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额尔敦-乌日勒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干和下丘脑TGF-β及PDGF的影响
内蒙古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6) 29
[9]
以上肢及头面部麻痹为主;敖塔日皈萨以鼻腔出血、耳鸣、瞳仁散大、五官病变为主。中蒙医对于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原则相似,同样以活血化瘀, 疏通脉道, 扶正祛邪为主。中蒙医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论指导用药。处方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因为中蒙药副作用小,能够长期服用;针对性强,治疗疾病之本;未病先防,调整身体状态;方剂复杂,多成分多靶点,所以使中蒙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上有着独到的优势。
2.MCAO/R大鼠模型的建立与改进
当代医学发现缺血性中风主要是由于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阻塞造成的[10]。所以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模型被普遍认为是研究局灶性脑缺血的标准动物模型。制备模型可以使用以下四种方法:线栓法、栓塞法、光化学法与开颅法。其中,栓塞法与光化学法需要特定设备,它们与临床脑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有一定的差异;开颅法可能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并且致死率高,因此这三种方法很少使用。线栓法具有损伤小、成功率高、效果肯定并且可以控制缺血与再灌注时间等优点,所以广泛使用[11]。MCAO/R大鼠模型需使用线栓法制备。
1986年,Koizumi等人在尼龙线远端涂一层硅树脂,涂线长度约5mm,使尼龙线的直径由0.2mm增加到0.25mm,这使其便于插入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并紧张血管。他成功地使用尼龙线阻塞了MCA[12]。但是有学者认为,Koizumi法制作模型的重复性与可靠性受实验动物物种与体重、插入尼龙线直径与形状、前端处理方式以及插入深度等多种因素影响[13]。并且顶端硅化的尼龙线僵硬,宜刺破血管,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
1989年,Longa等人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他把尼龙线头烧成球形[14]。依然从颈内动脉插入栓线。但此方法,使用火烧尼龙线头制成球形,大小不易确定,太大难以插入,太小闭塞不全[13];从颈内动脉进线,操作难度大,需在显微镜下进行,成功率较低[15]。目前对此方法进行了多次改良,方法日趋成熟。常用方法是将大鼠麻醉,仰卧置于手术台。颈部正中切口,逐层分离并暴露颈部血管,从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或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插入尼龙线,进入颈内动脉,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液供应,导致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随后缝合皮肤,留线一端在外,一段时间后,轻轻提拉线栓, 有阻力即提示线栓头端已达颈外动脉或颈总动脉切口处,制备MCAO/R模型,不需要第二次切开颈部。
30 内蒙古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6)
对于进线部位,学者们各执己见。谢宁等人提出经颈外动脉进线,制备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研究脑中风疾病方面有更好的适用性[16]。陈卫伟等人提出从颈总动脉进线,手术时间短,从麻醉至造模完成只需20分钟。操作方法简单,无需实验实施者掌握过多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即可完成实验造模,并且获得较高的成功率[17]。杨德兵等人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为:从颈外动脉进线,成功率65%;从颈总动脉进线,成功率9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还有学者认为翼腭动脉(pterygoid palatine artery,PPA)是线栓法经颈内动脉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的最佳插线部位[19]。
对于手术过程中是否结扎翼腭动脉,学者们也存在分歧。翼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颅外分支,二者相近并且夹角小,线栓极易插入翼腭动脉导致模型制作失败。学者为使梗死灶体积更加稳定,并且提高模型的可靠性与成功率,曾经结扎翼腭动脉[20]。但学者刘亢丁等人提出由颈外动脉插入尼龙线时,只需用微动脉夹暂时夹闭翼腭动脉,进线成功后取下。保持翼腭动脉的开放与血管壁的光滑,可以减少形成血栓的可能,线栓拔出后较快恢复灌注。他通过实验证明此方法成功率可达92%,稳定性强[21]。学者李胜等人认为,仅结扎颈总动脉与颈外动脉主干即可,对其分支与翼腭动脉无需特殊处理。这同样能产生可靠的缺血效果,并且节省了手术时间[22]。
1998年,何秋等人对实验方法再次进行了改进。他们认为常用直径0.15mm至0.19mm的尼龙线,其与颈内动脉0.3mm的内径相差较大,血管闭塞不全。他们做实验选用了直径0.24mm的尼龙线,将其一端用砂纸磨细磨钝,距打磨端17mm、18mm或19mm处做标记。酒精擦洗后置于肝素内,肝素可使其插入颈内动脉后周围不宜形成血栓;再灌注时,线栓宜于拔出。置于37摄氏度烤箱内烘干。进线时,暂时夹闭翼腭动脉,进线后放开。拔线再灌注时,再次麻醉大鼠,切开皮肤拔出线栓。这可以保证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的通畅,还可以避免头端为圆球时进线困难、拔线时可能损伤血管的不足[23]。
2004年,有学者不使用尼龙线,改用中空导管成功地阻塞了大脑中动脉,并且通过导管向梗死区灌注冷盐水,研究血管内低温对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24]
。但是
他们的的模型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制作中空导管困难;第二,中空导管头端无彭大圆球,阻断血流困难;第三,中空导管细而柔软,模型制作困难;第四,再灌注时,需将中空导管后撤2mm,控制准确度困难。
