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制冷原理与设备复习题 - 图文
(2)与矿物油不溶,能溶于聚酯类合成润滑油。
(3)温度一定时,其饱和压力较R22及R407C均高,其他性能较R407C优越。 (4)具有与共沸混合制冷剂类似的优点。
(5)qv在低温工况时较R22高约60%,ε较R22高约5% ,空调工况时ε与R22相差不多。 与R407C相比,尤其在低温工况,用R410A的系统可以更小,但不能用来替换R22系统。在使用R410A时要用专门的压缩机。 11、共沸混合制冷剂有哪些特点? 1)、在一定的蒸发压力下蒸发时,具有几乎不变的蒸发温度,而且蒸发温度一般比组成它的单组分的蒸发温度低。 2)、在一定的蒸发温度下,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单位容积制冷量比组成它的单一制冷剂的单位容积制冷量要大。 3)、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化学稳定性较组成它的单一制冷剂好。
4)、在全封闭和半封闭式制冷压缩机中,采用共沸混合制冷剂可使电机得到更好的冷却,电机温升减小。 12、简述对载冷剂选择的要求。
1)、载冷剂在工作温度下应处于液体状态,其凝固温度应低于工作温度,沸点应高于工作温度。 2)、比热容要大。 3)、密度要小。 4)、粘度小。
5)、化学稳定性好,在工作温度下不分解,不与空气中的氧气起化学变化,不发生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6)、不腐蚀设备和管道。
7)、载冷剂应不燃烧、不爆炸、无毒,对人体无害。
8)、价格低廉,易于获得,对环境无污染。 13、简述盐水溶液的性质。 1)、盐水溶液有一共晶点.
2)、凝固温度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盐水溶液的温度—浓度图见图2-3。3、盐水溶液的浓度及温度与一些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
盐水溶液浓度越大—其热导率越小,粘度越大,密度越大,比热容越小。
盐水溶液温度越低—其热导率越小,粘度越大,密度越大,比热容越小.
4)、盐水溶液在使用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浓度降低,导致其凝固温度升高,应定期测量盐水溶液的浓度,进行补充加盐并加盖。
5)、盐水溶液无毒,使用安全,不燃、不爆。 6)、盐水溶液对金属材料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14、简述对润滑油的要求。
1)、在运行状态下,润滑油应有适当的粘度,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尽量小。
一般情况下,低温冷冻范围使用低粘度的润滑油;高温、空调范围内,使用高粘度的润滑油。也可使用添加剂提高润滑油的粘度特性。
2)、凝固温度要低,在低温下要有良好的流动性。 3)、不含水分、不凝性气体和石蜡。 水的质量分数应在50×10-4%以下。
絮凝点:在石蜡型润滑油中,低温下石蜡要分离、析出,析出时的温度称为絮凝点。希望絮凝点尽量低。 4)、对制冷剂有良好的兼容性,本身应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要求润滑油分解产生积碳的温度越高好。
5
5)、绝缘耐电压要高。(要求25KV) 6)、价格低廉,容易获得。
15、润滑油在压缩机中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1)、由油泵将油输送到各运动部件的摩擦面,形成一层油膜,降低压缩机的摩擦功并带走摩擦热,减少磨损。 2)、由于润滑油带走摩擦热,不至于使摩擦面的温升太高,防止运动零件因发热而“卡死。”
3)、对于开启式压缩机,在密封件的摩擦面间隙中充满润滑油,不仅起润滑作用,还可防止制冷剂气体的泄漏。 4)、润滑油流经润滑面时,可带走各种机械杂质和油污,起到清洗作用。 5)、润滑油能在各零件表面形成油膜保护层,防止零件的锈蚀。
第三章 单级压缩蒸汽制冷循环
一、填空
1、回热循环的热力特性是高压热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压液体吸收的热量__。回热循环制冷系数及单位容积制冷量增大的条件是___________。
2、常用制冷剂采用回热循环其制冷系数变化的情况为:R717_减小;R12__增大_;R22___增大_。 3、制冷循环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方法有熵分析法和用分析法两种。 二、名词解释:
单位质量制冷量 ;压缩机每输送1Kg制冷剂经循环从低温热源所吸收的热量。
qh?h?h?hT?T 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
?0?0?15??0?15?k0 wh2?h1?ch2?h1T0 单位容积制冷量:压缩机每输送1m3以吸气状态计的制冷剂蒸汽经循环从低温热源所吸收的热量。 qv=q0/v1=(h1-h5)/v1 kJ/m3;
液体过冷: 将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冷却到低于冷凝温度的状态,称为液体过冷。 液体过冷循环 :带有液体过冷过程的循环,叫做液体过冷循环。
吸气过热:压缩机吸入前的制冷剂蒸汽的温度高于吸气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时,称为吸气过热。 吸气过热循环:具有吸气过热过程的循环,称为吸气过热循环。
回热循环:利用回热器,使节流阀前的高压液体与蒸发器回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使液体制冷剂过冷,并消除或减少有害过热,这种循环称为回热循环。
制冷机的工况:指制冷系统的工作条件。包括:制冷剂的种类、工作的温度条件。
理论比功:w0理论循环中制冷压缩机输送1Kg制冷剂所消耗的功。w0=h2-h1 Kj/Kg;
单位冷凝热:qK单位(1kg)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中冷凝所放出的热量。包括显热和潜热两部分。 qK=(h2-h3)+(h3-h4)=h2-h4kJ/kg 三、问答:
1、画出最简单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系统图、lgp-h图及T-S图。
2、单级理论循环有哪些假设条件?
