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3年msw王思斌《社工导论》笔记

2013年msw王思斌《社工导论》笔记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6 13:00:05

?第四阶段是“获得”(acquisition)阶段

?20

世纪60 年代,可应用于社会工作的理论在数量上不断增长,从弗洛伊德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借用指导性理论。社会工作职业知识空间被迅速而非系统地充实起来

?第五阶段是“盘点”(taking an inventory)阶段

?20 世纪60 年代末,对借用的社会工作理论进行清点、整理和评估

?第六阶段是“理论统一”(unification of theory)阶段 ?20世纪70年代,许多人都相信所有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实践都享有共同的目标和关怀,一些体现了社会工作本质的共同的概念原理和技巧能够从现有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中抽取出来。但是不同的理论由于其观察问题的角度、认识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其统一几乎是不可能的;所谓的统一理论也是超前的、不充分的和虚幻的。

?第七阶段是“理论归类”(classifying)阶段

? 社会工作者通过对纷呈繁杂的各种理论进行整理、归类的方式来使理论空间有序化,其结果是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分类模式。

二、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逻辑架构

?不同的学者对于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架构的划分是不同的,大卫·豪、皮拉利思等都有相应的论述

?大卫·豪把社会工作的理论分为“为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 for social work)和“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 of social work) ?“为社会工作的理论”是理论中对于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机制进行解释的那部分内容; ?“社会工作的理论”是理论中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方法进行说明的那部分内容。

?“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的理论”的区别:

?内容:前者是关于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机制进行的说明;后者是关于社会工作实践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等进行的说明

?功能:前者着重“如何解释人与社会”,其为社会工作的实践提供了抽象的背景假设;后者着重“如何改变人与社会”,其为社会工作的实践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

?地位:前者在整个理论框架中处于前提的地位;后者处于结论的地位

?与学科的联系紧密程度上不同:前者是许多社会科学共同使用,而后者只有社会工作专业才能使用

?“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的理论”的联系:

? 相互依存:后者只有在前者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较为充分的理解;前者只有与后者连接,才能进入社会工作领域,成为真正的社会工作理论

? 逻辑上相互蕴含:前者蕴含着后者,后者也总是蕴含着对于前者的理解

?皮拉利思把理论分为: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实践理论,其中中观理论又分为解释性理论和介入模式理论。 第三节: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不同的理论流派;大卫·豪等人试图把这些理论进行归纳总结 一、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

?社会工作的理论流派,按照佩恩的说法,其从发展的历史角度,分为如下几种: (一)心理分析学理论

?以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的著作和学说为基础

?原因分析: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不平衡,产生了不良的行为

?方法: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平衡。 (二)认知理论

?原因分析:不良行为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

?方法: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及完善思考的能力,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理性的指引

(三)行为主义理论

?原因分析:不当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的不恰当的反应

?方法:社会工作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方式 (四)社会系统理论

?原因分析:人与生活环境构成系统整体,当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时,系统均

衡就会受到破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出现问题。

?方法: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它们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五)标签理论

?原因分析:很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 ?方法: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本来被认为有问题的人恢复成为“正常人”。

(六)沟通理论

?原因分析:许多人的问题都是在人际沟通方面,如不能恰当地接收、选择与评估信息,不能很好地给予或接受信息反馈 ?方法:消除这些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使人们的相互沟通得以顺利进行 (七)人文主义理论

?原因分析:人都是生活在“意义世界”中的,这个意义世界是由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解释建立起来的,当人们的理解和解释过程发生了困难,那么问题便出现了。

?方法:社会工作者去努力“理解”这些人的“意义世界”及其内在的矛盾,帮助他们顺利重构自己的意义世界。 (八)激进的人文主义理论

?原因分析:人都是生活在意义世界中,但是当前人们在意义世界中所经历的许多人格、心理的问题都是由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反人道特征才能理解。

?方法: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道,通过改造现存的社会秩序,来解决人们在“意义世界”所遇到的许多问题 (九)马克思主义理论

?原因分析:马克思主张从社会存在、经济基础、阶级压迫中寻找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

?方法: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道,通过以阶级斗争或其他集体行动改变现有的社会现实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十)“赋权”理论

