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6.【答案】B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滴有石蕊的稀盐酸溶液显红色,逐渐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并振荡,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呈紫色;至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溶液呈蓝色,则可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红-紫-蓝。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过程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分析。 7.【答案】A
【考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A、生石灰溶于水会生成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能变红,故正确; B、食盐的溶液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错误; C、硫酸铜的溶液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错误; D、氢氧化铜是沉淀不溶于水,因为使酚酞变红是碱性溶液的特点,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错误. 故选A.
【分析】能使酚酞变红说明该溶液呈现碱性,利用这一知识点可解决问题. 8.【答案】C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A、水呈中性,石蕊不变色,故A错误; B、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石蕊不变色,故B错误;
C、食醋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故C正确;
B、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因此不能使石蕊变红则是溶液不显酸性. 二、多选题
9.【答案】A,C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根据浮力公式可知,G物=F浮=ρ液gV排,木块的重量G物一定,也就是F浮一定,则如果木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变小,也就是V排变小,那么ρ液一定变大.故可推断,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某种物质后使溶液的密度变大即是备选答案.分析所给的四种物质和稀硫酸反应的情况可知: A、铁与硫酸反应会使溶液中每进入1个铁离子减少两个氢离子,从而导致溶液的密度变大,故A正确; B、铜不会与硫酸反应,密度不变,故B错误;
C、硝酸钡与硫酸反应时,每反应一个硫酸根离子则溶液中会增加两个硝酸根离子,所以能使溶液密度变大,故C正确;
D、Ba(OH)2与稀硫酸反应生成BaSO4沉淀,溶液中失掉了钡离子,溶液密度会变小,故D错误. 故选AC.
10.【答案】AB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解:A、盐酸具有腐蚀性不可用于食品工业,故不正确;
B、氢氧化钠显碱性可以中和酸性土壤,但是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并且价格很高,所以现实生活中一般不用烧碱改良显酸性的土壤,而用熟石灰,故错误; C、硫酸用于车用电池,故正确;
D、氢氧化钙用作建筑材料,故正确; 故选:AB.
【分析】A、根据盐酸的腐蚀性分析;
B、改良显酸性的土壤时即要考虑物质的性质,又要考虑经济方面的问题; C、根据硫酸性质分析;
D、氢氧化钙用作建筑材料. 11.【答案】B,D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显酸性,pH小于7.错误; B、氧化钙和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钙,显碱性,pH>7.正确; C、醋酸溶于水显酸性,pH小于7.错误; D、氨水属于碱,显碱性,pH>7.正确. 故选BD.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12.【答案】C,D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酸的pH小于7,碱溶液的pH大于7,往酸溶液中加碱,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使酸性减弱,酸性越弱,pH越大,故pH增大,A不符合题意;
B、往水中加氢氧化钠,水呈中性,其pH等于7,加入的氢氧化钠呈碱性,pH增大,B不符合题意; C、往碱溶液中加酸,酸和碱反应使溶液的碱性减弱,碱性越弱,pH越小,故pH减小,C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液的pH等于7,往氯化钠溶液中加酸,酸的pH小于7,故pH减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酸的pH小于7,碱溶液的pH大于7,往酸溶液中加碱pH增大,往水中加碱pH增大,往碱溶液中加酸pH减小,往氯化钠溶液中加酸pH减小. 13.【答案】B,D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解析】【解答】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会减小,A不符合题意; B、烧碱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质量增加,B符合题意; C、食盐水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会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水蒸气形成硫酸铜晶体,质量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会减小;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会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质量会增加;食盐水、硫酸铜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会变化. 14.【答案】BD
【考点】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 【解析】【解答】解:A、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故选项错误. D、氧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故选项正确. 故选BD.
【分析】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三、填空题
﹣﹣
15.【答案】H+、SO42、H2O;H+和OH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硫酸中含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在稀硫酸中存在的自
﹣
由移动的微粒是H+、SO42、H2O. 它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反应过程中不断减少的微粒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
故答案为:H+、SO42、H2O;H+和OH . 【分析】根据稀硫酸中含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
水分子,进行分析解答.
16.【答案】CaO+H2O=Ca(OH)2;腐蚀 【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可以吸收水分而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会腐蚀人的消化器官.
