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9:12:38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解答】解:A、在稀盐酸中,稀盐酸中的氢离子能与CO32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K+、Ca2+、NO3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氯化钠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

D、在硫酸铵溶液中,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铜离子和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答案】D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解答】解:A、AgNO3、NaCl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NaOH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Na2CO3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BaCl2、Mg(NO3)2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 ,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3.【答案】B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解析】【解答】A、都为气体,无法用过滤分离,不能;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高锰酸钾溶于水,先将两者放入水中搅拌再过滤即可分离出二氧化锰,再除去水分离出高锰酸钾,能;B符合题意; C、都溶于水,不能;C不符合题意; D、都不溶于水,不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过滤是拥有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 4.【答案】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A不符合题意; B. 36℃时,A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7.5%。B不符合题意; C. 由于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A物质。C符合题意;

D. 18℃时,A,B的溶解度相等,但A,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D不符合题意。 【分析】在溶解度曲线中,某点的定义是考试重点;根据图像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温度相同,点高溶大,相交点表示物质溶解度相等。当杂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是,采用蒸发结晶,当杂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时,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5.【答案】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判断:同一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进而确定结晶析出的方法.

【解答】A、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交点对应的温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降温时甲物质会析出,过滤即可得到甲晶体,可除去混在甲中的乙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2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故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制质量分数为30%的乙物质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00%<30%,故不能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

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托盘天平称物时: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且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分析】A、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7.【答案】B

【考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利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有大量气泡从瓶口逸出,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掌握气体溶解度的两个影响因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 【分析】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判断复分解反应应抓住两个条件:一是反应中各物质均为化合物,二是反应要通过交换成分而发生. 【解答】

复分解反应一般发生在金属氧化物和酸、非金属氧化物和碱、酸和碱、酸和盐,碱和盐、盐和盐之间. A、Zn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为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

B、甲烷燃烧,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中有氧气这种单质参加,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

特点;故B不正确;

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煅烧石灰石即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为分解反应而非复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反应通过氢氧化钠与盐酸交换成分而生成氯化钠和水,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根据酸与碱的反应后溶液酸碱度的变化特点,把酸与碱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该类反应从反应基本类型上属于复分解反应,即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特殊反应 二、多选题

9.【答案】B,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硫酸钡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故可以通过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除去杂质,A不符合题意;

B、高温煅烧时,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了氧化钙,B符合题意;

C、氮气中含有氧气可以通过灼热的足量的铜网,氧气可以与铜反应,而氮气不能与铜反应,故可以除去氧气,C不符合题意;

D、滴加适量氯化钙溶液可以除去碳酸钠,但是引入了氯化钠杂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除去杂质要遵循两个原则:1、不减少需要的物质;2、不引入新杂质。 10.【答案】AD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解答】解:A、H2SO4、FeSO4、CuSO4、KMnO4(溶液)分别显无色、浅绿色、蓝色、紫红色,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B、C,CuO、Fe、MnO2(粉末)均为黑色粉末,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C、浓氨水具有刺激性气味,用问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浓氨水具有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浓氨水与稀HCl、稀硫酸均能发生中和反应,但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D、稀盐酸是液体,Mg、Zn、Ag均为固体,Mg、Zn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且反应较快的是镁;银不与稀盐酸反应,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AD.

【分析】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11.【答案】A,B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解:A. 将20℃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40℃,两物质的溶解度增大,而溶液中两物质的质量均不变。A符合题意;

B.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g 。B符合题意;

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当乙中含有少量甲时,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不符合题意;

D. 40℃时,甲、乙两溶液是否饱和不清楚,故40℃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溶解度曲线中,某点的定义是考试重点;根据图像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温度相同,点高溶大,相交点表示物质溶解度相等。当杂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是,采用蒸发结晶,当杂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时,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12.【答案】C,D

【解析】【解答】A、石油是颜色深暗的黏稠状液体,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沸点和熔点不同,故A正确;

B、煤隔绝空气受强热时,有气体生成,其成分为煤焦油、焦炉气、氨水等物质.反应完毕后的黑色固体物质叫焦炭,焦炭具有还原性,可以用于冶炼金属,故B正确;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 它属于化石燃料,故C错误;

D、石油主要成分都是氢元素和碳元素,而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故D错误. 故选:CD.

【分析】A、根据石油的成分进行解答; B、根据焦炭的制备原理以及用途进行解答; C、根据天然气的成分进行解答; D、根据石油和煤的成分进行解答. 13.【答案】A,D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解析】【解答】A、硝酸钾和氯化钠不能反应,混合时没有沉淀生成; B、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钾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D、氢氧化钡和稀硝酸反应能生成硝酸钡和水,硝酸钡能够溶解于水,没有沉淀生成. 故选AD.

【分析】硝酸钾和氯化钠不能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硫酸铜和氢氧化钾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氢氧化钡和稀硝酸反应能生成硝酸钡和水. 三、填空题

14.【答案】石油

【考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分析】根据三大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分析。 15.【答案】碳、氢

【解析】【解答】石油是一种黏稠状的液体,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氮元素、硫元素、氧元素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锑等)等. 故答案为:碳、氢.

【分析】根据石油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6.【答案】水 ;甲;t1°C时,碳酸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100 ;D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硝酸钾溶液就是硝酸钾的水溶液,故其中的溶剂是水。

(2)根据题给的溶解度表可知,在20℃——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钾,在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大于碳酸钾,再结合图中的两条溶解度曲线可知,甲表示的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3)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曲线上的交点的含义表示: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溶解度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t1℃时,KNO3和K2CO3的溶解度相等。

(4)由于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分析。设应蒸发掉水的质量为x,则200g×10%=(200g-x)×20%,解得x=100g。

(5)根据题意,结合溶解度曲线分析。

A、由于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较小,故有不溶物的是硝酸钾溶液,且已达到饱和;则全部溶解的是碳酸钾溶液,但全部溶解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错误;

B、若使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可通过加入溶剂来实现,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错误; C、由于碳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烧杯②中溶液降温至20℃时,有可能有溶质析出,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解答】解:A、在稀盐酸中,稀盐酸中的氢离子能与CO32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K+、Ca2+、NO3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氯化钠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D、在硫酸铵溶液中,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铜离子和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