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2016届中考地理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中考地理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
我国幅员辽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1﹣3题.
试题解析
1.关于四大地理区域农业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①区域雨热同期,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 B.②区域降水季节变化大,适宜发展旱作农业 C.③区域严重缺水,适宜发展河谷农业 D.④区域光照充足,适宜发展绿洲农业 【考点】我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分析】以秦岭、淮河为界,①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②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③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缺少灌溉水源就不可能发展农业.绿洲农业指荒漠地区依靠地表水、地下水或泉水进行灌溉的农业.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主要依靠黄河水灌溉,属于灌溉农业.④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在河谷地带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①是北方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青藏地区.北方地区雨热同期,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故A正确,符合题意; 南方地区降水丰富,适宜发展水田农业,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西北地区严重缺水,适宜发展绿洲农业,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青藏地区光照充足,适宜发展河谷农业,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2.关于四大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区域煤、铁、石油资源贫乏 B.②区域水能、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C.③区域稀土、太阳能资源贫乏 D.④区域耕地资源丰富
【考点】我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解:A、①北方地区煤、铁、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此外,太原、西安、兰州等都是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故A不符合题意; B、②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比如云南东川和江西德兴的铜矿、江西大余的钨矿、贵州铜仁的汞矿、云南个旧的锡矿、湖南冷水江锡矿山的锑矿和常宁水口山的铅锌矿,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本区西部拥有我国最丰富的水能资源,这些水能基地具备较为理想的水电开发条件.故B符合题意;
C、③西北地区域稀土、太阳能资源丰富.故C不符合题意;
D、④青藏地区耕地资源缺乏,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主要有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要理解记忆.
3.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如图2).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 A.①﹣黄土高原区 C.③﹣塔里木盆地
B.②﹣西双版纳地区 D.④﹣青藏高原地区
【考点】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文化特色和旅游业.
【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解答】解: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该民居通风散热,应分布于湿热的自然环境,如图中②﹣西双版纳地区,因该区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候湿热.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读图回答4﹣5题.
4.甲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石漠化
C.森林破坏 D.水污染
【考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形与地势.
【分析】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
【解答】解:图中甲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该区人口压力大,过度开垦耕地,过度放牧以及本区的煤矿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 故选:A.
【点评】考查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问题,要理解记忆.
5.乙海区冬季( ) A.盛行偏西风,接纳泥沙多 C.盛行偏南风,接纳泥沙少
B.盛行偏东风,接受泥沙多 D.盛行偏北风,接纳泥沙少
【考点】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气候.
【分析】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图中(乙)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解答】解: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我国冬季风的源地在寒冷干燥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风从内陆吹向海洋.在它的影响下,气温降低,降水不多,黄河的流量减少,(乙)渤海接纳泥沙少也随之减少.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季风气候对河流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人口吸引中心,就是能吸引其它地区迁出人口集中迁入本地的迁移人口汇聚地区.如图为上海市在全国吸引地区强度示意图,根据图回答6﹣7题.
6.上海强势吸引的地区是( ) A.江苏、浙江、河南、山西 C.苏、鲁、陕、赣
B.湖南、湖北、广东、广西
D.苏、浙、皖、赣
【考点】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专题】政区图;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分析】读图可得,上海强势吸引的地区有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江西省.
【解答】解:上海强势吸引的地区有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江西省,其简称依次是苏、浙、皖、赣.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省区的分布及简称,读图解答即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