?原因分析:现有的社会结构某部分的缺陷导致了社会问题的产生

?方法: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作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

(十一)女权主义理论

?原因分析: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都是性别压制的结果

?方法:社会工作者探索消除社会中由于性别主义所造成的女性痛苦,促使她们有更多的自由,有更大的能力去追求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整理归类

?范式是研究者共同体提出典型问题和典型解决方法的、被普遍承认的模式,即他们看待和解释世界的基本方式。

?1979年,伯内尔和摩根曾根据各个理论所蕴含的对“社会科学的本质”与“社会的本质”这两个问题的不同看法或假设,将社会学理论归纳为四种基本的“范式”:结构主义范式、解释学范式、激进人文主义 ?大卫·豪等人认为伯内尔和摩根的社会学范式分类非常适合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型分类,经过适当的转换工作,其提出了一个类似的社会工作模型分类: ?大卫·豪认为,这四个范式无论关于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机制问题上,还是关于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和方法等问题上都存在明显的区别。 第四节:总结和发展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

?中国的社会工作者要想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必须加强自己的理论意识,自觉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第六章:社会工作过程

第一节: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社会工作者、求助者、社会资源系统及环境。也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工作过程中包含改变

媒介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等四个基本系统 一、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一)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

?社会工作者的前身是友善访问员和社区睦邻工作员,前者主要是调查申请救济的家庭,以保证物品发放到真正需要的家庭;后者是与落后地区的居民生活在一起,帮助他们重建了解与合作,解决生活难题

?社会工作者是以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为指导、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为人们提供专业服务的专业工作者 ?国际认可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条件: ? 有社会工作执业证照;

? 具有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背景 ? 受社会工作伦理的制约

? 是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成员 ? 将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生涯

?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受助者恢复和提升社会功能,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满足需要,获得自我实现。 (二)受助者(client)

?受助者是社会工作专业时间活动直接的工作对象、是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的直接受益者。

?受助者按照是否接受了服务可以分为“现有案主”和“潜在案主”:现有案主是正在使用或正在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人们;潜在案主是可能需要社会工作服务或有权接受社会福利、接受社会工作服务而尚未提出要求的人员。 ?按照案主的来源,可以分为自动求助的案主、转介的案主和外展的案主 ? 自动求助的案主:主动要求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案主

? 转介的案主:由他人或其它机构介绍来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人员 ? 外展的案主:社工主动接触,在社会上发展获得的服务对象

?按照案主的类型,受助者可以分为自愿的案主、非自愿的案主和强制的案主 ? 自愿的案主:主动求助、自愿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案主

? 非自愿的案主:自身并不完全主动,在一些相关人员的要求和安排下而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人员 ? 强制的案主:基于法律要求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疗或社会工作服务的人员 ?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受助者的范围是在不断的扩大的。 (三)资源系统

?人在社会环境中生活,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物质、精神等社会资源,一般来说社会资源系统分为非正式的资源系统、正式的资源系统和社会性资源系统。

?资源系统为案主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比如非正式系统为案主提供各种心理支持和帮助;正式的资源系统为案主提供各种福利;而社会性资源系统为案主提供技能等服务。

?一般来说,受助者的问题或困难基本上是由三种情况造成的: ? 受助者所处的环境中没有其所需要的资源

? 在受助者所处的环境中虽然有其所需要的资源,但受助者并不知道而没有使用

? 在受助者所处的环境中有其所需要的资源、受助者亦了解,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受助者无法获得这些资源 (四)环境

?环境是与人的活动、人的生存和发展有关的外在事物的总和。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工作更关注的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与人的生存和发展有关的所有外部社会因素的总和。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社会小生境、人际关系环境、社会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环境的功能: ? 提供资源 ? 资源竞争

? 资源获取中介 ? 资源分配

二、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系统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系统包括改变媒介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这四个系统不断地互动,从而实现社会工作助人的目的。

(一)改变媒介系统

?改变媒介系统主要是社会工作者,他们促使案主发生改变的媒介,同时又是实施改变的主要行动者。 (二)案主系统

?案主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小组、团体、社区等

(三)目标系统

?目标系统是由一系列的目标组成的。这些目标是案主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的制定是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共同协作完成的。 (四)行动系统