? 答:单级理论循环是建立在以下一些假设的基础上的: ? 1、压缩过程为等熵过程;
? 2、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无换热温差,蒸发、冷凝温度为定值;
6
? 3、压缩机吸气为饱和气体,节流阀前为饱和液体;
? 4、制冷剂在管道内流动时无阻力损失,与外界无热交换; ? 5、节流过程为绝热节流,节流前后焓值相等 3、分析节流阀前液体过冷对循环的影响。
答:节流阀前液体过冷,提高了循环的制冷系数,即提高了循环的经济性。 4、分析压缩机吸气过热对循环的影响。
答:吸气过热包括有效过热和无效过热。对有效过热循环,循环的ε′与无过热循环的ε0比较大小取决于△q0/ △w0的大小。
如△q0/ △w0> ε0,则过热有利; △q0/ △w0< ε0 ,则过热不利。
无效过热使循环的制冷系数减小,经济性变差。 5、画出回热循环的系统图、lgp-h图。
答: 6、分析回热循环单位容积制冷量及制冷系数增大的条件。
q??qq??q??????答: q??q0??q0?cp0?tR?q1?cp0?tR???t?vvw?tw?1?v1???t??t??1?Rv1? T?v1?1?R?1?R???TTT00?0???c 1??t??cp0q??1??tR???t cp0?tRv1?q011???qv??qvT??tR?tR??tR?q0? 1?1?v1?1????T0T0T0??????
???0?0要使 qv??qv即
cp0T0cp0?tR?tR?1 1??1?qq0T007、画出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循环的系统图和T-S图。 答:
0000000R0p00R0R00?q01??t?tR?1?Rw0??1??T0T0??
8、简述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差别。
答(1)流动过程存在阻力损失;
(2)制冷剂流经管道及阀门时与环境介质之间有热交换,尤其是节流阀以后,制冷剂温度降低,热量会从环境介质传给制冷剂,导致漏热,引起冷量损失。 (3)热交换器中存在换热温差。 9、分析吸入管道阻力对循环的影响。
答:吸入管道—从蒸发器出口到压缩机吸入口之间的管道称为吸入管道。 吸入管道的压力降,会使吸气压力降低,引起:
7
a、吸气状态的比体积增大,单位容积制冷量减小;
b、压力比增大,压缩机的容积效率降低,理论比功增大。 结果导致制冷系数下降。
10、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制冷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答:意义从分析循环损失着手,可以知道一个实际循环偏离理想可逆循环的程度,循环各部分损失的大小,从而可以指明提高循环经济性的途径。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能量在数量上的损失; 热力学第二定律—判断过程的发展方向,能量的品位,分析系统内部的各种损失。 11、分析蒸发温度及冷凝温度变化对循环的影响。
? 当Tk不变, ? ① T0降低时,q0减小,v1增大,则qv减小; ? ②w0增大;
? ③λ减小, v1增大, qm减小。
? 所以:Q0减小,Pa=qmw0变化不确定。 ? 答:当T0不变,
? ① Tk升高时,q0减小,v1不变,则qv减小; ? ②w0增大;
? ③λ变化极小,qm基本不变。
? 所以:Q0减小,Pa增大,ε减小。
12、简述用的概念。答:能量中可转化为有用功的最高分额
第四章 两级压缩和复叠制冷循环
1、单级压缩允许的压缩比为:R717≤8;R12、R22_≤10。
2、双级压缩按节流的次数不同可分为(一级节流)和(两级节流)两种,据中间冷却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中间完全冷却)和(中间不完全冷却)两种。
3、常用确定中间压力的方法有用计算法求最佳中间温度 用压力的几何比例中项求最佳中间压力 按最大制冷系数法确定最佳中间压力 实际运行的中间压力的确定。
4、影响中间压力的因素主要有(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高低压理论输气量之比)。
5、确定双级压缩最佳中间压力(温度)的方法有(利用热力图表取数法)、(计算法)、(经验公式法)几种。
6、复叠式制冷循环性在启动时应(先启动高温级),然后再(启动低温级)。在有膨胀容器的情况下,可(同时启动高温级和低温级)。 复叠式制冷装置
? 答:复叠式制冷装置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冷剂,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制冷循环在高温循环的蒸发器和
低温循环的冷凝器处叠加而成的低温制冷机。
1、简述采用两级压缩和复叠式制冷循环的原因。
答:1、单级压缩蒸汽制冷循环压缩比的限制
tK一定,t0降低,会使P0降低,导致压缩比增大,引起以下变化: ⑴压缩机的容积效率降低,实际输气量减小,机器制冷量降低。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