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东南亚
《东南亚》(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范围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马来群岛多火山和地震,体会到事物的两面性,学会用辩证地眼光去看待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状况。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 【教学难点】
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是哪个国家吗?它位于哪个地区?(学生回答问题) 明确:世界上著名的火山国是印度尼西亚,它位于东南亚地区。 过渡:这节课,我们开始来学习东南亚。 二、新课学习
(一)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1)地理位置与范围
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23.50N至100S之间,以热带为主。
海陆位置: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大洋洲为邻。 范围:东南亚主要包括两部分: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活动:
1.在马来群岛中,找出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菲律宾群岛和新几内亚岛,看看它们是否都属于亚洲。(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除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属于大洋洲,其余岛屿都属于亚洲。
2.在中南半岛上找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说出这些河流的大致流向,并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大洋的水系?(学生读图找图,并回答问题)
明确:
中南半岛上的这些河流流向都是自北向南流。红河、湄公河、湄南河注入太平洋,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注入印度洋。
(2)地形与河流
提问:分析中南半岛上的河流流向,可以得出中南半岛地形有什么特征?马来群岛的地形又有何特征?(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明确: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上游急,下游缓。 马来群岛:山岭很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 展示“世界火山地震带图”和“六大板块示意图”
读图分析:为什么东南亚地区火山地震活动特别频繁?(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1
明确:东南亚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而且还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上。
拓展延伸:“火山之国”——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也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火山有400多座,其中活火山有77座。所以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之国。
播放视频:《“火山之国”——印度尼西亚》
活动:你认同玲玲和贝贝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讨论回答) 玲玲:火山喷发可能会引发巨大灾害,人们应该远离火山!
贝贝:但也有人选择在火山周围居住。这里土壤肥沃,为农作物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明确:认同。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火山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会破坏田园、建筑、道路等,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但火山灰能够形成肥沃的土壤,在这里种田,庄稼长得特别好。而绝大多数火山喷发是百年不遇的事,所以人们愿意到火山附近耕种。
(三)气候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提问:东南亚有几种气候类型?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分别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主要有两种气候类型,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展示热带季风气候图和热带雨林气候图,让学生分析其气候特征。 明确:
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议一议: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有何影响?(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表现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因此一年中,农作物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表现为全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
填表归纳总结: 地形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特征 对农业的影响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一年中,农作物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 拓展延伸:歌诀记忆东南亚两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热带雨林赤道边,马来半岛群岛焉;全年对流雨为主,一载降水过两千;雨热充足植物茂,四季农作不休闲。热带季风分雨旱,中南半岛菲两边;六至十月为雨季,旱十一至五月天;全年降水一千五,雨季播种收在旱。
(4)人口与分布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地带,而山区和岛屿上的热带雨林中则人口稀少。
活动:
根据所学知识,填表对比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理特征。(学生归纳填表)
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河流特征 2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上游急,水力资源丰富 下游缓,形成冲积平原 全年高温多雨 水流湍急 马来群岛 地形崎岖,山岭众多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南亚的自然概况,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河流、气候以及人口分布等。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地理位置和范围 东南亚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地形和河流 气候 人口与分布
3
《东南亚》(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马六甲海峡在海洋运输中的重要性。
(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矿产资源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析图,将地图上反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繁荣作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 (2)富饶的物产。 【教学难点】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华人华侨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复习提问:东南亚地处哪两个大洲和哪两个大洋之间?地理位置如何?(学生回答问题) 明确: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地处中部“十字路口”的位置。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东南亚,去了解一下当地的地理事物和资源物产。 二、新课学习 (二)马六甲海峡 (1)地理位置与范围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的位置。 展示马六甲海峡示意图
提问: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在哪里?(学生回答)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全长1080千米,水深25~200米,有利于航运。马六甲海峡东南端的新加坡港,是世界著名的海港。
播放视频:《马六甲海峡》,展示“花园城市”——新加坡图片 活动1:
1.人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学生回答) 明确: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2.马六甲海峡航运非常繁忙,但是航道较窄,还有礁石和小岛,影响海上交通安全。如果要开辟一条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新航线,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并说出理由。(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可以考虑在克拉地峡开挖运河。在该处开挖运河,两大海域之间的距离短,工程量小,可以缩短海上运输距离。
拓展延伸:歌诀记忆东南亚的地理状况 “南洋”东南亚,共十一国家; 最大群岛国,印度尼西亚。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