【分析】 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可以用作干燥剂,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
17.【答案】0~14;<;=;>;pH试纸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等于7的溶液呈中性,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故填:0~14,<,=,>,pH试纸.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测定溶液pH使用pH试纸进行解答即可.
18.【答案】黄;Fe2O3+6HCl=2FeCl3+3H2O;大量气泡(气泡);Fe+2HCl=FeCl2+H2↑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将一枚生锈的铁钉(主要成份是Fe2O3)放入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发现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Fe2O3+6HCl = 2FeCl3+3H2O;过了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Fe+2HCl = FeCl2+H2↑。 故答案为:黄;Fe2O3+6HCl=2FeCl3+3H2O;大量气泡(气泡);Fe+2HCl=FeCl2+H2↑。 【分析】本题考点考查了酸的化学性质中酸可以与金属氧化物、金属反应。 19.【答案】③;②;①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OA表示反应③;
(2)所以OB表示反应②。BA的表示反应为①;【分析】(1)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②③④中都有二氧化碳参与反应,只有①中没有二氧化碳参与反应,BA段的二氧化碳的变化量为零,表示的反应没有二氧化碳,所以BA的表示反应为①;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②NaOCO2= NaHCO3 H+
④ CO2+Na2CO3+H2O = 2NaHCO3 44
168
即反应②的比是:44:84 ;反应③的比是:44:106;反应④是:44:168;横坐标是二氧化碳的分子质量是44,所以纵坐标所示的数字符合哪一种物质的相对分子量,就选那一反应。Na2CO3的质量为106,所以OA表示反应③;NaHCO3的质量为84,所以OB表示反应②。 四、解答题
20.【答案】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 中和酸性土壤用Ca(OH)2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蚊虫能分泌一种蚁酸,显酸性,而“绿药膏”的成分中有稀氨水,显碱性,稀氨水与蚁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而把酸性物质反应掉;农业上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或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等),处理工厂排放的废水(或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排放的废水),都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分析】理解和熟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节约药品;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同时完成多个实验
44
84
③ CO2= Na2CO3+H2O 2NaOH+
44
106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使用白色点滴板进行实验,药品的用量少,则可节约药品,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时可以同时完成几个实验,便于观察比较.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学生应学会利用实际操作来分析实验特点. 五、实验探究题 22.【答案】(1)溶液变为红色;Fe2+ (2)Fe2O3+6HCl═2FeCl3+3H2O
(3)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钙,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碳酸钙和稀盐酸不能共存 (4)有气泡产生
(5)乙;若溶质只有氯化钠,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时,酚酞试液也不变色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A试管中,紫色石蕊溶液遇稀盐酸变为红色; B试管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Fe2+;(2) 试管C中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3)【交流讨论】甲认为丙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理由是: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钙,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碳酸钙和稀盐酸不能共存;【设计实验】乙、丁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实验方案 乙 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取中滴加无色无明显现象 酚酞试液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 产生气泡 【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甲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错误,原因是:如果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滴加
无色酚酞试液时,酚酞试液也不变色。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酚酞变色,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酸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能与盐反应生成酸和盐。 六、综合题 23.【答案】(1)熟石灰
(2)Mg(OH)2+2HCl== MgCl2+2H2O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熟石灰即氢氧化钙用途之一改良酸性土壤,原理熟石灰与酸发生中和反应。(2)胃液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可以与氢氧化镁反应中和过多胃酸,减轻胃痛,答案为Mg(OH)2+2HCl==MgCl2+2H2O【分析】熟记酸和碱的用途,理解性质决定用途。 24.【答案】(1)等于
(2)氢氧化钠溶液;盐酸 (3)红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均无剩余,溶液显中性,pH=7.(2)根据图象,在反应未进行时,溶液的pH=1,为强酸性溶液,随着滴加溶液量的增加,溶液的pH变大,所以该曲线反应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3)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原理是:HCl+NaOH=NaCl+H2O,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7,仍为,酸性,所以是氢氧化钠只和部分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也有剩余的盐酸,酸使石蕊显红色.故答案为:(1)等于;(2)氢氧化钠溶液;盐酸;(3)红. 【分析】(1)强酸强碱恰好中和时,溶液显中性;(2)当溶液的pH<7时,溶液显酸性,当溶液的pH>7时,溶液显碱性,当溶液的pH=7时,溶液显中性;(3)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原理以及图象数据来回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