )必须超前发展。
A.基础产业 B.主导产业 C.支柱产业 D.新兴产业
20.点轴(线)布局模式适用于 ( A )。 A.经济落后地区 B.中等发达地区 C.经济发达地区 D.以上答案都不是
21.在区域发展政策中,( A )是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 A.区域产业政策 B.区域组织政策 C.区域调控政策 D.区域税收政策
22.在区域发展政策中,( B )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保证。 A.区域产业政策 B.区域组织政策 C.区域调控政策 D.区域税收政策
23.在区域发展政策中,( C )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手段。 A.区域产业政策 B.区域组织政策 C.区域调控政策 D.区域税收政策
24.下列属于主导产业基本特性的有( ABC )。 A.阶段性 B.关联性 C.区域性 D.增长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