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静图会动,压力山大
优化的Fraser-Wilcox错觉 图片来源:北冈明佳
同年9月,作为周边漂移错觉的优化个例,北冈利用静态的重复不对称图案(RAPs,repeated asymmetric patterns)设
计了“旋蛇”。这幅引人注目的作品让他名声大噪,并激起了人们研究周边漂移错觉的兴趣。研究表明,不能察觉周边漂移错
觉的情况在人群中的比例只有约5%——因此,看到“群蛇狂舞”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并不意味着你的心理压力有多大或心灵
有多脆弱。
“旋蛇” 图片来源:北冈明佳
周边漂移错觉的生物学基础
随着心理学和生物学领域对周边漂移错觉研究的深入,影响周边漂移错觉效果的因素以及感知错觉的神经生物学基础都逐
渐被揭晓。
不难发现,当你盯着“旋蛇”中的其中一条蛇看时,那条蛇就不再旋转了。而每当你视线转移时,蛇又开始旋转。当频繁
眨眼或是视线持续转移时,周边漂移错觉的效果尤其明显。这表明刷新图像对视网膜的刺激,对于感受周边漂移错觉是非常重
要的【4】。
2005年,利用初级视皮(V1)层和中颞区(MT)的神经细胞进行研究,Conway等人揭示了周边漂移错觉的神经基础——具
有方向选择性的神经元对不同的对比度刺激做出的反应时间存在差异,视觉神经元对高对比度刺激的反应更快【4】。同年,宾
夕法尼亚大学的Backus和Oru?在研究中提出了周边漂移错觉感知模型。他们指出,颜色和对比度都是增强周边漂移错觉的关
键因素【5】。2006年,北冈的研究则发现周边漂移错觉中最具迷惑性的颜色组合是蓝色-黄色和红色-绿色【6】,“旋蛇”也
开始有了各种色彩更绚丽的版本。
图片来源:北冈明佳
在这些研究的推动下,周边漂移错觉图片的设计也越发精致而多样化。利用高亮和阴影设置,北冈还做出了具有类似3D效
果的图案【7】。尽管周边漂移错觉的样式逐渐多元,其本质仍然是普通的视觉假象。
图片来源:北冈明佳
流言的溯源
话说回来,错视效果那么多,为什么流言把这类图片跟心理压力测试扯上关系呢?
具体的原因还得问始作俑者。可能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将效果强烈的周边漂移错觉对视觉系统的刺激曲解为心理压力。在北冈明佳的个人主页上,标注着这样的警示:“页面
中含有异常运动错觉图片,可能使敏感的观察者感到眩晕或恶心”。这种错觉对观察者刺激,可能被曲解成衡量观察者心理状
况的指标。
2.将观察者年龄与周边漂移错觉的潜在关系附会成心境差别。 在2005年的视觉科学学会上,一名运动知觉研究者提出周
边漂移错觉的效果可能跟观察者的年龄负相关。这个假设在随后的调查中被证实了。流言中,“大部分的老人和儿童则看到这
图片是静止的。”可能是对此的牵强附会。
3.兜售缓解压力的产品。在外国网友对“看图测心理压力”靠谱程度的讨论中,有人追溯了流言可能的源头:一家外文网
站至少在2005年就用周边漂移错觉图片作为所谓“心理压力测试”的材料。怀疑自己心理压力过大的网友为经营者所喜闻乐见
——他们在错觉图片下推销降压音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