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应属于分解反应;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氯酸钾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4)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氯化钾+氧气,此
(5)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18.(1)集气瓶 (2)固体 (3)CH4,NH3
(4)B CaCO3+2HCl=CaCl2+ CO2↑+H2O 【解析】
五氧化二磷,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试题分析:(1)仪器②的名称为集气瓶;(2)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 制取气体装置,故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3)C装置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故选择甲烷和氨气;(4)因为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装置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 CO2↑+ H2O。 考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19.密度比空气大支持燃烧氧气 【解析】 【详解】
(1)两瓶集满的气体,木条在甲中比在乙中燃烧更旺且乙瓶口向下,其原因为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从而使该气体从瓶口逸出,使得乙瓶中的氧气含量较少,故木条燃烧时就不如甲瓶中的木条燃烧剧烈,故该气体物理性质为密度比空气大;
(2)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能支持燃烧,故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支持燃烧;
(3)因为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该气体可能为氧气。
20. 较高 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取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于试管中,加热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在试管口复燃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对照 高锰酸
试卷第13页,总9页
钾低温下生成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 质量 化学性质 ①取少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取少量加入了氧化铜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过一段时间,再伸入带火星的木条。然后加入少量过氧化氢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最后称量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②没加入氧化铜的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现象。加入了氧化铜的过氧化氢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过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又复燃。氧化铜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解析】(1)实验一:加热氯酸钾能产生氧气,但是反应所需温度较高。实验二:取少量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现象,说明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实验三:取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于试管中,加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在试管口复燃。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2) “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
用是作对比,说明二氧化锰不会产生氧气。(3)高锰酸钾在低温下生成二氧化锰,生成的二氧化锰作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4)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①取少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取少量加入了氧化铜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过一段时间,再伸入带火星的木条。然后加入少量过氧化氢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最后称量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②没加入氧化铜的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现象。加入了氧化铜的过氧化氢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过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又复燃。氧化铜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点睛:催化剂的探究,要作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关键,不仅通过现象知道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还要探究该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变化。 21.BCDP+O2【解析】 【详解】
(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集合耗尽; (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O2
P2O5;可能的原因是:①装置漏
P2O5红磷量不足未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试卷第14页,总9页
气,②红磷的量不足,装置内氧气有剩余,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等。
22.【定性实验】(1)CH4(2) 将甲烷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一会儿,烧杯上有水珠出现,证明甲烷含有氢元素;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变浑浊,证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或其他合理答案)(能证明每种元素得1分) 【定量实验】
(1)氢(或H) (2) CO2 (3)1.2 g ;0.2 g (4) 不含有 (5)偏大
【解析】【定性实验】(1)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化学是为:CH4
(2)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通过燃烧,将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氢元素转化成水,故答案为:将甲烷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一会儿,烧杯上有水珠出现,证明甲烷含有氢元素;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变浑浊,证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定量实验】(1)已知白色的无水硫酸铜易吸水,吸水后呈蓝色,A中固体变蓝,说明反应有水生成,从而说明样品中含有氢元素;(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装置B在反应后增加的质量等于1.4 g样品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3)根据实验中有关数据得,实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别为:89.4g-85.0g=4.4g;83.8g-82.0g=1.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12+16×2)×4.4g=1.2g;氢元素的质量为:2÷(2+16)×1.8g=0.2g;(4)因0.2g+1.2g=1.4g,所以断定样品中没有氧元素;(5)加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若不加,将使测量结果偏大。 23.H2O Cu 催化作用 C + 2CuO 合 【解析】 【分析】
G为红色固体单质,G可能为铜;D和E是黑色固体且D是单质,D和E在高温条件下转化为F和G(铜),氧化铜、碳都是黑色固体,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E为氧化铜,D为碳,F为二氧化碳;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H为一氧化碳;A和B组成相同,根据关系图可知,M在反应过程中没有改变,M可能是催化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和过氧化氢组成相同,水通电时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M是二氧化锰,B为水,C为氧气,代入验证,猜想成立。
2Cu + CO2↑ C + CO2
2CO 化
试卷第15页,总9页
【详解】
(1)B为水,化学式是H2O;G是铜,化学式是Cu;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M在反应①中所起催化作用; (3)反应④是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2CuO
2Cu + CO2↑;
(4)反应⑤是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CO2
【点睛】
此题为框图式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答案,然后顺推、逆推或向中间推的方法得出其它答案,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4. 80 35% 115
【解析】解:(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1×4+16×3=80; (2)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2×100%=35%; 8014×100%,
14+16?2 2CO,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化合反应。
(3)设所需二氧化氮的质量为x,则100kg×35%=x×解得x=115kg。 25.56%~72%
【解析】该气体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12,即12%,设碳元素全以一氧化碳形式存在,则
12?100% =28%,此时二氧化氮的含量为72%;如碳元素全以二氧2812化碳形式存在,则二氧化碳的含量为:12%÷?100% =44%,此时二氧化氮的含量为56%;
44一氧化碳的含量为:12%÷
所以二氧化氮的含量在56%~72%。
点睛:采用极值算法,将碳分别看出只以一种物质的形式存在
试卷第16页,总9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