?行动系统,用来描述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一起工作来完成任务或者获得转变工作的目标。 案例:用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系统进行分析

?托马斯是一个学校社工,其接到学校教师菲利普斯先生的转介。菲利普斯先生说,他的一个学生约翰,三年级,在班上举止不好(不服从老师的指导、不好好听课、不完成家庭作业),这位教师要求社工咨询这个学生改变他的态度

?在这个案例中,首先要引出现实的问题,然后决定在这一情景下的案主。那么这一个案中,谁是现实的案主,谁是潜在的案主呢?

?案主系统和转变媒介系统都已经确定,接下来就是确定目标系统,目标系统的确定需要较为彻底的调查和对数据分析,然后确定目标。

?社工托马斯为了确定目标,进一步收集了一下的数据:

?约翰在班级上的行为比最初报告的要复杂得多。他常受到教师忽视。通过与学生的交谈,许多学生表现出不适宜行为。菲利普斯在管理班级上存在困难,而且,它对于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拥有消极的评价模式。

?学生的出勤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约翰的缺勤率达到25%;不完成作业,不听指导,尚可打断老师的讲课。与同伴关系不好

?与约翰母亲的交谈中发现家庭中另两个孩子不上学的情况和家庭经济问题、家庭争吵和家长技巧方面等问题;在与其他人的沟通中发现约翰家庭监督存在问题,他的母亲有酗酒和经常不在家的嫌疑。 思考问题

?这个个案中,工作的目标应该是针对哪些主体的?

?问题已经比较明确,教师、学生、家庭都存在问题,都是介入的对象,因此社会工作者确定了工作的目标。

?目标确定后,就应该采取一定的工作策略,策略的制定不应给予社工的偏好,而是有关什么样的技术才能最有效地满足案主需要的专业判断。那么针对不同的目标应该采取何种策略?

?针对菲利普斯先生:

?对低收入家庭学生的态度:与校长配合,让菲利普斯先生接受再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造成低收入的社会条件;不良态度对于学生的影响;教师的非评判态度对学生的好处。

?班级管理:奖励和惩罚措施的运用。制定学生系统图表;为教师解决问题提供定期咨询

?财富开发模式:与教师探讨,财富从小变大,如果其能取得一定的管理成功,就能不断积累经验

?针对约翰:

? 教导约翰学会面对他人、作为学习者开发目标和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建设性方法 ? 加入某个团队,并讨论在全校开展改善关系的班级指导项目

? 把经常旷课的问题作为案例与教育部门联合,为这些学生获取更多的资源

?针对约翰家庭

? 他的家庭是否得到财政帮助、需要财政咨询和计划家庭资源 ? 提升约翰母亲的技巧:通过团体活动或者专门的示范训练等 ? 评估究竟滥用问题,为约翰母亲提供帮助。

?目标和策略确定以后,就是目标的实施了,这涉及到行动系统。社工要决定此时的实践和可行性方案是什么。同时评估最紧迫和最近的需求,并且通过不断的评估更新策略。在不断的评估中,案主和转变媒介系统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基本系统的具体模型

第二节: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关系

?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之间是一种专业的关系,这种专业的关系无论对于社会工作者还是对于案主都有一定的约束。 一、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关系

搜索更多关于: 2013年msw王思斌《社工导论》笔记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四阶段是“获得”(acquisition)阶段 ?20 世纪60 年代,可应用于社会工作的理论在数量上不断增长,从弗洛伊德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借用指导性理论。社会工作职业知识空间被迅速而非系统地充实起来 ?第五阶段是“盘点”(taking an inventory)阶段 ?20 世纪60 年代末,对借用的社会工作理论进行清点、整理和评估 ?第六阶段是“理论统一”(unification of theory)阶段 ?20世纪70年代,许多人都相信所有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实践都享有共同的目标和关怀,一些体现了社会工作本质的共同的概念原理和技巧能够从现有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中抽取出来。但是不同的理论由于其观察问题的角度、认识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其统一几乎是不可能的;所谓的统一理论也是超前的、不充分的和虚幻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