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第七章 编辑机 - 图文

第七章 编辑机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4/30 16:05:36

第七章 编辑机 本章要求

? 掌握编辑方法的发展和变迁。 ? 掌握编辑工作的方式方法。 ? 掌握电子编辑的操作方法。

? 掌握几种编辑控制器与录像机连成编辑系统的操作方法。 7.1 电子编辑概述 7.1.1 编辑方法简述

进行电视节目制作,通常要把不同磁带上的素材,按一定的顺序组接在一起,我们称之为“编辑”,早期的录像带编辑采用类似电影胶片的剪片编辑方法:将素材带剪断,再按所需顺序粘接起来。这种方法对于电视编辑来说十分麻烦,而且粘接点不准确,因而很快被淘汰。

取代磁带剪接法的编辑方法是“电子粗编法”,即在普通录像机上加上一个电子编辑键钮。当按下编辑键时,录像机处于录制状态。编辑人员尽力使用走带速度差不多的两部录像机,一部为母机提供素材,另一部作为子机复制母带内容,当母机即将呈现需编入的素材时,按下子机的编辑键,子机就将母机输入信号复制在编入带里。这种方法,编入点的控制,完全取决于操作人员的感觉敏锐程度和操作熟练程度,误差是难免的,而且编辑机不能准确地同步启动,出现跳动或黑场也是常有的事。

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控制磁轨编辑法”,即用控制磁轨上的同步脉冲信号计算磁带的走带速度与画画帧数,编辑机控制器能够计算出编辑系统里放机和录机的入点与出点。编辑人员通过编辑控制器的操作,选好编辑点,控制器可以使子、母机起动,同速、同步,在预定的编辑入点开始录制信号,预定的编辑出点停止录制。控制磁轨编辑法比以前几种编辑法优越得多,很快被人们普遍接受。但它也有缺陷,因为脉冲的数量没有记录在磁带的信号里,编辑点在磁带上也没有记载,所以有时会发生编辑点的滑动偏移,引起编辑点不准确。

继而出现的时码编辑法是十分准确的编辑法,其每一帧视频信号都被时码计数在插入磁轨里。实现时码编辑,需要有—个时码发生器将磁带上看不见的时码写出来,再有一个认读器可以读认时码,编辑控制器便可根据时码来控制编辑系统的子、母机。时码编辑系统设备价格印贵,一般只用于广播级的编辑制作。

以上的编辑方法从编辑时间顺序概念来说,都属于“线性编辑”,线性编辑不可克服的缺陷在于:(1)进行线性编辑必须在顺序录制的素材带上来回挑拣需要的信号,既磨损磁带、磁头,又浪费时间、精力。(2)线性编辑用磁带作为信号的载体,在制作和复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造成信号衰减,损坏图像质量。

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数码压缩技术的日益成熟,使一种与以往编辑方法有本质不同的、新的编辑方法——非线性编辑应运而生:所谓“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于“线性编辑”而言,也是时间顺序概念,而不是数学概念。非线性编辑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用盘基代替带基,使电视能像剪辑电影胶片那样编辑节目,而且经多次编辑和多次复制后不降低图像质量,成为电视设备发展的方向。关于非线性编辑的具体内容,将在另节再作介绍。 7.1.2 编辑系统 1.一对一编辑系统

一对一编辑系统是最普遍、常用的一种简单编辑系统。由两台编辑录像机、两台监视器和一个编辑控制器组成,如图所示。

其中一台录像机作为放机,重放素材内容;另一台录像机作为录机,内放空白磁带,作编辑母带用。两台监视器分别监视录、放机。编辑控制器控制两台录像机的全部功能并进行逻辑编辑。

这种编辑系统操作容易,一般可以由编导人员直接操作。每次完成一个镜头组接,且画面组接效果只能是直接切换,不能做特殊效果。 2.二对一编辑系统

由两台放机和一台录机组成,如图所示。

它具有一对一编辑系统的全部功能,每次编辑完成两个镜头的组接,又称为A/B带编辑。工作时,两台放机先后与录机组成系统进行编辑,接入特技效果发生器即可实现特技效果的制作。