2006年,吴浩等人对中空导管的使用以及动物模型的制作都进行了改良。对于线栓的制作,他们取中空导管,加热,将前部分拉长拉细,距顶端16mm处做标记。前端外
内蒙古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6) 31
径要求0.24mm至0.25mm,内径以通过尼龙线为宜。在后端10mm处做标记,后部分保持正常管径。制作后中空导管总长3cm。他们选择直径0.21mm、长度4cm的尼龙线做导丝。用砂纸将其一端磨圆钝,粘胶制作微小圆球,控制小球直径在0.23mm左右,在距离顶端18mm做标记。将制作完成的尼龙线由前端置入,在尼龙线后端1cm处做标记。在显微镜下将尼龙线拔出,前端小球能顺利通过导管为合格线栓,浸泡在肝素盐水中备用。对于动物模型的制作,他认为无需结扎翼腭动脉;无需临时阻断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在靠近颈总动脉分叉处分离并临时阻断颈外动脉,可将线栓稳妥插入颈外动脉并固定,不会影响大鼠脑血流,不会造成新血栓的形成;同时也无需打开颈动脉鞘,减轻对迷走神经的损伤。改良后有以下优点:第一,制作相对简单;第二,阻断大脑中动脉效果确切,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第三,导丝支撑导管形态前细后粗,符合血管管腔变化特点;第四,导丝支撑导管,可控性适应性强;第五,再灌注时,拔出导丝即可注射药物,更好地模拟临床血管内介入治疗[25]。
2013年,张小冲等人采用丝线悬挂的方法阻断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血流,这减少了动脉夹阻断血流时对血管壁的损害,不易造成血栓,无需完全剥离窦神经结和迷走神经攀,可将迷走神经的损伤降到最低程度。他还强调了实验的注意事项。他们说科研工作者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模型,使得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梗死的体积恒定,最大程度的接近人类局灶性脑缺血的发病过程,为临床缺血脑中风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基础。操作者还应有熟练的操作方法和明确的插线深度,分清血管,保护迷走神经,避免牵拉颈内和颈外动脉分叉处的颈动脉体。插线过程中如遇到阻力,不可强行插入,以免穿破血管[26]。
2014年,赵正梅再次对MCAO/R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进,取七号头皮针皮管,加热拉长成圆锥型的细丝状。取直径为0.26mm尼龙线,头端经火焰烧灼,取烧灼一端直径为0.28mm的尼龙线,将其穿入拉长的头皮针套中,直至针套直径太小而停止,此时在针套该处用细记号笔做一标记。每次烧灼后的尼龙线头均穿入针套,凡是受阻至该处的即为所需,并在距尼龙线头端20mm处作标记。将合格的尼龙线栓浸泡在肝素钠生理盐水中备用。颈部正中切口,暴露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结扎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根部,靠近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切口,将尼龙线栓栓头浸润在石蜡油中片刻,从切口缓慢插入右侧颈内动脉,轻柔推进,有阻力时即刻停止。此实验方法首先取材简单、廉价,只要模具制备成功,则大大节约了线栓制备的时间,同时保证线栓栓头的直
32 内蒙古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6)
径一致,有利于实验的成功。其次,使用恒温在50摄氏度左右的消毒石蜡油,既有润滑线栓的作用,又减弱了尼龙线的硬度,使线栓柔软度增加,不易戳破血管,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也缩短了手术的时间[27]。
近些年,出现了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因为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小鼠钠钾氯协同转运蛋白(Na-K-Cl cotransporter,NKCC)的表达,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所以幼年小鼠在脑中风后出现水肿的数量少于成年大鼠[28]。1986年,Murry在心肌缺血的实验中首次发现并提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缺血预处理是指反复多次的短暂缺血对其后较长时间的缺血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提升组织器官对缺血的耐受性,是机体重要的内源性自我保护[29]。大脑原本是最不耐受缺血刺激的器官之一,但实验发现,大脑可耐受缺血预处理。并且保护作用一旦开始,可以持续至少两天[30]。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绝大多数肯定为首次缺血,但是大鼠可能有缺血预处理。大量实验研究数据表明,缺血预处理有较强的保护作用[31]。小鼠基因组测序计划已经完成,人类99%的基因存在于小鼠,基因同源性高达78.5%,小鼠基因组中93%的基因排列顺序与人类相同。所以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模型开始广泛使用。学者Seunghoon Lee等人总结了大鼠与小鼠MCAO模型制作的区别以及注意事项,首先,根据大鼠与小鼠的不同选用合适直径的尼龙线;第二,线栓插入深度大鼠为18mm至20mm,小鼠为9mm至11mm;第三,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大鼠模型有颈总动脉的血液供应,而小鼠两侧颈总动脉闭塞;第四,操作过程必须在15分钟内完成(不包括闭塞和再灌注时间);第五,闭塞时间约为60分钟[32]。
3.中蒙医药对MCAO/R大鼠模型的影响
3.1 中蒙药材提取物对MCAO/R大鼠模型的影响
单味中蒙药及其提取物对神经细胞的作用,笔者认为可分为保护作用以及修复作用。单味中蒙药及其提取物的研究是成方药理学研究的基础,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
3.1.1 保护作用
对于缺血性中风,中西医都认为早期的溶栓治疗是治病的关键。所以中蒙药治疗同样以活血化瘀为主。但是再灌注损伤一直是令中外医者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有许多,所以人们致力于对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通过药理学实验,已经成功分析了许多中蒙药的药理作用机制。蒺藜提取物蒺藜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