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静图会动,压力山大
看静图会动,压力山大?
本文来源于果壳网 2013年07月01日
真相就是,这些图片是设计来让人产生动态的错觉的,觉得图在动很正常,与心理压力大小无关
【Calo/文】
流言:“人们的心理都在不同程度的发生着变化,欲望随机而起。经心理测试证明:下列图片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力有关,
你的心理承受力越强,图片转动越慢。美国曾经以此作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测试,他看到的图片是高速旋转的,而大部分的老
人和儿童则看到的是,这幅图片是静止的。请大家自己为自己做一下测量。看你的心理承受力有多大,以待自己更好的调整心
态。”
读完这段看似富有哲理的文字,再看这幅神奇的图片,有人讶异,有人疑惑,有人一笑而过,有人惊慌失措??也许更多
的人在纳闷:我自觉并非玻璃心,最近也没啥压力,怎么也会觉得它在转?还是找别人来看看。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便都来围观这方便直观的“心理压力测试图”——就这样,这则流言在网络上被广泛传阅了近
10年之久。然而,即使流传得再广,流言始终还是流言。
真相:这些图片是设计来让人产生动态的错觉的,觉得图在动很正常,与心理压力大小无关。
动画?读心术?视觉假象!
对于图片看起来会动这个现象,很多朋友的第一反应是检查这图片是不是动画。不过,作为介绍里为数不多的实话,图片
的确是静止的。下面这幅也是一样:
图片来源:北冈明佳
可别还没担心完自己心理压力太大,就开始担心自己的心思被控制了。这些图片虽然形式各异,“运动”方式也各有不同,
但无论旋转游移也好,滚动起伏也罢,其背后利用的原理,都是一致的。
我们所观察到的,都是一种叫“周边漂移错觉”的视觉假象。
图片来源:北冈明佳
周边漂移错觉(PDI,peripheral drift illusion)是一种能够用边缘视觉(Peripheral vision)观察的异常运动错觉。
心理学家Faubert和Herber在1999年首次提出周边漂移错觉的概念【1】,而早在1979年,Fraser和Wilcox就报道了这种现
象【2】,典型的图案如下。因此,这种错觉也被称为Fraser-Wilcox 错觉(就是第一幅图的前身)。
Fraser-Wilcox 错觉 图片来源:Fraser A., Wilcox K.J.(P.S.这张图的“动”的效果在眨眼看时最明显)
2003年,日本立命馆大学的北冈明佳(Akiyoshi Kitaoka)和京都大学的芦田宏(Hiroshi ASHIDA)提出了增强周边漂移
错觉的方法。他们指出,阶梯式的亮度变化比平滑的亮度过渡更能体现周边漂移错觉,片段化的边缘也优于直长边缘【3】。根
据这些优化理论设计的图案大大提高了周边漂移错觉的效果。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