3.多机编辑系统

有两台以上放机组成的编辑系统,称为多机编辑系统。通常有三对一编辑系统、四对二编辑系统等。多机编辑系统的特点是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设置,可操纵多台录像机,自动寻找编辑的入、出点,自动预卷与编辑,可实施特技画面制作,是一种全自动程序控制的编辑系统,多机编辑系统操作复杂,一般需由专职人员操作。其性能充分发挥与否,主要取决于操纵人员的素质。现代的电视节目,要求制作人员既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修养,电视节目制作文理相融的属性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新的时代呼唤高素质的人才涌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节目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跟上时代的发展。 7.1.3 编辑工作方法

进行电子编辑的工作方法可分为直接编辑法和间接编辑法两种。

1.直接编辑 就是将一台或若干台录像机上的内容直接编录到录像机的工作母带上,是最常用的编辑方法。

直接编辑操作相对便捷,但由于在实际编辑时,为检查画面质量或为寻找一个准确的编辑点,要将素材带反复放像、倒带,需长期占用价格昂贵的高质量设备,使设备磨损较大,而且磁带上的图像质量也会下降。

2.间接编辑 是利用时间码不变的原理进行的编辑方法。

将素材带(包括时间码)转录到低档录像机的磁带上,称为工作带。编导人员在低档录像机编辑系统中进行画面选择、预编,对每个编辑入点和出点进行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无须考虑图像质量的损失。最后,将全部编辑点数据整理成编辑程序,输回到高档设备编辑系统中(原版带与工作带上的时间码是一致的),再用原版素材带,根据编辑程序,完成编辑过程。流程图如图所示。

7.1.4 电子编辑的基本工作方式

电视编辑人员经常使用的两种编辑方式是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这两种编辑方式都可以将图像素材一段一段地按需要组接起来。在编辑结果上看不出有什么差异,其本质不同在于是否采用素材带控制磁轨上的控制信号。

1.组合编辑 是将素材带上的视频信号、音频信号以及控制信号从编辑入点开始,全部复制在编辑带上。在编辑出点,由于编辑带没有控制信号,图像中断时编辑机的监视器屏幕上闪现出雪花点。

需要提醒的是,编辑启动前,素材带与编辑带都需要自动倒带(预卷)到编辑入点前面的5-10秒处的位置停止(可以设定具体数值),然后再顺向走带,到编辑入点处,自动启动编辑。在这个过程中,放像机需要由编辑机提供同步控制信号,以使走带速度与编辑机同步,从而避免编辑点处的图像出现不稳定与跳动现象。所以在进行第一次组合编辑以前,必须使编辑带在编辑入点前具有10-15秒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的录制方法有很多,以下列出常用的几种:

(1)把电视同步信号发生器的信号接到录像机的视频信号输入端,进行录制。 (2)利用电视信号发生器,将其输出的黑场信号,用录像机连续记录。

(3)盖好摄像机的镜头盖,启动摄像机,不让它拍摄任何景物,只记录摄像机输出的同步信号。

在进行第二次组合编辑时,编辑带经过第一次编辑,具有了来自素材带的控制信号,在此基础上,便可以选择编辑带的编辑入点,编辑控制器在放像与编辑机倒带时,认读来自两带的同步控制脉冲,使两机走带速度同步,在第二个编辑入点处准确地启动编辑。如此再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组合编辑,将视频信号按需要一段段地组接起来,直至完成编辑。

由此可见,组合编辑是一种简单、易行、快速的编辑方式。对于按信号顺序一段段组接加长的简单编辑,人们通常使用这种编辑方式。工作过程磁带的信号记录如图所示。

2.插入编辑 是在一个有节目的磁带上将不需要的某一部分用有用的素材替换下来,磁迹如图所示。

插入编辑与组合编辑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插入编辑不使用素材带的控制信号,而只是选择素材带中的视频或音频信号插入在编辑带的视频或音频磁迹里,编辑带的控制信号是事先录制好的。

英文中Assemble(组合)指将东西一样接一样地组合排列起来,而Insert(插入)指在两样东西之间插入另一样东西。这两个词义,反映了组合编辑与插入编辑两种编辑方式的区别特征。

一般来说,当我们需要将图像素材一部分一部分顺序组接时,使用组合编辑;当需要在已录制好的信号里用一些新信号置换原信号时,使用插入编辑。

与组合编辑相比,插入编辑有如下优点:

(1)当需要对众多的信号带进行编辑,而这些信号带是由不同的录像机分别录制的,由于不同信号带的同步控制信号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如用组合编辑就难免产生编辑点跳动。在这种情况下,宜采用插入编辑。可先在编辑带上连续录制好控制信号(如彩条、彩底等),再用插入编辑插入所需信号源的视频与音频信号。这样,连续的控制信号保证了编辑带不受素材信号同步差异的影响。

(2)当编辑带已经编辑了一部分或者全部完成后,发现已编进去的一部分视频信号或音频信号不满意,想用重新选择的新信号置换,即需要修改编辑带的部分信号,这种情况只能采用插入编辑,因为若用组合编辑,在编辑出点势必会产生无法修补的信号中断,而且组合编辑也无法分离视、音频信号。插入编辑时,则可对磁带的视频或音频信号进行单独选择,或只选视频信号,或只选音频信号,或两个都选。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对编辑带的某一部分信号进行修改,而不影响其他部分信号。

(3)由于插入编辑可对视、音频信号进行单独编辑,当人们要对视频信号已编辑完毕的带子配音响,或对已具有音响的带子配图像,都采用插入编辑,还可以在整个编辑过程中都使用插入法(只要编辑带上具有控制信号),分别编辑视频或音频信号,以集中精力提高编辑质量。

7.2 电子编辑的操作

电子编辑根据设备的功能等级,可以分为手动编辑和自动编辑,操作方法各有所不同。 无预卷编辑

手动编辑

有预卷编辑

电子编辑

有编辑控制器编辑 自动编辑

无编辑控制器编辑 7.2.1 手动编辑

手动编辑是不用编辑控制器,直接用录像机面板上的编辑键来进行节目编辑的方法。 当使用无预卷功能的录像机进行编辑时,编辑点的准确性不能保障。当使用有预卷功能的录像机编辑时,通过满足录、放机“锁相同步”所需的时间,编辑点的精确度得以提高,当图像质量不佳时,可适当延长预卷时间,以求录、放机精确同步。 7.2.2 自动编辑

自动编辑是可以记忆编辑入、出点,并自动进入和结束编辑状态的编辑方法。自动编辑可分为无编辑控制器的和有编辑控制器的两种。 1.无编辑控制器编辑

(1)无遥控线的,两机之间有视频和音频信号连接。

(2)有遥控线的,在具遥控编辑功能的放机与录机间连接1根多芯遥控线,用来传递控制信息。可以进行单机操作。通过录机的面板进行对放机的控制,录机面板上的遥控开关拨到录机时,操作面板控制录机;拨到放机时,录机的操作面板控制放机。 2.有编辑控制器编辑

用多芯遥控线将编辑控制器与放、录机连接起来,放机、录机的本机/遥控开关均拨至遥控位置。放、录机的功能操作全部由编辑控制器控制,整个编辑操作由编辑控制器完成。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电视编辑方法的历史发展过程,编辑系统的构成种类、工作方式和方法,特别是对编辑工作方式作了详细的探讨。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电视编辑方法的发展历程。

2.电视编辑工作方式有哪几种?各种方式适合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3.编辑机组成的编辑系统共有几种?各种系统有何特点?适合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4.电子编辑控制器的作用是什么?没有控制器可以进行编辑操作吗? 5.试画出一对一编辑系统的设备接图并叙述其信号流程。

搜索更多关于: 第七章 编辑机 - 图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七章 编辑机 本章要求 ? 掌握编辑方法的发展和变迁。 ? 掌握编辑工作的方式方法。 ? 掌握电子编辑的操作方法。 ? 掌握几种编辑控制器与录像机连成编辑系统的操作方法。 7.1 电子编辑概述 7.1.1 编辑方法简述 进行电视节目制作,通常要把不同磁带上的素材,按一定的顺序组接在一起,我们称之为“编辑”,早期的录像带编辑采用类似电影胶片的剪片编辑方法:将素材带剪断,再按所需顺序粘接起来。这种方法对于电视编辑来说十分麻烦,而且粘接点不准确,因而很快被淘汰。 取代磁带剪接法的编辑方法是“电子粗编法”,即在普通录像机上加上一个电子编辑键钮。当按下编辑键时,录像机处于录制状态。编辑人员尽力使用走带速度差不多的两部录像机,一部为母机提供素材,另一部作为子机复制母带内容,当母机即将呈现需编入的素材时,按下子机的编辑键,子机就将母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